[新闻] IP价值谁人知?中国热潮下的本土电影、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7-29 12:41:45
IP价值谁人知?中国热潮下的本土电影、明星、编导
http://www.funscreen.com.tw/feature.asp?FE_NO=1579
文 / 曾芷筠
随着中国电影高度市场化,2016年进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高速发展期,畅
销网络小说、漫画、游戏改编的影视作品形成炙手可热的市场;过往被认为有文化创意优
势的台湾,如何重新思考与放置自己的位置?暑假热门档期陆续登场的IP大片《六弄咖啡
馆》、《楼下的房客》、《萌学园》,又孰成孰败?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影剧圈内的改编热潮,前有郭敬明原创并亲自执导,描绘青春都会题材
的《小时代》系列,后有2015年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改编的奇幻冒险电影《九层妖塔
》(票房6.8亿人民币)、《寻龙诀》(16.7亿),部部稳坐票房排行榜前十名,成为大
赢家。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此前多在文学、影视作品之间相互授权的原创内容,是年爆炸
性地发展到游戏、动漫、影视、甚至是综艺节目一体化,形成市场当红主流,企图打造经
典获利路径:互联网创造热门IP,再透过互联网进行宣发售票。
“得IP者得天下”,就像上天下地蒐罗精灵宝可梦一样,一部畅销作品得以坐地起价、版
权金水涨船高,成为投资者高价竞逐的目标。根据Analysis中国易观智库数据分析,2016
年IP结合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的市场将持续成长30%,上看数千亿人民币;若打通上、
中、下游,将是万亿级的巨大市场。更重要的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与国族特性,撇除配
额问题不谈,2015年中国制电影在市场上有62%左右的市占率,因此符合本地观众口味的
故事更显重要。IP的意义不再只是独家改编授权,而是原创内容在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开发
,以及结合移动载具用户习惯分析,让投资者更能清楚掌握用户的面貌与实际效益。其中
,用户规模、通路能力都是让大者横大的重要指标。
2014年年底,百度成立百度文学,腾讯成立“腾讯电影+”,并收购盛大文学,后更名为
阅文集团,旗下经营多种分众品牌,包括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红袖添香、QQ阅读、
潇湘书院等,旨在提供用户大数据,并掌控剧本版权。分析认为,IP热背后,网络文学的
地位更加提升;2015年首创的“福布斯.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将最具改编潜力作品颁给
乱的《谁与争锋》、《全职法师》,也罗列男女前十大作家,炒作的不只是故事原创者的
知名度,更是为后续的种种商品贩卖,铺一条不败之路。
然而,这一切仍需受到市场及观众检验。台湾观众熟悉的作家韩寒原著《长安乱》改编的
《喜乐长安》在上半年票房仅收165万人民币,“IP巨轮”说沉就沉,作家韩寒亦被导演
与投资方指责未积极帮忙宣传;然而,若影片本身叙事、技术均不到位,砸了作家招牌,
作家何必来锦上添花,却反打自己一巴掌?另一IP大势《何以笙箫默》虽拥有黄晓明、
Angelababy等一线明星,题材也是讨喜的青春片,最终票房却远不如预期,收3.5亿人民
币。
相较于中国大陆的IP热,台湾影视圈相对仍处于摸索期。过去知名大导侯孝贤、李安多部
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却显然不同于IP连锁效应的布局;改编自骆以军名著的《阅读时
光:降生十二星座》、“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大师纪录片系列则有相似的立基点,只是
或许碍于影片预算及人文实验性,即使有着高评价,也难以在市场上突围。2011年引发高
收视率、隔年跃上大银幕的《犀利人妻》或许是更值得相提并论的案例,此外,《命中注
定我爱你》编剧、《兰陵王》监制陈玉珊去年执导的《我的少女时代》两岸热卖,创造全
球24亿台币票房,她后续于两岸如何投资布局,有待时间发酵。
如果说过去台湾对IP的感知不够敏锐,今年状况却有些不同,趁著这波热潮,过往在BBS
电子布告栏时代象征一代青春回忆的藤井树《六弄咖啡馆》、九把刀《楼下的房客》纷纷
在今年开花结果,陆续于台湾暑假热门档期登场。改编自儿童电视剧、制作费达上亿的电
影《萌学园:寻找盘古》目前台北累计票房224万台币,不算热卖但评价不俗。另外,台
湾首部改编自手机游戏“Implosion:聚爆”、预计于2018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聚爆:第
零日》,即是一个立基于IP操作的例子,后续更计画推出漫画。编剧及动画团队包含来港
、澳洲、法国的菁英,从目前释出的预告片来看,动画精致细腻,值得期待。Rayark雷亚
游戏公司从科技游戏业跨足影视、动漫,2015年在Kickstarter发起群众募资,使得游戏
玩家也可身兼电影投资人。
“IP操作”、“群众募资”、以及存在已知的庞大阅听人口,将在近年形成台湾影视的转
变契机,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作家身兼导演,保证口碑不坏?
为了避免电影被原著书迷批评为搞砸,现在不少作者干脆亲自担任导演,将专业技术交给
信任的剧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即是最显著的例子。不过,原著、编剧、导
演一条龙,投资方希望以此获利的反面也是巨大的压力。导演吴子云(藤井树)便曾于媒
体试映后说:一切成果必须归功给剧组。他也曾于受访时说,原本希望电影找别人拍,最
后妥协,并找了《那些年》的执行导演廖明毅担起大任。
相信IP的投资者认为郭敬明、九把刀、韩寒的模式可以复制,同时创造话题性,但电影工
作者的难处在于,得以从中一展长才,还是被边缘化?就作品而言,观众想看的仍是一个
有说服力的好故事,挂了作者/导演背书不等于免死金牌。这回归到电影创作的基本面:
叙事、镜头、场面调度、现场及演员的运用能力。从过往的例子不难发现,即使打着IP大
旗,只要是个劣质创作,观众仍不会买单,这样的电影很快会沦为毫无价值的过气商品。
《六弄咖啡馆》导演吴子云原本不愿当导演,这某种程度反映出写作、编剧、导演的专业
工作并不相同。若迷信IP,未必能掌握观众想看好电影的真正需求,也有可能使得主创团
队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不注意就玻璃心碎一地。而《楼下的房客》由《那些年》、《等
一个人咖啡》制作人、音乐公司总裁崔震东跨刀执导,九把刀仅任编剧,是一个更讲求专
业分工的组合?九把刀多部作品具备类型元素,比如杀手、心理惊悚、推理、爱情成长,
是适合影像化的文字,也容易打入以15岁到30岁年轻观众市场,是目前最知名、有能力启
动此公式的作者。
二、当IP遇上政治
同样是人气网络小说,藤井树《六弄咖啡馆》荣获读者票选“最想影像化的华文小说”,
电影以80余厅规模率先在台上映,全台票房目前累计已突破2500万台币,7/29日于中国大
陆上映。
然而世事难料,7月15日戴立忍因遭指为台独而被《没有别的爱》剧组撤换男主角,以重
拍取代之,引发各界震惊;当日深夜,戴立忍发表3046字长文,解释过往参与社会的理由
,却引发两岸网友极端反应,一份声明各自解读。而7/29大陆公映的《六弄咖啡馆》版本
据悉也将剪掉前后戴立忍演出的片段,尽管对于青春校园、成长的故事本体影响不大,但
电影节奏与情绪连贯仍有差异。就连导演吴子云过去脸书上的发文,其态度、政治立场此
刻都被拿来放大检视。“本土意识”与“钱进人民币”的矛盾深植人心,这起事件明示了
:一切电影文化都与政治有关。
演员遭阉割纯粹起于政治考量,若要认真讨论谁得利,谁受害,衡量之下恐怕对投资方、
观众、演员都没有益处,或许只有同档期的竞争对手稍感一丝痛快。从商业角度来看,中
国大陆影视市场因有许多尚未开发的观众与题材,而拥有庞大可能性,但这个市场有两个
特征,一是国族主义,二是电影审查。戴立忍“被道歉”事件让人看到其杀伤力,莫非未
来合拍片除了剧本审查、影片审查,还需进一步对主创演员进行思想成分调查?这类事件
除了激化矛盾,更不幸地带来创作精神与自由的畏缩,对个人或剧组伤害威力强大。一旦
涉入政治风波,导演、明星IP迅速贬值,引发寒蝉效应,更没有人在乎电影本身好坏价值

中国广电总局近年进一步紧缩,除2009年后合拍片不能有两个版本,也传闻将来未拿到龙
标的国内电影禁止参加海外影展。此举或许会强化其他创作或商业合作能力,如更高明的
置入性行销、如何巧妙擦边球等等,但产业成熟、市场扩大后,中国要与亚洲、欧美保持
什么样的关系?恐怕是无法回避、持续激化矛盾的一题。
三、上一代的核心价值宣告结束?
卖座电影回应的仍是一代人的感觉结构与情感需求,热门IP亦然。中国大陆的网络文学发
展仅约十余年,连结行动载具、电子支付更是近年方兴未艾的新兴模式。优质IP作为对传
统影视创作的内容补充,正在大量被挖掘,进入产业链,其与大众的连结度、反映时代需
求的创新性及改编可行性,已成为重要指标。
对中国的电影创作者来说,经历上一代的伤痕寻根、改革开放后对于城市与乡村中个体命
运的探索,同辈的新生代电影作者或许没有IP品牌资源,却仍在以自己的方式述说对时代
的感知,比如毕赣《路边野餐》、张撼依《枝繁叶茂》、杨超《长江图》。这类电影创作
者外于大型商业体系,承袭人文传统;而仍在浪头上的文人导演贾樟柯,也成立了新公司
投资电影、导演、新媒体。看似处于光谱两极,截然不同的两股潮流,只能是各自分流入
不同系统,或有可能相辅相成形成汇流?电影创作的本质、作者导演的表达,需要观众做
出选择也值得思考。
市场毕竟不是铁板一块,以《楼下的房客》为例,走的仍是海外影展、港台市场;而魏德
圣以郑成功“大航海时代”为历史背景、改编王家祥《倒风内海》的新片也正在筹备阶段
。诚如过去的《赛德克.巴莱》、《KANO》诉求台湾历史文化,同样是“IP大片”,但中
国大陆市场显然非首要考量。
在中国这波IP热下,台湾电影创作者各自有不同想法、生存模式与手段,未必引起磁吸效
应。然而不论是对于台湾影视产业或拥有补助资源的政府公部门而言,更可从中照见自身
缺失之处,即:版权管理能力、数据的即时更新与透明。台湾电影票房历史多年修法,至
今仍无法取得确切数据,急需正视、解套。唯有不自欺地审视并大胆尝试,才有可能突破
现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