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叶天伦打造大稻埕 妹妹叶丹青幕后写手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1-26 00:26:57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jan/25/today-show25.htm
2014-1-25 自由时报 记者封以恩/专访
从“鸡排英雄”、“含笑食堂”到即将上映的贺岁大片“大稻埕”,导演叶天伦的招牌已
然逐渐成形,而与他一起打造动人故事的编剧,正是他的亲妹妹叶丹青。
兄妹常吵架 吵完还能同桌吃饭
叶丹青与叶天伦兄妹为“大稻埕”这个故事构思数年,到剧本阶段也前后写了两年,当初
会想写这样的故事,一方面是身为“大稻埕”人的使命,一方面也是因为大稻埕之于整个
台湾文化的重要性。叶丹青笑说与哥哥在一起工作前其实“不熟”,这几年才因共同创作
更了解彼此,“我们常吵架,吵完了还是坐下来一起吃饭”,展现两人既是家人也是工作
伙伴的情感。
李安一席话 发觉创作不能自溺
叶丹青透露在2012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台北首映时,曾有幸与李安聊天,李安告诉她
在创作时,许多作者会往自己的心里挖,逆着毛触碰最深的自己,但那是很危险的,因为
观众来看电影,是希望从电影中看见“自己”,而非创作者,所以作者其实应该要顺着毛
检视内在,才能更靠近观众。这一席话对当时的她有如醍醐灌顶,了解到创作不能“自溺
”。
叶丹青感谢李安的无私分享,了解到台湾电影需要更多不同的格局。于是年纪尚轻的她,
才能创作出“大稻埕”这部有大时代感又带着诙谐特质的剧本,可望打开贺岁电影的另一
种眼界。
创作大稻埕 相关书籍看了30本
对比哥哥从学生时代就调皮爱玩又参与各种社团的外向性格,叶丹青坦承自己比较乖,北
艺大毕业后就投入家族事业,比哥哥还早“入行”,从制片到剧本创作,她把每一个剧本
都当成下一个的练习,叶丹青在写“大稻埕”前至少看过30几本以上的相关书籍,自认没
有文史底子的她,谦称记性很差,看完资料多半就会忘记,但这也让她在创作时能丢开包
袱,感受角色在剧本时空里的“呼吸”。
拜猪哥亮所赐 下笔耍狠更大胆
“大稻埕”中的灵魂人物猪哥亮也是叶丹青创作时的“老师”,因为猪哥亮太了解观众要
的东西,曾经跟她说:“妳要狠一点,把观众的心拆下来,丢进水沟里洗一洗再装回去!
”这让她学着下笔要更大胆,才能让观众被撞击。
叶丹青透露目前有很多其他故事在酝酿中,但她特别想写Happy Ending的剧本,像是好莱
坞所谓的“约会电影”,因为这是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写好的类型,又有温暖人心的作用,
“电子情书”就是最好例子。
作者: liao4767 (戏剧羊)   2014-02-10 03:33:00
这标题真差劲 编剧就编剧 什么幕后写手
作者: mcbirdy (我为你押韵)   2014-02-10 08:26:00
泪推一楼......真是看不起编剧的一个产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