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包含产业延续性,还有公司规模背景等等都会是在换工作的考量内,
但就你的文章来看,你反而最去考量的是工作型态的转换,
所以我仅就这一点跟你分享我的看法。
其实我自己的个性也是偏内向胆小的,小时候就是属于带不出门的那种小孩。
所以我一直对于单独对应群众说话与表达是一件很挑战的事情,即使到现在也是。
只是我认为,假如你并不讨厌业务工作,
那就不要侷限自己只当一个接单维系旧客户的角色,因为太容易被年轻人取代掉,
就只是个业助的工作内容,也摸不到国外业务真正核心的竞争力。
国外业务到最后,其实就是抓客户需求,并起能有效管理客户,
他为何要跟我下单,他为何不跟我下单,我怎样报价才进得进去,
价格标怎么做,规格标怎么做,ODM开发案怎么做,
到最后都在玩这些游戏,虽然很烦,但是过程当中其实很艺术很人性。
另外,撇除掉心中的恐惧和压力之外,其实单枪匹马深入客户群体去谈生意,
去各个国家跑来跑去,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曾一个人面对某意大利大品牌马达制造商的研发主管跟采购,
加起来六七个人,拿着图纸跟我谈技术问题跟谈价格。
但是很有趣,意大利人开会到下午两三点,就要停下来喝个咖啡,
两三个人站在咖啡机旁边,边喝边闲聊,完全不谈跟刚刚会议内容有关的东西。
晚上带你去吃那种本地人自己才会去吃的餐酒馆,菜单连英文都没有的那种,
被他们的炖饭惊艳不已。
我曾经被客户带到他的工厂生产线,生产主管直接跟我抱怨品质不良,
看着产线不断跑出的瑕疵品,客户气噗噗的看着我,现场只能尴尬不已头皮发麻,
想尽办法解释。
也曾在美国的新客户的会议室内,对他们的GM+VP做简报,目的是要用我们家的东西,
取代掉他现有的供应商,可想而知他们会一直提问,一直挑战你讲的内容。
那种灵机应变需要建立在你平常对自家产品与公司在市场的定位有很深刻的认知,
包含竞争市场上的生态。
去韩国出差,搭出租车去客户所在的工业园区,因为语言不通,
仅能拿客户的名片给司机看,结果碰到司机丢包,
放我在一个不知道是哪间公司的地方下车,他就开走了。我花了半个多小时,
一间公司一间公司问我客户这家公司在哪里,最后才让我找到。
去德国参展,跟同事两个人要扛不断来访的散客,东问西问,问产品内容问价格,
站了一整天连续三天,晚上还要约客户吃饭应酬,回到饭店还要打当天的日志,
只有在最后一天晚上可以卯起来逛一下科隆老街,
买一堆DM(德国连锁药妆店)的东西回来送人。
但有一年,我中午去买东西吃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国大陆厂商的女业务,很年轻,
大学刚毕业的,一个人坐在展场旁的板凳上吃著午餐。因为她一早就来我们展位推销,
我们的产品会用到她们公司的一些元件,所以对她有印象。
只是我们都进台湾厂商的料就是了,只跟她留了个产品简介。
看她一个人很落寞的在那边吃午餐,我就跑去跟她打招呼,一起吃午餐闲聊,
听她抱怨公司还有分享自己的故事,吃完午餐,我留了她公司的skype,
还有她私人的微信。后来出差去大陆还真的去找了她一趟,玩得很开心,
虽然生意始终没做成,但是多了个年轻小妹妹的朋友。
除了业绩奖金与每年分红之外,其实业务最吸引人的就是可以很多采多姿的踏入人群,
如果这是你想追求的工作状态,而不是单调的坐在电脑前咖咖咖,
或是老在跟生管乔交期,追着工程师给回复,追着采购给报价,追着品保给8D,
我都建议多去挑战可以深入客户的机会。
我就有因为跟一个英国客户的七十岁的CTO感情培养的够久够好,每次拜访他,
都特别买台湾的特产,有次听他说他忧郁症的毛病又犯了,
我去买一组八家将公仔一组有好几只,然后跟他说,这是台湾道教神祉,
会驱赶邪恶,镇定心神,放在家里可以让他脱离那个给他带来忧郁的邪恶力量。
过几个星期他跟我说他每天看到公仔心情就真的有变好,真的有效耶。
(这你敢信?)
跟他吃饭会听他抱怨他儿子,看他分享他养的猫,还有新出生的孙女。
他跳公司的时候,直接叫我送样把我们家承认到他新公司的AVL里面,
然后隔年就开始下单了。
而那年我每个月都在领两三万的业绩超额奖金。
※ 引述《ilv1181023 (yechen)》之铭言:
: 目前30初头岁,一直以来都是当国外业务,但是基本上就是打单接单,没有独自一人出国
: 跟客户周旋的经验。现在刚好换工作,有两份offer,
: A是要常常单独出去,跟客户打关系,认识客户高层。然后会有自己的责任区域,要自己
: 安排行程。这工作可想而知难度比较大,心里虽然知道这个可以学到比较多,但也怕自己
: 已经要满33了,这样的工作会不会不稳定,不能做长久,到时候又要换工作
: B工作就是单纯接单打单参展,基本上不用出去跑客户,这个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吗?
: A一方面来说觉得认真做可以学到东西,但是也怕做不久,所以真的很犹豫,33岁了,很
: 怕又要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