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企银的那些事

楼主: lintan (想交个射手女孩)   2015-06-07 23:10:31
台企银的那些事
台湾中小企业银行
世界排名:414(2013/12)
净值:62,747M(市占2.15%) (2014/12/31)
资产总额:1,391,992M(市占3.27%)
存款余额:1,133,710M(市占3.47%)
放款余额:991,698M(市占3.83%)
国内分行家数:124
员工人数:4,703(平均年龄45.42)(平均服务年资19.66)
海外据点:洛杉矶、香港、雪梨、上海、布里斯本
彰化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74(2013/12)
净值:119,328M(市占4.13%) (2014/12/31)
资产总额:1,842,801M(市占4.33%)
存款余额:1,444,768M(市占4.42%)
放款余额:1,251,260M(市占4.83%)
国内分行家数:184
员工人数:6,373(平均年龄41.74)(平均服务年资16.63)
海外据点:纽约、洛杉矶、东京、伦敦、香港、新加坡、昆山、昆山花桥支行、东莞、福

华南商业银行
世界排名:231(2013/12)
净值:139,894M(市占4.84%) (2014/12/31)
资产总额:2,216,203M(市占5.21%)
存款余额:1,808,385M(市占5.53%)
放款余额:1,479,651M(市占5.71%)
国内分行家数:185
员工人数:7,048(平均年龄43.31年) (平均服务年资18.21)
海外据点:洛杉矶、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深圳、胡志明市、河内代表办事处、澳
门、雪梨、深圳宝安支行、上海、福州
台企银在官股行库中,先天不良后天又失调。存款量约一兆一,放款量近一
兆,124家分行。存款只有台银的一半不到,三商银三分之二的分行,报章媒体
所提到的大型行库,几乎都不会将台企银算在内。所谓的四大行库或三商银等称
号,也几乎轮不到台企银。当初高普考的时代,台企银几乎是所有官股银行中的
最后一个选择,因此台企在官股银行中,显得相对弱势。
台银的董事长一般会兼任银行公会的会长,土银的董事长即使不像台银那么
威风,也因为手头的资源多多,到处剪采也相当风光,表现的好有机会到中央任
更大的官,而兆丰与合库的董事长常常是媒体的最爱,每每银行有重大股汇消息,
总是以他们马首是瞻。由于动见观瞻,这些官股大型行库的董事长总是好大喜功,
力求表现,陈冲整顿了合库,不负众望一路升官至行政院院长,台银董事长更是
努力的配合政策,以求保持银行界第一人的地位。
然而,到台企银当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官派人选心情却不如其它官股行库那么
好。一方面除了台企银的存放款量太少之外,台企银的属性也很难让这些长官们
可以在短期内冲出成绩。虽说台企银是中小企业的专业银行,但似乎没有什么特
别占有优势的地方,土银的不动产承作比率上限比其它银行来的高,兆丰银在外
汇方面占尽优势,合库分行特别多,但中小企银的中小企业似乎没啥路用。
每家大型行库都可以承做中小企业相关的业务,每家银行都可以来抢中小企
业的生意,但中小企银一方面碍于名字,一方面规模也相对不足,似乎没办法抢
到大企业的生意,即使勉强抢到联贷案,顶多就是当个参贷银行,很难想像台企
银当主办银行的画面。没有大型联贷案可以剪采露脸,也没办法像大型金控负责
人一样常常在媒体上发表意见,被派到台企银的董事长总经理们总是有气无力,
甚至觉得是被贬官,不然为何不派他们到其它更大的官股行库。
台企银除了中小企业之外,可说没有强项,玩外币玩不赢兆丰,玩房贷抢不
赢土银合库,与大公司的往来更是完全拼不过三商银,更别提财富管理与信用卡,
存在感不只在官股行库中最弱,甚至也比许多新银行还来的逊色,行员是当初高
普考中分数几乎最低的,分行比别人少,连官股最大强项-祖产,也比许多民营
银行少。因此,别说要奋起,只要能守住台企银的既有基业,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长官心态如此,下面的员工也没有更好。台企银的员工们很知道自己是相对
弱势的一群,除了早早就被民营化,被合并与卖掉也一定是第一人选。因此,员
工对台企银也没有太大的向心力,只希望能保住饭碗,能维持住官股行库中的最
低福利水准到退休就行了。因为一直处在危机感之中,台企银的工会相当强势,
一直努力自救,力保工作权。
也因此,不论台企银赚多赚少,几乎会照发加班费,奖金也尽量发到官股的
标准四点多个月,员工所背负的业绩压力也相对小。没办法,老董、老总找不到
方向,下面的员工也看不到太远的未来,得过且过,有盈余就发奖金,不用想太
以后的事,所以很少会拿钱去打呆帐,因此台企银的逾放比在官股行库中是相对
糟的。
另一方面,台企银也非常低调,不太打广告张扬,深怕政府与立委诸公们看
到了,又会想将台企银卖掉或嫁给别人。政府在与兆丰的合并案中见识到了台企
银工会的力量,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只要台企银不惹事,只要没有立
委特别提起这件事,就暂时放台企银一马,装作没这家银行就是了。当然,股票
市场中金融股一大堆,几乎没有题材可炒的台企银根本像是被遗忘的存在一般,
默默的在众多的金融股中浮潜。
没业务可冲,长官无心,员工无力,政府摆烂,股东看开,台企银的员工相
对幸福,不像台银不赚钱的政策性业务一堆,没有陈冲改造后的精实合库,少了
板桥林家老董的督军,不像一银是个往上爬的跳板,没有台新彰银的恩怨情仇,
更少了土银对IPO的不安,也没有兆丰银总行内的中、交之间的楚河汉界,台企
银除了差点被兆丰并掉之外,可说自成一国,过著安逸悠闲的日子。
因此,大部分台企银的员工是认同台企的工作环境与福利的,少量的推卡与
保险基金压力,兼有着官股行库最低的福利保障,在不被购并的前提之下,是相
对温馨的工作环境。因为资产品质太差,工会太强,大多数的民营银行对购并台
企银没啥兴趣。因祸得福之下,虽然台企银比彰银差,但却是彰银被台新看上,
落得目前动弹不得的窘境,要嫁也是需要有相当姿色才会有人要的。
原本台企是要被迫嫁入兆丰银的,但兆丰银实在不想娶台企,而台企的老员
工也不想老年失贞,所以一件看似台企银赚到的合并案就不了了之。原本员工想
说,既然要被并,那不如给台银并,但因为台银没兴趣,而且会有全公股与民营
化之间的股权与身分争议,所以也无缘嫁入台银。因此,台企银即使经营状况在
官股行库中与彰银为难兄难弟,但有了彰银老大哥的前车之鉴,短期间内大概没
人敢娶,想嫁也嫁不掉。所以怕被民营银行吃掉的员工短期内不用担心,但想藉
由合并进台银或兆丰的人大概也不用太期待就是了。
终究,还是有人入蜀了,打破了这个自成一国的乐土。到底有什么方式可以
让只有一州之力的蜀汉帝国去对抗其它的强权呢?虽然每个人都觉得官股银行
的考核与升迁制度问题很多,但除了弄个万年不升等或升等不升薪,还是降低新
进行员的入行职等这些根本是欺负员工的方式之外,并没有哪一位英明的长官能
搞出什么比较高明的评等与升迁方式。
到底官股银行适不适合KPI?用了KPI之后就可以改变内虚的体质,把台企
银变的更强壮?抑或只是另一种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绕来弄去又是另一种不给员
工升等与调薪的理由罢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台企银成了最佳试验品,反正,失败
了也不会更糟,如果成功了,不只台企银精壮了,也可以复制到其它官股银行,
何乐而不为。
银行的收入正常有三块,利差收入、手续费收入与财务操作。财务操作想要
高报酬就会有高风险,用KPI搞不好还算是变向鼓励操盘手为了帐面好看而甘冒
大风险,不算是什么好选项。手续费收入有比较具体的数字与目标,但银行每个
位置差异性颇大,征授信与外汇可以向客户推销保险、基金的机会就比存汇柜台
少。
同家分行内的位置差异不小,每一家分行的大小、位置落差也很大,同样是
存汇,来客量就是不一样。同样的来客数,大安区与树林的客人手头可以定存与
理财的金额就是不一样。不像制造业,生产线员工的同质性高,也不像销货业,
有明确的业绩数字可以当作指标。银行业的总行单位,大小规模地点不一的分行,
与分行内存汇、外汇、放款,甚至管理等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让KPI的适用异
常困难。
比起手续费收入还有个清楚的数字,银行业最重要的放款利差更是难以衡量。
有了存款才有放款,但该如何去拉存款?拉到存款之后,万一客人都是转存定存,
这样算是有功还是有过?消金的信贷与房贷拉了一大堆客户,也比不上一个企业
大户,这样该如何去衡量贡献?同业是企金,征信人员贡献多还是放款人员?企
业户的旧户续借,贡献是否大于一笔新拉到的小额信贷?
就算真的找的出一套新的方式来评比员工,员工的努力拼命也许可以增加一
点基金、保险与信用卡的绩效,但对银行真正的核心业务-存放款的利差,员工
的奋起真的会起太大的效果吗?即使是为了那多一点的奖金,为了那快一点点的
升迁,员工拼了命的力求表现,就能够替分行拉进大笔的活期存款,与找到企业
大户?
在银行业,尤其是官股银行,活期大户与企金大户,都不是一般行员可以处
理的等级,即使行员有心也无力。就算KPI真的有效,也只不过是让叫号快一点,
多拉了几张卡,还是多卖了几张保单等这些对银行获利贡献不大的业务而已。更
何况,所谓的表现好升迁,也比其它官股银行的正常升迁慢,而表现不好的处罚,
其实也不过是冻薪而已,而这也不过跟当初没有实施KPI时的原点差不多而已。
所以,弄了半天,证明还是另一套无限评估报告整人方式而已,大部分的员
工还是很难升等,也不容易调薪,很少人受到激励,也很少人受到处罚,最后还
是回到官股银行的本质,不管上面有什么新措施,热度退了之后,终究会回到原
本过日子的方法,还是每天做一样的事。台企银依然是台企银,官股中最虚弱的
一员,在其它官股行库获利纷纷破百亿之余,台企银的获利大概只有一半左右。
是的,台企银行的体质有变好,但跟KPI却没有太大的关系。首先是天时,
金融业获利纷纷创新高,台企银当然也顺着风跟着赚。其次是地利,这几年台湾
房地产大好,台企银当然也分了不少油水。而最重要的人和自然是老员工退休,
中阶员工升等加薪不易,新进行员常常补不到人,老中青三代的牺牲替台企银省
下了不少薪资成本,获利自然会比较好看。可以说,绝对而言,台企银比前几年
好,但相对而言,台企变好的幅度又比不上其它的官股银行。
人走政亡,台企银的员工经历了KPI的折磨之后,终于功成身退,欢送长官
荣升到另一间更大的官股行库实施KPI。员工松了一口气,也将平安渡过马八年。
当初参与2005年罢工的员工,又熬过了十年,离退休又更近了一步。台企有试
著往前走,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明的前景,不高的起薪与不易的升迁让
台企银在新人心中的地位每况愈下。
以前官股银行最多一年一招,现在已经有一年二招、甚至三招的情况发生。
如果说华银是不停的招人、补人、训人、然后再走人的银行员训练班。那么台企
则是笔试与面试训练班,会发生新人一直都没来报到的情况,很多人报名都只是
来练笔的而已。即使台企内部有默契不要给新人太大的压力,但如同华银的新人
加薪一样,只能治标不治本,骗一时骗不了长久,新进行员看苗头不对,还是会
拔腿就跑。到时候,真的出现一年四招、五招,可就真的不是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的了。
总之,除了合并,没有人可以让台企银起死回生,KPI也只是一种垂死挣扎
而已,终究还是打回原形,虽然说这原形对台企银员工而言并不差就是了。台企
银依然是官股银行的末段班,因为台新事件,所以目前是个比彰银好的选择。眼
前的福利与安稳是一种不知未来方向所表现出来的努力珍惜当下。在官股银行中
是家不大业也不大的类型,没有太多的金山银山,要养老,台企银的本钱可没办
法像台土银一样厚,要稳定中求成长,兆丰银与一银是难以突破的障碍,更遑论
与民营银行拼冲刺了。只能说,台企银为官股银行中仅优于彰银的选择,虽然撑
过了扁八年与马八年,但要像目前如此安逸的渡过新的八年,可能不太容易,台
企的员工要有晚节不保的心里准备。
后记:
台湾的银行业大致上可分为二块,市占率也大约各半,一半是官股银行,另
一半就是非官股银行,包含了民营银行与外商银行。官股与非官股银行有各自的
玩法,而不同的的经营理念,也造就了不同的工作环境,也吸引著理念完全不同
的员工。可以说,对想进银行的人而言,选择官股或非官股银行,与其说是一种
公司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一种价值观的抉择。
何谓竞争力?如何让自己在社会中活的比别人好?有些人认为再大的公司
都不可靠,只有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而有些人则是相信个
人终究只是个微小的个体,只有在大企业的保护伞之下,才能渡过大风大浪。而
其中,官股银行就是稳定的代表,体制的稳定大于个人能力的发挥,而民营银行
或外商银行则是个人能力的展现,能力强者居高位领高薪。
事实上,官股银行也有能力高下之分,在长达三、四十年职涯中,大部分的
人入行的职等都差不多,但却有人可以当上总经理、副总、经理,但有些人到了
退休时还只是个领组,甚至是高办。可以说,官股银行的升迁慢,只是相对于民
营银行与外银,在这体制之内的人,看似缓慢的升迁体制,依然可以比较出谁是
比较有能力升官的。
而民营银行虽然流动率高,依然有不少的内勤人员安然待到退休,比起一般
公司平均寿命只有13年,银行业的生命还是长了一点,也相对稳定一点。因此,
所谓的稳定与能力,都只是相对的概念。官股银行顶多只是保障不裁员,但对于
加薪与否,升迁快慢,依然还是看个人能力与造化,三、五年看不出来,拉长到
二十年时,高下立判。反之,民营银行除了业绩单位之外,也需要庞大的后勤与
行政单位,而这些非业绩单位的加薪与升迁,在某种程度,甚至比官股银行还慢。
当选择了官股银行,表示认同了体制重于个人,稳定重于能力。在不裁员的
前提之下,自然升迁就会慢,前浪不退,后浪当然无法前进。因为保障工作权,
自然有倚老卖老的现象。官股银行的董事长、总经理多是官派,家大业大,兼之
政府球员兼裁判,官股银行还是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即使不靠手续费收入,纯靠
存放款利差,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获利能力。
所谓的保险、基金、信用卡等业绩,不像是民营银行重要的获利来源,在官
股银行,常常只是长官上任的新官三把火,真正创造出来的效益有限。因为
并没有具体的业绩需求,也没有一个有效合理的评估机制,加上有强烈论资排辈
的浓厚气息,官股银行的考绩与业绩的相关性并不高,个人的能力在官股银
行并不容易展现出来,除了少数人之外,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随着年资加薪、
升迁,慢慢排队到退休。而这,就是稳定这大前提之下必然发生的结果。
反之,台湾的民营银行大多是家族企业,老板们用制造业那一套cost down
的方法来经营银行。所谓的MA高薪,也只不过是懒得用长时间去好好训练一个
全方位的银行人才,而宁可用多一点的薪水来吸引相对聪明的人来个快速轮调存
汇、外汇、放款等部门,在走马看花之后推到前线打仗。快速压缩之下,如果成
功变成钻石,那么公司大赚,用远比官股银行少的时间,就训练出强大的银行员。
反之,如果失败了,也不过就是多花了一点点的薪水,明年再招优秀的新人再压
缩看看就是了。
因此,能够快速成长,并且能有业务能力的银行员在民营银行如鱼得水,可
能二、三十岁就有着响亮的头衔,甚至领着比官股银行分行经理还高的薪水。但
一旦失去业绩能力时,3X岁取代前辈坐上高位,就有可能在4x岁时,被另外一
个3x岁的人来取代经理的位子。怎么来,就怎么去,当相信能力至上时,当能
力不在时,当有家庭、当健康出问题时,无法再像年轻时贡献庞大的产能时,就
是该下台一鞠躬的时侯了,这时就千万别怪民营银行无情。
而背负较少或没有业绩压力的后勤人员,台湾的老板依然喜欢用低底薪高奖
金的方式来处理。低底薪劳健保退休金就提拨的少,高奖金则可以随着公司获利
的好坏而调整,并且让员工看在年终奖金的份上,乖乖撑到过完年再离职。只是,
不论用什么样的名目来包装,整体而言的年薪还是跟官股银行的薪水差不多。没
办法,太低就会让员工往官股银行跑,太高的话也没什么必要,只是内勤,留住
堪用的人才就行了。
于是,官股银行升迁加薪慢,但实际上,民营银行的非核心单位,升官加薪
也没多快,甚至有N年没有加薪的情况,所谓民营银行比官股银行还看重能力,
其实对大部分的行员而言,也只是和官股银行半斤八两而已。对于无法对公司带
来大量收益或有特殊专才的人,不论官股还是民营银行,都不可能付出太多的薪水。
至于轮调,官股银行虽然缓慢,但因为几乎可以待到退休,除非太夸张,不
然在漫长的银行生涯中,多少也可以轮调到不同的位置。只是,在稳定的前提之
下,个人轮调与否的职涯规划,相较之下,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事了。而民营银行,
从招募员工时就有明确的定位,大部分都是专才专用,除了业务所必要的职务之
外,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轮调制度,如果有些人能够轮调比较多的位子,这
跟官股银行一样,通常也是个人造化,跟民营与官股无关。没办法,对民营银行
而言,同一个位置待愈久,业务会愈熟悉,效率就会愈高。变动的同时,也是产
生作业风险的时候,所以没事别乱调。当然,员工愈不轮调,就会更没有竞争力,
也比较没能力离职。
官股银行有家大业大的优势,但同时也受政府的控制,不论招人、用人、还
是炒人,都无法跟民营银行一样具有弹性。如果再加上各种政策性的因素,不论
是各种优惠存款或贷款,不可拒收定存,指定换钞行等各项吃力不讨好的业务,
搭配着还算有势力的工会,要求官股银行要与民营银行一样多增加手续费收入与
有跟民营银行一样的获利能力,的确有点强人所难。
反之,民营银行虽然在人事与经营上具有弹性,不用背负亏钱费力的政策性
贷款如劳工纡困贷款或18%优存等,也可以放手去购并其它银行,扩大规模,或
者是进行员工汰弱留强的动作,甚至在各种收费上也比官股银行更不怕客诉。但
劣势却是没有官股银行的庞大祖产,又有股东的压力,将本求利乃是所有经营者
的共同目标,银行业也不例外,自然也没办法要求民营银行跟官股银行一样如此
保障员工的权利与福利。
因此,不同的背景,自然有不同的经营方针与理念,在比较与选择的时侯,
一定要将官股与非官股银行分开比较,不然则容易流于见树不见林。贸然批评官
股银行获利不如民营银行或者是服务不如民营银行时,则是忽略了官股银行所背
负的政治与社会责任。反之,轻易的抱怨民营银行视员工如免洗筷或是血汗工厂
时,则是忘记了台湾的许多民营银行都是家族企业,也是股票上市上柜公司,有
替家族争光与替股东赚钱的使命。
有能力的人在官股银行,可以升迁比同事快,又有余力兼顾家庭与个人的兴
趣。普通能力的人在官股银行,可以在下班后的生活与升迁二者之中择一发挥,
或者是兼顾平稳的升迁与照顾家庭。能力差的人则升迁比别人慢,下班后的生活
也多是平淡无奇,极有可能庸庸碌碌的渡过余生,但比民营银行好的部分就是基
本上可以待到退休,受到类似公务员的保障。
有能力的人在民营银行可以年少得志,进行几年就可以赚到大多数行业都领
不到的年薪。普通能力的人在民营银行可以牺牲个人生活赚取相对高的薪水,或
者是在后台比官股银行操一点,但领取跟官股银行差不多的薪水过日子。而能力
差的人则是容易被推到一线当柜员、当业务,过著有一天没一天的业绩生活,看
天过日子,并且容易流为免洗筷。
能力强的人不论在官股或民营银行都不会有太多抱怨,因为都明确知道自己
的价值与选择。能力普通的人也许有所抱怨,但还是能接受缓慢的升迁与加薪,
因为他们清楚不论是在官股与民营银行,他们都会得到差不多的待遇。而能力差
的人就会抱怨在官股银行吃大锅饭,升迁太慢。不然就是不满在民营银行只能被
当作薪水低的柜员、用完即丢的理专与房、信贷专员,或者是只能当客服与到卖
场推信用卡。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之一,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无法择其所爱,也无法爱其所
择。当选择了以体制为主的官股银行,稳定重于一切,个人的能力就是次要的事。
不能一方面抱怨升迁缓慢吃大锅饭时,却又享受着低业绩的压力。另一方面,当
选择了以能力为主的民营银行时,就不能一方面手拿着奖金,一方面却希望在达
不成业绩时,公司能够手下留情,不要砍人。
每个人都想在稳定中求成长,在表现好时受到肯定与奖励,表现差时还能够
保有一定的福利与薪资。每个人都希望年轻时看能力,年老时看年资,但这某种
程度上是很难同时达成的。饼就那么大,年轻人吃走了,老年人自然没得吃。要
留给老人吃,年轻人自然只能流口水。当做了选择之后,就该接受自己的命运。
考进了官股银行,就该相信体制,在稳定而缓慢的体制中求发展,接受老人与烂
人存在的事实。而在民营银行,就该有觉悟,公司随时会在你最需要公司的时候,
无情的将你踢开。当你为公司充满年轻人的青春洋溢所喜时,就该知道其它离职
老人背后的苦。
当认同了体制重于能力时,就会选择官股银行。既然选择相信体制,就该选
择稳定性愈高与愈能维持体制运作的官股银行,而不该对所谓的稳定性带有弹性
的官股银行带有太高的期待,在体制稳定重于能力的前提之下,导出来的常常不
是让优秀的人升迁更快或加薪更多这种容易引发争议且增加成本的结论,而是升
等不加薪或者是N年不升等这种惨痛结局。
反之,当相信能力重于体制时,就该选有竞争力并且可以发挥个人能力的银
行。这时就不该选择看起来很像官股一样稳定的民营银行,因为只要换人接班,
新老板改变想法,请个麦肯锡,或来个KPI,整个对老臣的保护体制,就可
能会一夕变天。当然,也不该选择规模较小的银行,在重规模的银行业,银
行品牌不强,个人能力再强,常常有志难伸。
不管是官股或者是民营银行,不管是重体制或能力,都尽量避免中小型银行。
银行大者恒大是世界的趋势,小小的台湾有近四十家银行迟早会面临整并问
题。八家官股行库,拖得过扁八年、马八年,也不见得全部都撑的过下一任
总统。而后段的民营银行甚至金控,也多待价而沽,一旦价格谈好,马上就
猪羊变色。因此,不管是重能力还是重体制,银行不要被合并是最重要的考
量。被合并之后好一点是当二等公民,差一点就是资遗裁员,一生辛劳付诸流水。
选择了银行业时,就该考量自己的能力与性向,来决定是否要进官股银行。
一旦选定了之后,就全心相信自己的选择。即使很优秀的人当了官股的MA,待
个几年之后,一旦离开服务的银行,也不会有太强的竞争力,要转到民营银行领
类似的薪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甚至到其它的官股银行,年资也不见得会被承
认,一切还是要照考进去的职等与升迁制度处理。
反之,就算是民营银行的RM,一旦要转到官股银行,也很有可能从五职等
或七职等的小行员开始开柜,甚至就算当过民营银行的经理,也必需要从考进来
的低职等开始,接受被许多年轻人白眼的命运。可以说,官股与民营二种不同的
体系,有不一样的游戏规则,不管是官转民,还是民转官,几乎都要砍掉重练,
在转换跑道的过程,要有相当的代价与决心才是。
有些人建议可以先去民营银行试试,不行再来官股银行。事实上,优秀的人
也许会有很多的选择,但却并没有太多重来的机会。任何行业都一样,机会是留
给及早下定决心的人。就在许多人还在迷惘选择官股还是民营银行时,早就有不
少人大学一毕业就选择进入官股银行开始累积资历,其中不乏前段学校的学生,
尤其这几年更是有不少硕士与海归人士选择进入官股银行服务。如果在民营银行
绕个几年后发现自己不行时,再选择到官股银行时,一方面有可能因为没时间唸
书考不上,另一方面也会发现起步比起其它人已经太晚,有种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的惆怅。
当然,有很多优秀的人为了抢进前段民营银行MA的窄门,从大学时期就努
力考证照,充实外语能力,积极参加社团,甚至有银行的实习经验,搭配着前段
的研究所或国外名校的学历,想要趁年轻,还有新鲜的肝的时候,在民营银行爆
气,不论是当RM还是当交易员,好好的将年薪冲的比官股银行的经理还要高。
而这种机会,也是留给及早下定决心与准备的人。
有能力同时考上官股与民营MA的人,一旦做了选择,就不要动摇。即使进
了官股,发现MA只是薪水比较高的柜员,轮调也通常只是形式,待久了也不会
有什么竞争力的事实。但换个角度,却是已经比其它官股的员工用比较高的职等
进行,升迁也相对快,踏在稳定的前提上,却有着比其它同事更多的发展机会。
进了民营银行,就该有觉悟快速学习累积作业面与业务面的能力,趁身体健康时,
拿青春换高薪。事实上,有着更多的民营银行员工,是拿青春换绝情,拿命换低
薪。总之,选择了稳定,就不要想发展,能够在稳定中发展,那就是上辈子烧了
好香。选择了发展,就不要还想稳定,遇到重人情的老板,是祖上有德。
不管是在官股还是在民营银行,学历、语言、证照、业绩,这是最外显的四
项能力。当学历够威时,常常直接分派到总行单位或者是很快就被派到征授信等
位置,到一线去开柜推保险与基金的机会自然就低。当语言能力够强时,就
比别人更有机会外派与处理外汇相关业务。当证照够专业时,有会计师、律
师、分析师、CDCS、CFA、FRM等证照时,派去当免洗柜员或理专的机会自然相对小。
只有学历、语言、证照什么都没有时,才会一直将业绩挂在口中,也许推保
险与基金的手续费很重要,但相较于整个银行的获利,这只是占一小部分而
已。对银行而言,拉到一个企金大户也是业绩,拉到一张信用卡也是业绩,
但两者之间的重要性却是天差地远,因此,即使是所谓的业绩能力,也有高
下之分。事实上,即使没有推这些保险与基金,银行业依然可以靠利差活的
很好。有时候,逼行员推保险与基金,只是希望多少能够弥补发给柜台人员
的薪水而已。
当然,除了外显能力之外,也有待人处事、巴结长官、应对进退、情绪管理
甚至是有背景等内在能力,但这毕竟比较抽象,难以具体化。一个完整的银行员
应该要有存汇的支定存经历、外汇的汇兑和进出口与放款的企个金的历练,如果
还能有催收的经验,那思考会更加全面。待完分行之后,应该要到总行选择一个
有兴趣的部门当作以后深化的专业领域。当然,如果还能够有几年海外分行的历
练,就会更加完整。
选择了官股银行,虽然升迁缓慢,看起来像吃大锅饭,但只要是人才,只要
肯努力,依然能够比同梯更快升迁。积极挣取轮调,下班充实外语,将高业、外
汇、授信、保险等基础金融证照考齐,行有余力再考外汇交易、进阶授信、金融
授信担保品估价等中阶证照拿到手。再有心的话也可以挑战CDCS、FRM、CFA、
会计师、分析师等高阶证照。官股生涯长达三、四十年,不像民营银行有具体业
绩评比,每一点努力的累积,都会成为官股银行职涯发展顺遂与否的基石。
八大官股,扣掉兆丰银,其它家的平均年薪都不会差太多,但压力最小与稳
定性最高的自然就是台、土,所以台土优于其它八大。扣除台土,兆丰银的压力
与其它八大行库差不多,但兆丰银的年薪特别高,所以兆丰优于其它八大。台银
的稳定与名声大于土银,土银的压力小于台银,福利稍优于台银。没有民营化或
被合并前的土银优于台银。但考虑到IPO与被台银合并的可能性,台银又优于土
银。兆丰的福利优于台、土,压力也大于台土,但发展机会较多,所以三家的优
劣需要依自己需求考量。简单说,兆九>台七>土七>兆八>台五>土五>兆六。
台企银稳定性最低,福利也接近最差,自然是官股最末选。合库、一银、华
银的稳定度优于彰银,虽然彰银的压力小于其它三家,但选择官股首重稳定,彰
银稳定性最差,所以彰银仅排在台企之前。合库、一银、华银三家福利相近,但
华银福利为三家最差,压力却最大,所以华银在合库与一银之后。合库压力小于
一银,但因为分行太多,发展性不如一银,有鉴于压力会变大,但发展性的侷限
不易改变,所以一银略优于合库,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原本,后记的部分是希望是留到民营银行系列写完后再写,但目前尚积欠小
行员日记三篇、游记二篇,论文一篇,暂时无力再更新民营银行的那些事,只好
先将心得放在官股银行的最后一篇。由于现实上无法待过每一家银行,即使能待
过每一家银行,每个人的心得与看法也都不尽相同。即使在台银,也有行员认为
他们非常努力且有竞争力,升官也快。在台北富邦银行,也有人觉得他们可以待
到退休,公司非常重人情。所以,要写到各路人马都满意,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
事。
虽然本系列文章力求接近真实,但为了增加可读性,在架构上仿造三国演义
的叙事方式,七实三虚,重要的事力求正确,为了剧情需要,可能会在某些虚笔
上用稍微夸张的语法。同时,也像太史公一样,加入了一些个人的情感与评断。
希望,有别于一般无趣的年报或银行简介,能够用比较恢谐的方式让对金融业有
兴趣的人能够初步了解台湾银行业的生态。
最后,为什么会想写这么多间自己没待过的银行呢?因为多年前喜欢的女生
想进银行,一直问我到底哪家银行比较好?在解题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就对各家
银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最后就顺势写了这一系列的文章。至于为什么会想要再
翻修呢?一方面可以验证这几年对银行业的认知是否有比以前更为深刻,另一方
面则是因为这半年来办了不少金融聚会,听到了不少其它银行的美丽与哀愁,趁
这个机会将这些心得整理出来,算是对参加金融聚会的朋友们一点回馈。可以说,
“银行的这些事”系列代表着自己对银行业广度的了解,而“小行员日记”系列
则是代表着对银行业深度的体认。既然选择了银行业作为一生的志业,写写几篇
与工作相关的文章,当作日记,自娱娱人,以后老了再看,应该也会感慨年少的
轻狂无知吧!
作者: r23396550 (新手上路)   2015-06-08 09:53:00
太神了 受小弟跪推 也很有趣 引人入胜
作者: DoSvidaniya (до свидания)   2015-06-08 11:30:00
在006待过5年的我泪推啊
作者: super88168   2015-06-09 11:0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