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真的变穷了!支出占收入比例从四成暴增

楼主: kitune (狐)   2014-07-17 11:53:20
请直接看连结会比较好理解
http://goo.gl/t1PMUo
真的变穷了!支出占收入比例从四成暴增至近七成
每当民众抱怨薪资十五年不动的时候,政府总是安慰大家,因为物价相对其他国家较低,
台湾民众的实质购买力还是不输其他国家的。然而每每面对这种阿Q式的言论,乍听似乎
有理,但十五年来,蚵仔煎一份从30块涨到六十块,一罐奶粉的价格涨翻倍,石油价格也
涨了超过50%,便当从一个四十块涨到七、八十块一个。奇怪,没有一个价格回得去的,
唯独薪资十五年来都没涨,那么,明明所得就是不涨、物价一直涨,怎么可能实质购买力
不变呢?
将目光放回主计处的“人民经常性支出占收入百分比”数据,就可以发现,打从1985年开
始,台湾民众的支出占收入比例,从四成暴增到六成八,也就是说,过去台湾人民每赚一
百块钱,经常性支出是四十块,至少有六十块钱可以拿去储蓄;但是现在每赚一百块钱,
经常性支出已经几乎倍增至近七十块,能储蓄的钱从六十块钱大幅萎缩至三十二块钱,少
了将近一半,在这种情形下,民众能不觉得自己变穷了吗?
许多人出国到欧洲、美国、日本、澳洲、加拿大、英国等已开发国家旅游,可能都会有这
样的经验,看到当地的物价,透过汇率换算,明显高于台湾的物价,但是如果到东南亚、
印度、中国、中南美洲等开发中国家,透过汇率换算,物价相对于台湾就没那么高,那么
在国际上,台湾的物价到底是高还低?
英国伦敦的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每年都会以麦当劳的大麦克来进行全球各国
的物价衡量,这是《经济学人》提出来,用来测量“汇率”的指标,“大麦克指数”,以
美元为计价货币,红色区块是大麦克低估区,蓝色是高估区,世界各地麦当劳所贩卖的“
大麦克”售价,因为受到当地原料价格和人工成本影响,间接成为全球衡量“物价指数”
的标准之一。
图中可以观察到,台湾的大麦克指数在全球水准中,其实并不算高,2014年甚至是严重低
于美国43%,而且已经连续十多年,台湾的大麦克指数持续被扩大下调,意味着麦当劳的
菜单价格普遍低于全球水准,如果读者周遭有从欧美、纽澳、加拿大、北欧地区的朋友,
向他们打听一定会得到,这些外国朋友觉得台湾物价相当低的回复,但台湾当地人却一直
觉得物价越来越高,形成两种不同的看法,台湾本国人,透过从亲身实际旅游的体验和“
大麦克指数”会发现,台湾其实是相对“物美价廉”的国家,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民依然
觉得物价高涨?
图文数据来源:http://www.economist.com/content/big-mac-index
2008年笔者Joe在澳洲旅游打工,当时澳洲麦当劳一份套餐约6~10块澳币,一般餐厅一份
餐点约10块澳币,当时澳币兑台币汇率约29,如果用台湾大多数服务业的时薪去换算,至
少得工作2小时以上,发现澳洲物价实在相当高,但是开始在澳洲就业以后,只要是合法
工作职缺,薪资基本上都会超过15块澳币,18~25块澳币较为普遍,工作一小时都能换到
至少一份餐点,甚至2~3套麦当劳套餐,如果是生鲜食材或生活用品,每小时工作能换到
的物资更多,因为澳洲的劳工薪资相当高,反应的人工成本也高,只要不涉及技术和大量
劳力的消费,基本上消费成本都会比较低,例如到超市购买食材,成本相当低,但去餐厅
消费,因为支付厨师的技术和薪资,餐点的价格就大幅上升,顾客享受到的人力服务都需
要高额费用,而劳工可以得到相对的高报酬,当Joe在澳洲就业有稳定收入以后,便发现
澳洲物价其实比台湾还低,工作2~3天就能赚到一周的食衣住行等基本开销,如果是技术
型劳工,甚至一天就能赚到一周的花费,每小时工作能换到的物资远比台湾更多,对于澳
洲当地人来说,只要有工作,物价并不高。
国人到欧洲、美国、日本、澳洲、加拿大、英国等已开发国家旅游,会觉得物价高,这是
因为台湾的薪资相对低很多,对应已开发国家高收入所支撑的物价,自然觉得非常高,相
反的,在已开发国家有稳定收入的游客,到台湾消费,肯定会发现台湾的物价非常低,透
过“大麦克指数”来看物价,不难发现,台湾的物价以国际水准来说,其实是“很便宜实
惠”的国家之一,用已开发国家的收入,来台湾这样低物价的国家消费,实在非常划算,
2014年,瑞士人在瑞士购买一个大麦克汉堡要花7.14美元,台湾只要花2.62美元,用这样
的标准来看台湾物价,其实真的不算高,“物价”与“薪水”都是让人民直接感受的经济
数据,低薪资让人民直接感受到物价相对高涨,台湾的问题是在薪资,而非物价。
因为台湾的物价虽然相对低,但是“薪资”成长更低,如果不出国消费,就感受不到汇率
的影响力,所以对于台湾本国人来说,工作一小时能换一份中餐、晚餐,或者看一场电影
、买一支智慧型手机、买一栋房子,需要工作多久时间,每小时工作所能换取到的物资,
才是最真实的生活感受。
从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来分析,1985年以来,台湾人民的经常性支出对经常性薪资的比例
从40%逐年上升到68%,换句话说,人民的收入成长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也难怪当建商赵
藤雄、吴宝田、名人阿基师、前劳委会主委王如玄、人力银行等老一辈出来喊话,找工作
先求有再求好,肯打拼就能出头天,现在年轻人机大多都不同意,因为如今的台湾就业环
境,早已今非昔比,但台湾许多企业主、研究学者、媒体知名度较高的长辈,思想仍然停
留在1980年代以前,散播 就业问题来自于年轻人无法吃苦和眼光不够远,大多数台湾劳
工的薪资在近十多年来都没有跟着台湾经济一起成长,如今劳工的收入超过2/3要应付生
活的支出,民间企业的薪资没有提升,即使物价上涨非常温和,薪资成长跟不上物价成长
,人民自然感觉生活越来越痛苦。
注:经常性支出以台北市政府公布数据为主,但台北市政府经常性支出连续四年数据维持
不变,统计上可能有失真疑虑。
台湾是缺乏能源和原物料的岛国,根据行政院经济部能源局的“能源政策白皮书”内容,
台湾有99.22%的能源必须倚赖进口,国际油价在2011年以后几乎都维持在一百美元以上
,加上台湾房价是全球相对高涨的区域,进口能源成本高,房地产价格也高,这样的环境
下,近年来台湾物价逐渐攀升,很高的比例其实是反映国际原物料、能源、台湾土地成本
,而非人工薪资,在台湾,最需要人力的服务业,和已开发国家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相比,
薪资成长幅度其实相当小。
制造业的薪资成长情况也很不理想,根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2007~2012年,台湾制造业
的薪资成长完全跟不上物价膨胀,虽然英国和加拿大也是薪资对物价呈现负成长,但加拿
大最低时薪9.5~11加拿大币(约8.85~10.25美元),英国最低时薪6.19英镑(约10.52
美元),相对于台湾都是非常高的薪资水平,和台湾相比,低薪资水平,薪资成长又远低
于通货膨胀,物价的膨胀全民承担,但薪资成长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劳工努力工作增加生
产力,企业获利增加却没有让人民雨露均霑,不管台湾物价在国际水准如何,对于大多数
台湾人来说,物价都是越来越高。
国人到欧美旅游,除了一些国际著名品牌的价格非常高,一般餐饮店的价格换算成台币,
也都不便宜,但在欧美的许多电子和科技产品,其实价格和台湾落差并不大,仔细观察产
品制造国来源,从早期的Made in Taiwan,到近年来Made in China,不管欧洲当地食衣
住行的物价有多高,这些来自于华人地区的电子产品价格几乎都维持不变或极小的涨幅,
德国人也是国际制造业大国,和台湾不同的是,德国制造业注重的是极致的品质,订出符
合产品、技术、设备和劳力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像台湾这样,专注在压低产品单价,牺牲
劳动力价值来增加国际竞争力,欧美人好奇著:“你们台湾人这么辛苦,只是为了让欧美
人可以买到廉价的电子产品,你们难道不觉得这有问题吗?”
1980年代,欧美的制造业大量外移到东亚来设厂和生产,这些企业主看重的就是东亚国家
的廉价劳动力,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也在外移,因为连中国的人工成
本都在大幅成长,美国正在力图挽回制造业回流美国,但不是压低整体劳力成本,而是透
过能源革命压低非劳力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吸引厂商回流美国。
反观台湾厂商和政府思考的逻辑,连续压榨台湾劳工薪资超过18年,当台湾劳动力的成本
已经无法再压榨的时候,竟然是思考扩大引进开发中国家的外籍劳工,因为他们的劳动力
更低廉,企业用各式各样手段想要压低员工薪资,不顾道德和社会大众观感降低劳工成本
,即使是台湾政府劳动部官员,他们也不站在劳工的立场,而是思考着,台湾薪资偏低已
影响外籍劳工来台意愿,泰国与台湾薪资的差距从10多年前的3到5倍缩减至1倍,导致泰
国劳工来台湾工作的人数大减,意愿大幅降低,无法再吸引到外劳怎么办,这就是台湾政
府官员的思维。
台湾的物价到底是高还低?对不同人来说,看法大不同,我认为台湾的物价从国际水准来
说并不高,但台湾人的薪资真的太低了,台湾的劳动力非常不值钱,长期以制造业代工为
主的台湾人思维是,“原物料和人力以外的成本都不算成本”,对于思考“服务”的高附
加价值更是难以想像,这也是台湾企业在国际竞争上遇到的瓶颈之一,不懂得“服务”的
价值,如何在国际市场贩售“服务”,无法提升竞争力和营业利润,如何吸引国际人才,
走出台湾,望眼全球,才知道台湾物价高低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台湾的薪资与社会思维,
物价高低不是台湾最严重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用1990年代的思维和劳工制度,在2010
年代迎接国际竞争,思想落差至少20年,台湾如何在国际上和已开发国家竞争?
作者: markaul (GG)   2014-07-17 13:24:00
泪推!
作者: fly8426 (飞~飞~飞~)   2014-07-17 14:01:00
也只有麦当劳越吃越便宜......
作者: uniz (☆)   2014-07-17 14:03:00
以后跟欧美一样,吃麦当当的都是比较穷的人,因为吃不起便当
作者: APC ( 能搞革命 我很快乐 )   2014-07-17 14:39:00
鸽子封包喔...XDD
作者: gibson72 (丹神快拜)   2014-07-17 14:59:00
短短五年不到 鸡腿饭指数85->100 可是这五年起新...
作者: ttmaniac   2014-07-17 17:51:00
只有台湾的老板不争气 祸延台湾
作者: top1683 (我鲁 故我在)   2014-07-17 19:37:00
台湾要变台劳输出国了
作者: aili0320   2014-07-17 23:14:00
一个便当吃不饱总统都问有没买第二个 当然40%升到70%
作者: JUDO610 (暗夜犯行者)   2014-07-19 12:27:00
马英九真的做得很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