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451度的乡愁 / 李黎

楼主: bloodwolf125 (阿哈)   2012-06-21 20:57:37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1/112012062100484.html
 2012年6月5日,金星穿行地球和太阳之间,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仿佛如一个小黑点移
过太阳表面。下次的“金星凌日”天文奇观要等到2117年,也就是一百零五年后才会发生
了。就在这一天,美国科幻小说大师雷.布莱伯利(Ray Bradbury)在洛杉矶家中逝世。
出生于1920年8月的老作家,还差两个月就满92岁了。他有一个短篇小说就是关于金星的
:地球人移民到金星上,发现那里滂沱大雨下个不停,太阳每七年才出现一两个小时;那
一两个小时的阳光和蓝天,将会是故事中的孩子们童年记忆中唯一的瞬间夏日。很短的小
说,有个耐人寻味的题目:〈一天里的整个夏日〉(All Summer in a Day)。
 雷.布莱伯利的作品最为人熟知的一部当然是1953年出版的《华氏451度》,一个
描述未来世界反智愚民的政权禁书焚书的负面乌托邦故事(华氏451度是书本的纸张着火
燃烧时的温度。)法国大导演楚浮(Truffaut)1966年拍成的电影我在台湾看过,那时还
不知道这位原作者,只是对电影里两个情景印象深刻:未来世界住家墙上的平板大电视,
和最后一幕,逃离迫害的“书人”们(能背诵全本“绝版”书的人,书名就是那人的名字
),在世外桃源般下雪的湖畔,喃喃背诵他们喜爱的经典书籍,令人想到行吟泽畔的流放
诗人。
 其实在那之前我已经读过布莱伯利的一篇译成中文的短篇小说,读后低回不已,可
是也没有注意到原作者的名字。那篇小说有个不大寻常的题目,叫〈雾角〉,是一个带有
诗意的哀伤的故事:一座海边岩石上的灯塔,在雾夜里响起哀诉般呼唤声的雾角……于是
,应着雾角的呼唤,海上来了一只恐龙──地球上最后一只,从史前上古、从百万年的孤
寂,从比牠的孤独忧伤还深沉的海底,这只寂寞的恐龙浮现了,误以为灯塔是同类、雾角
是同类亘古的召唤。牠怀着在浩渺时空里终于找到伴侣的乡愁和狂喜,发出与雾角相同声
音的共鸣……然而,牠终必遭受最深沉绝望的打击。
 许多年之后,我终于在布莱伯利的短篇小说集里读到〈雾角〉(Fog Horn)的原文
。他成为了我最喜爱的科幻小说家,正因为作品中的诗意。
 奇幻瑰丽的想像力
 不同于许多一般的科幻小说家,布莱伯利的小说没有太多科技的描述──他其实对
机关布景的科幻小说并不认同。他否认自己是科幻作家,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作品是幻想
小说(fantacy)而不是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除了《华氏451度》那一本是
例外。(他对二者区别定义是:科幻小说是可能成真的,而幻想小说是不可能的。所以《
华氏451度》是科幻,而《火星纪事》和其他的故事是幻想。)《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
胥黎说得更干脆:“你自己最清楚不过:你是一个诗人。”那是对布莱伯利最高的赞美。
 这位想像力奇幻瑰丽而文笔优美如诗的作家并没有上过大学。成长在1930年代美国
经济大萧条之际,家里供不起他上大学,于是高中毕业后的十年里,他白天送报,晚上在
洛杉矶加大的图书馆里看书,在地下室用一部租来的打字机写小说,十八岁起就在科幻杂
志上发表作品。他早就写出一篇两万多字题目叫〈救火员〉(The Fireman)的小说,多
年后他把短篇写成了长篇,书名便是《华氏451度》。
 正由于对书的热爱和对图书馆的感激(他说是图书馆把他养大的),布莱伯利对于
书籍被禁有一份深沉的焦虑,所以写出《华氏451度》这样的故事──在那个不是太久以
后的世界里,救火员的任务不是扑灭火而是放火──放火烧书。他巧妙地给了原意是消防
员的fireman这个字另外一个字面上的意思:放火的人。在那个书和文字代表了禁忌和罪
恶的负面乌托邦里,家家户户看的是平板大电视上播映的肤浅弱智的洗脑节目,读的是没
有文字的连环画。几十年后的今天看来,难怪他说《华氏451度》是可能成真的科幻小说
了!
 忧虑科技改变阅读
 对于这部经典作品,布莱伯利说:“我并没有要预言未来,我只是想要防止它(发
生)。”改编成电影开拍之前,他给导演楚浮的建议是:“把核子战争那段去掉,没有必
要提核战威胁,因为真正的威胁来自无知,和缺乏教育。”楚浮接受了他的建议。晚年的
他对无所不在的手机、网络和一些高科技的器械都抱着一份疑虑,因为这些东西很可能正
是书和文字的天敌。对电子书他也很抗拒,去年他拗不过书商,终于让步答应《华氏451
度》出电子书版,但有一个条件:出版公司要容许图书馆的借阅者免费下载这本书。出版
商为他破例首肯了。
 布莱伯利安葬在洛杉矶,据说他的墓碑上的题字是:“华氏451度的作者”。
 他出版过几十部长篇小说和几百个短篇小说,好些个短篇都可算是经典,有的诗意
,有的讽刺,有的幽默,有的充满童年记忆的乡愁。长篇里我最喜欢的《火星纪事》(
Martian Chronicles),其实是可以独立成篇分开阅读的短篇集;而其中的〈第三梯次远
征军〉就是一个好例子,那正是一个触及我们内心乡愁渴望的奇幻又恐怖的短篇小说。故
事发生在2000年春天(创作当时的半个世纪之后),16名来自地球的“第三梯次远征军”
队员登陆火星后,发现他们来到一个跟自己小时候的故乡非常相像的小镇,亲切的童年记
忆立刻被唤回了。更奇妙的是,从那些熟悉的屋子走出来迎接他们的,竟是自己最思念的
那些已经不在世间的亲人:父母兄姐、爷爷奶奶……虽然明知诡异,队员们都无法抗拒骨
肉重圆的欣喜和感动,一个个解除武装随着亲人走进自己的“家”享受天伦之乐……。到
了夜里,队长神志清明之后才警悟这是火星人“读心术”的诡计,但已经太迟了。
 布莱伯利也说《火星纪事》不是科幻小说,因为绝无可能成真,所以是幻想小说且
更近于希腊神话──而神话是可以流传很久、很久的。他说对了。
 不可知的梦和想像
 也就有这么凑巧,前两天我正读了6月份第一期的“纽约客”杂志科幻小说专号,
其中有一篇久违了的布莱伯利写的短文。没有想到年过九十的大师还能执笔为文,我怀着
欣喜而急切的心情读完。岂知不久就得知他去世的消息,这篇就是他的最后遗作了。
 这篇题为〈带我回家〉(Take Me Home)的散文讲述他五岁(或者更小)的时候,
一个夏天的夜晚,祖父带着他在家门前的草地上燃放“火气球”(其实就是小型的“天灯
”)。他仔细地描述了祖父如何将红白蓝三色的薄纸(那天是七月四号美国国庆)作成的
球吹涨,然后点燃挂在底下的小杯里的干草;他将纸球捧在手中,注视火苗闪烁的光影在
球里舞动,这是个美丽又悲伤的时刻:祖父温柔地示意他放手,于是燃亮的纸球就缓缓飞
升了,飞过前院的苹果树梢,飞过夜晚即将入梦的城镇,一直往天上飞去最后消失在星空
中……。童稚的他仰望着,泪水沿着脸颊流下。那美妙奇幻的情景,触发了他四分之一个
世纪后写出〈火气球〉(The Fire Baloons):登上火星的教士,寄托了他对慈蔼的祖父
的思念。
 布莱伯利的奇幻故事,其实都在反复述说那些永不复返的童年夏日的蓝天,夜幕低
垂后冉冉升空的天灯,载着梦和想像飘往不可知的星球……童年的火气球,他的书本里的
乡愁,带他回家。
作者: honda0327 (Some本田)   2012-06-22 04:56:00
不知道哪里可以看到The Fire Balooms
作者: LSC112233 (LSC)   2012-06-22 14:12:00
印象最深的是大一英文课读过 Rocket Summer,就迷上了他带着丰富想像力与诗意的文笔。The Martian Chronicles到现在依旧是我架上最常被翻阅的小说之一。
作者: rcak801 (阿常)   2012-06-22 21:57:00
他的小说真的是充满浓浓的诗意
作者: AirBa (卫星不落帝国)   2012-06-29 03:01:00
李黎好像是翻译美丽新世界那个女的 我小时候常看那本
作者: abc2090614 (casperxdd)   2012-06-29 23:05:00
The Fire Balloons是The Illustrated Man里面其中一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