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我花痴一下,戏说的巧伦好美(心),就算是《南方澳金妈祖》的公主病大小姐都好美
(洒花转圈)
好回到正题,如果维基写的没错,《阿弥陀佛碑》应该是巧伦最后一部戏说,之后她就没下
二军了,有不一样的意义吧!
在看之前我先补充,如果不喜欢BE的人不建议看这部,这部是纯BE,没有开放空间。
照惯例剧情大意
相传凤山县的内帷埤有水鬼会抓交替,因此百姓都不敢过去。第一头牌名妓艳姬来到内帷
埤,目的是为了复仇。来到内帷埤之后她刻意找了两个人假扮水鬼骚扰自己助长传闻,被适
巧经过的富家公子孙浩明解救。在拉扯过程中艳姬扭到脚,孙浩明找了一根木棍让她拄著走,让艳姬对他留下好印象。
艳姬来到当地住进知名的如意酒楼,县官很喜欢艳姬,经常光顾,艳姬看孙浩明跟县官不合,又得知孙浩明是仇家的儿子,刻意游离在孙浩明与县官之间离间两人。
孙浩明一日在街上遇到一个偷包子的女孩叫梅仔,本好心想替她付钱,钱包却被摸走,让孙
浩明气结。之后得知梅仔是跟阿公起了冲突才自己在外流浪,梅仔的阿公是个盲眼的修道人
发现内帷埤真的有水鬼,提点县官如何处理却差点被打板子,孙浩明见义勇为帮忙挨板子,
让艳姬对他有点改观。
艳姬请孙浩明的父亲,也是仇家孙庆同帮忙采购胭脂水粉,其实里面是鸦片,孙庆同起初被
判死,艳姬刻意离间,孙家财产充公,父子流落街头。孙浩明心系艳姬,发誓要更喜欢艳姬,却被艳姬狠狠拒绝,让孙浩明心灰意冷。梅仔的阿公再度提议立阿弥陀佛碑,并于碑底下活埋一个人以镇压,孙浩明毛遂自荐愿被活埋,条件是艳姬要陪他最后一个月。
孙浩明百般羞辱艳姬,无意中发现艳姬竟收藏着当初自己帮她找的木棍,孙浩明愤而离开,
好几天未再出现。修道人带着梅仔去找艳姬,提醒她孙浩明将不久于世,切莫徒留伤悲,艳
姬去找孙浩明,两人互诉衷情,令孙庆同不忍。
作法日当天艳姬到了立碑处,哀求孙浩明收回念头,然而被活埋者竟是孙庆同。孙庆同已请
梅仔将他送到郊外一处土地公庙,然艳姬寻迹前往未果。在此之后孙浩明未曾出现,只见到
一名乞丐在街头行乞,唱着一首悲伤的歌曲劝人孝顺父母。
这是一个悲伤的复仇故事,被害者遗孤来复仇却爱上仇家,复仇后看似畅快,其实不然,甚至后来回不去了。
艳姬费尽心思复仇,刚柔并济,但如果要真的使手段,这部的份量应该是不够的,最终还是
戏说的老缺点,不过反正重点是立碑,这段只是铺陈艳姬反悔而已,就算剧情不足,巧伦跟
张维锡也有补到情绪,不到顶好但也有达标。
这部多少有一些为了要带出某些桥段而刻意设计的,例如孙浩明也要向艳姬复仇,最后根本
没有,看到木棍就没了,那你前面那些气势都是假的吗?跟艳姬比孙浩明超虚,那边就
是要带艳姬告白而已。
孙浩明一开始登场是很乐(白)天(目)的人,就算被艳姬陷害了也没有放在心上,这根本
是圣光,但一个白目放圣光想想又可以理解,而且后面没有圣光我就勉强(?)接受前面的
圣光了。
艳姬是很复杂、层次很高的角色,从急于复仇、到没有得到她认知里的愉快、再到发现爱上
孙浩明的瞬间、对自己行为反而伤到自己的后劲,都表现得很到位,不会太做作,大概是整
部里最好看的地方。
虽然戏里她除了陪县官跟孙浩明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入幕之宾算什么名妓这边很瞎以外,其实
艳姬是很好的角色。
除了艳姬以外,孙庆同的转变也很大、很合理。他就是个疼小孩的父亲,不管是拖孙浩明去
找县官道歉、对艳姬表达愧疚、甚至代替孙浩明被活埋。他曾经自私的破怀艳姬的家庭,最
后他也了解这样的循环,为了儿子面对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艳姬是真的复仇了,孙庆同自愿被活埋,孙家已不成形,然而这构成另一个仇恨,只是孙浩
明没有对艳姬付出行动,但他的冷暴力对艳姬的伤害远比艳姬伤害他来得深,是很哀戚的结局。
虽然HE我会更反感啦,大概圣光会把我闪瞎吧,但这个结局更让人难过,尤其看到最后孙浩
明唱歌那段,歌词里表达的尽是过去的放荡不羁如何伤害父亲,几乎未再提起与艳姬的感情,这样的心死才是对艳姬最大的报复。
这不是个好吞的单元,如果想看轻松愉快的千万不要点,绝对会后悔,我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