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na283 (无)
2025-06-21 21:54:23【深度报导】挺过6年钱坑、造假争议 学习历程如今重要吗
太报/2025-06-21 08:00 / 作者 吴尚轩
6月中,大学个人申请入入学放榜,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时争论也持续不断。
一名正取阳明交通大学医学系的学生,在社群网站
上公开学习历程档案,却遭网友抓包其将辩论比赛
的“单场最佳辩士”资历宣称为“最佳辩士”,质疑档
案真实性,此事后来引发连锁效应,包含阳明交大
等正取、备取校系纷纷取消其录取资格;同时,一
名透过繁星推荐录取台大医学系,也透过申请录取
台大电机系的学生,则遭质疑学习历程里的科展作
品涉嫌抄袭,教育部表示若涉及造假,可撤销录取
资格。
“学习历程不宜绑考招!”长年质疑学习历程政策的
国教行动联盟、台大电机系教授张耀文对此发布联
合声明,质疑此事件绝非单一个案,制度导致学生
被迫夸大以满足需求,应该废除采计学习历程以确
保公平性。
108课纲上路以后,大学考招新制也在111学年上
路,其中透过学习历程档案的设计贯穿两者;考量
过去申请入学时,学生常在考完学测后才急忙准备
备审资料,如今高中从一年级起,就要逐学期纪录
学生修课纪录、上传课程学习成果,以及课外的多
元表现,并在最后透过撰写学习历程自述总结,希
望学生借此能在高中3年内纪录学习轨迹,并用于
探索兴趣职涯,将结果在申请入学做为审查资料。
高雄中学校长庄福泰解释,如今几个不同升学管
道,其实对应不同的学生特质,比如参考高中3年
在校成绩的繁星推荐,就适合持续努力、均衡发展
的人,特殊选才则适合偏重在某一方面有独特能力
的学生,而如果高中3年有透过各种活动、寻找自
我的过程里有些累积,就适合申请入学,另外如果
学生擅长读书,但还是不太清楚自己要走什么路,
就会透过分科测验,进行分发,“所以学生要自己
先摸清楚,不是说要每个都试。”
根据教育部核定的大学日间学士班名额,来到114
学年,申请入学已占整体招生名额约52%,分发入
学剩下约21%,而整体来说,私立学校更高比例采
取申请入学,占约56%,国立学校分发名额占比仍
较高,占26%。(注:这里指的是原始名额,不含回
流,若加上繁星、个申回流,分科和个申入学人数
实际上相差无几)
牵扯到半数大学的入学名额,也因此这项立意良好
的设计,从上路以来6年过去始终争议不断,最大
症结无非是被批评为钱坑、造假。
营队破千、代做上万 比银弹的军备竞赛有意义吗?
事实上早在制度第一年上路时,就出现了各机构、
单位看准商机,开设报名费上千元的营队,让学生
可以借此丰富履历内容,甚至大学也有涉入,国立
台北科技大学便曾遭指控,开设5天收费8000元的
营队,课程包括“备审资料与面试准备”、“书面备审
资料设计”以及“设计作品冲刺营”,并因此遭教育
部惩处。
另一个钱坑的批评更涉及伪造争议。如今在搜寻引
擎上键入“学习历程+代做”关键字,依然可以看到
“学习历程一对一客制辅导”、“最快24小时交件 - 辅
导超过千份学习历程 上榜率92%”等业者广告,优
化排版价近3000元,学习历程自述服务动辄破万
曾经参加过类似课程的学生阿伟(化名)表示,这些
课程许多都踩在灰色地带,“他们也不会真的帮你做
或造假什么,就是老师会告诉你怎么修改,怎样让
资料看起来比较有亮点”,然而有效果吗?他也直言
未必,他或付费过相关服务的同学,似乎也没有因
此录取超乎预期的校系。
台湾师范大学学生代表黄莨腾则分析,相关的竞
赛、资源竞逐,明显可以看出学生、家长对于未知
的焦虑,“台湾学生很怕被评价,到底我会被打90
分还是70分?”但是“膨风”到什么程度是造假,以
及有什么效果,这其实也值得讨论。
一名学生团体干部则匿名表示,其实目前申请入学
最大宗,是私立大学及社区型高中,“最担心也是这
些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升学市场的价码”,然
而实务上,如今除非要竞逐顶尖大学的校系,否则
大多数人只要学测成绩达标,都可以录取自己想要
的学校,“其实这个(学习历程档案)影响不大。”
事实上,教育部曾委托台大、中山大学团队进行调
查,并于2024年发表结果,其中显示,只有约
1.3%左右高中生曾在补习班补过学习历程档案跟素
养,且其中7成认为这对制作课程学习结果没有帮
助,显示过去认为的补习商机、代做情况并不严
重;而当教授对资料真伪有疑虑时, 67%会检视
其他书面资料的一致性,63%会于面试时再确认。
制度防伪要从源头 高中端盼AI、科技成帮手
尽管银弹攻势看似效果有限,但升学在我国是备受
瞩目的重要议题,商机伪造争议因此仍然持续不断
对此,中原大学教务长皮世明从资管角度分析,资
料可分结构化资料,如成绩单、竞赛成绩等,以及
非结构化资料,如自传、报告,前者非常好验证,
但后者就很难检验,大学也没有足够的人力逐项审
查下,他建议防弊要从源头管理进行,至少对像竞
赛成绩等结构化资料,高中要要求学生提供佐证资
料,比如参赛人数有多少、哪个单位主办等资讯,
主办单位对学生的名次结果,亦要提供证明、盖
章,像国中会考对于学生的志工服务时数,也要有
证明一样,“单位给证明、盖了章就要负责。”
而在真伪争议外,他指出目前学习历程还有个困境
是,教育部补助各大学建立评量尺规,针对档案各
个项目建立评分标准,但不同老师对同一件事有不
同见解是常态,尺规却要求不同人评分的差异不能
过大,反倒让教授陷入困境,“变成我只能检查结构
化证据,甚至变成只看成绩”,但如果学习历程变成
成绩、打分数的一环,就很容易变功利导向,“我们
想看的是历程,但他的给我结果,一堆得奖证明。”
国立政治大学教务长林启屏则认为,最好的防伪方
式仍旧是面试,“他提供这些资料,你直接一问,懂
不懂马上就看得出来”,然而目前问题是,面试阶段
学生、审查资料都多,确实会比较辛苦,事实上近
来包含Chat GPT等AI工具的崛起,也让大学讨论过
如何验证真实性,而在此次事件后,学校也会继续
关注,寻找适当时机开会讨论。
前中兴大学附中校长陈勇延则认为,对于各式各样
的校外竞赛,高中端其实难以每项都检查,在制度
上可以思考透过AI等科技协助,比方说学生上传多
元成果后,系统会针对全国级等亮眼的竞赛成果,
提醒要附上佐证资料,此外也建议教育部可以在中
央数据库抽查档案,“我们无法普查,但就像要戴安
全帽一样,不会每个路口都有警察,但只要有人会
抓,就可以减少。”
此外,陈勇延也提到,目前来说大学申请重复录取
率高,学习历程档案对学生是否录取影响有限,“不
能说没有影响,但不到决定性影响”,因此他也都会
呼吁学生,把档案当成生涯探索的工具就好,“要不
要好好做?要啊。要不要无所不用其极地做?不
用。”
有制度就有弊端 雄中校长:好好跟学生谈诚实
其实在海外,伪造经历申请大学也非新鲜事,美国
更曾在2019年爆发集体贿赂丑闻,至少50名富裕
家庭的父母,透过“升学顾问”贿赂大学招生人员、
安排枪手代考,或伪造学生资历,以让子女进入史
丹佛、耶鲁等名校,当中也包含演员霍夫曼
(Felicity Huffman)。
庄福泰则认为,台湾的状况不是制度本身问题,是
运用过程里,有人想透过美化、修饰方式来获取资
格,“有些修饰过度,就会涉及造假或欺骗”,从美
国经验也可以看到,各国只要涉及申请,都会面临
类似问题,而他认为,申请者本来就有义务提供真
实资料,否则未来就可能要负起责任,“其实这也是
学校要跟学生指导的,呈现资料就要是正确的、真
实的,不管学习历程或未来任何资料都不应造假,
在学校这3年里也要好好跟学生谈这件事。”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125/196939
———————————————-
现在的趋势是书审归书审,面试归面试
原则上,面试时教授手上是不会有书审资料的
也不会有学生基本资料
不晓得报导内文中说到面试时会再对书审确认
的调查是那几年的报告?
再加上,面试时间非常紧凑,
应该没有多余时间可以对资料再进行确认
老实说,除了课业成绩和得奖资历
书审里面还有什么可以客观确认学生学习特质?
其他的资历或阅读清单都可以掰
甚至家人或自身的生病不严重的也能假装很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