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在Dcard看到类似的论述的话,不用怀疑,那也是我发表的)
身为前一届早已脱离苦海的毕业生,本以为遇到末代旧课纲110数学的我们已经够惨了,结果下一届的学弟妹遇到的111数A又突破极限,不到1%的人15级分、顶标只有10,比我们还惨
但我一直认为这几年数学的毛病并不是难度问题,更何况数学从今年分成A、B了,数A考难一点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其实我觉得,很多人搞错方向了,数A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在“应试时间”
回到考试的初衷(虽然可能没什么人在乎,大多数人只是要考高分上想要的校系),不就是要筛出拥有所需能力的学生吗?可是现在的数学考试除了需要有“解题的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解题速度快的能力”,学测数学每题只能在五分钟内解完,这个时间对我这种小渣渣其实超极限的,我觉得大多数人其实也这么认为
吧?可是,我们从来就不需要解题速度快的学生吧!我不会认同部分网红所说的垃圾话诸如“出社会又用不到微积分”、“你菜市场买菜会用到三角函数吗?”等等,这些言论之所以荒谬是因为大学很多学问的基础也确实是建立在数学之上,不过,就算高中后还用得到数学,大多数人出社会或做研究如果要使用数学,应该是不会受到这种以“分钟”为尺度的时间压力影响,我也听过甚至大学有些教授考数学还真的不会限制时间、给你open book,这些都可见“解题速度”不是我们“希望学生拥有的能力”,但现实是现在的升大学数学大考的确有在考验学生是否有该项能力
我认为要改进的方向其实不是调整数A的难度,实际上调整稳定的难度是件困难的事,不然教授好几年了怎么都还做不好?我们找不太到有效的方法,我们也不敢建立稳定的题库造成泄题的风险,而每年试考生又总是那群台大医的顶尖怪物
相比之下,延长时间简单多暴力多了,我觉得可以直接延到150分钟甚至200分钟,这样很多问题可以被解决:
(1)并不太会有尾段学生跑上来的情况,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
(2)中段的学生(今年数A爆难,呈现极度右偏的状况,多数中段学生卡在左半部的4~8级分)可以花更多时间在思考这题该怎么解的“灵感”,这一步也是大多数人解题时花最久的时间,听起来蛮像废话的,因为不太可能花较多时间在计算加减乘除。但正因为如此,如果能延长时间,就更能解决普遍大家“
数学就是要靠天赋”的迷思,其实我觉得数学努力练习解题是有用的,可以让自己的解题灵感‘从“无”到“有”’,但对于‘从慢慢想到灵感到快速想到灵感’的帮助挺有限的,这两者有些微的不同。总之,时间延长,这些中段、有努力在数学的同学是可以爬上来的,整体曲线也不会呈现病态的右偏
(3)顶尖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检查,毕竟数学有时候就是会有白痴的粗心问题;我不否认有些看似是自己粗心造成的失误,其实跟实力有关,但的确还是有真的纯粹只因粗心而失误的问题
(4)对于少数对数学超慌张、超惊恐然后大失常的同学,延长时间后他们大可花十分钟冷静深呼吸;我想大多数校系并不想只因为他们对考试很容易紧张就把他们筛掉吧?大学端在意的是学生的真实实力如何
(5)就是要花多点时间在你那白痴素养题R,他妈黑白端到底是三小?
总之,我觉得问题不在难度,老实说今年的学测数A有难到丧心病狂、竞赛等级吗?顶多称作设计得挺有巧思,例如多选12,其实我觉得这种难度并不是问题,而是时间给的压力跟临场感实在太可怕了!
可能有些人听完会觉得解题速度(也就是想出灵感的速度)跟数学天赋很有关,这样改会找不到真的有数学天赋的人,但是学测又不是拿来筛顶尖学生,而且老实说又有哪个科系很需要数学天赋?大部分科系只须会应用数学即可,诸如台大数学系等等校系真的要选有天赋的学生的话大可二阶笔试再筛即可,更何况,这一切都只是高中数学,跟大学数学差很多,学测数学是很难看出一个人的数学天赋好不好的
最后,抱怨一下大考中心:说真的,我怀疑大考中心是不敢大刀阔斧吗?还是就真的想不到问题所在?说什么“只有20题,错一题就差一级分,所以很难预测难度”,靠,我这个理由去年就听你们说过了,而且学测数学20题存在多久了?如果20题很困扰的话,你们大可考25题甚至30题然后就像我说的延长时间考200~250分钟,或者是考四十题然后一天考20题分两天考也可以呀,我完全不懂大考中心为什么执著于每科都要时间差不多,数学考的时间本该就比较长呀,其实时间压力的问题学测跟指考的自然科也有,只是可能没数学这么严重(至于国英,我能理解限时的重要性,
实际用到语言能力确实是要快速理解),同我上述所说的论点,我觉得自然也确实可以延长一些时间
总之,以上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