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近体诗格律判读 提供免费K书区及解题(三)

楼主: freekid (世界真是小)   2017-12-26 23:10:45
今天除了分享近体诗的格律判别攻略之外,
还有其他的事情跟同学分享
我将近十年的学测及指考历年考题,按照“题型”的方式重组,
共分成28个题型,让同学可以优先挑出自己较弱的题型反复练习,
同时能够掌握大考的题目趋势及难度,
才不会被市面上或模考一些专用来刁难学生的题目吓住。
事实上学测的题目大部分都很平实,只要掌握诀窍跟拥有好的工具书,
就算只剩一个月,就算你再弱,都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我这次分享4个题型:“诗词曲判读”、“修辞”、“填空”、“对联题辞”
连结如下:
诗词曲判读
https://goo.gl/D6HdZp
修辞
https://goo.gl/iLsu4N
对联题辞
https://goo.gl/SN3mNZ
填空
https://goo.gl/XgHcsU
同学们如果想要全部的题型及答案,有两个方法
方法一:
如果你在台北市,来我这里自习念书(免费),如图
https://imgur.com/a/LpKNO
地址在台电大楼捷运站出口旁
我提供专门的K书座位让同学能安心念书,而且分享给你们全部的题型试题,
现场还有免费的饼干无限享用(不过都是我喜欢吃的就是,呵呵~)。
同时我固定在现场,开放同学们提问,但拜托限国文问题,
上礼拜有人问我:“老师,要怎样才能交到女朋友?”我只能对他摆出黑人问号。
如果你想要我检测你的国文细部弱项,帮你排剩下一个月的进度,
那也很欢迎,这方面我是强项。
如果有其他科想提问,恩…这要看来的学生多不多,
如果踊跃,那我有认识的数学跟英文老师,他们应该会答应来帮忙解题。
名额有限, K书区只有八位,先报名先赢
(但如果你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最后冲刺,我会保证让你们优先进来,
我喜欢大家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感觉),
超过人数的话就只能坐教室区的一般座位了。
报名方式很简单:
1.站内信留学校姓名Line电话
2.或是直接加入我的解题群组,然后私我
群组连结如下
http://line.me/R/ti/g/G3UxaWg57G
方法二:如果你不在台北,没办法来和我一起冲刺学测,
但还是需要剩下的题型,那一样加入我的群组,我会告诉你该怎么索取。
好,接下来开始题型攻略。
这次的分享重点在于“近体诗的格律判读”
这种技巧通常会运用在两种题型上
一:近体诗的重组。打散顺序的近体诗,请你排出正确的顺序。
二:询问你这首诗是乐府、古诗、还是近体等诗体。
<正文开始>
我们先把古典诗分成两类:一类是近体,一类是非近体(乐府古诗…) ,
这两种诗体最大的差异在于“格律”。
所谓格律,其实指的就是“限制”,有些文人认为在创作时,
如果能在有限制的条件下完成作品,其作品会更具美感。
而限制分成五个主题:“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
<字数与句数>
先从最容易的开始,
近体诗的字数只有两种:五言跟七言;句数也只有两种:四句跟八句(排律不论) 。
所以一首近体诗在字数跟句数上,只有四种排列组合:
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以下举大家耳熟能详的近体诗为例。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第一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第二联)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修,(第三联)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第四联)
<对仗>
看到这里,恭喜你五种限制学完两种了,接下来讲第三种:对仗。
对仗是指句子与句子中同样位置的文字,其词性必须一致。
我们一样以旅夜书怀为例:
在第二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
“星”跟“月”的词性一样都是名词、
“垂”跟“涌”的词性一样都是动词、
“平野”跟“大江”的词性一样都是名词,这就是对仗的游戏规则。
绝句不讲求对仗,可以对,但如果不对也没有关系。
律诗则是在二、三联必对仗,如果不对就不是律诗(一四联可对可不对) 。
所以在重组题型时,对仗是非常简单又好用的判断依据,
在判题时,从选项优先去检视第三四五六句的词性对称关系,
假设选项中找到没有对称之处,那就可以轻松地把这个选项划掉了。
但,有一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古人对于词性的标准跟我们不太一样”
不知道同学有没有注意,我在旅夜书怀第二联的举例中,
没有讲这两句的最后一个字:“阔”跟“流”,我是故意的。
“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这样还算有对仗吗?
因为古人在词性上,对于动词、形容词、副词,区分的没有那么严谨,
在他们眼中,这些词都是起到修饰的作用,
如“阔”跟“流”可以解释为,都是在说明“平野”跟“大江”的情状,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阔跟流是有对仗的。
但古人在名词上却又看的极为严谨,有时不能只是名词相同,
还要进一步区分: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人文名词对人文名词…
如上面的“星”跟“月”都是自然名词,这样才算对得漂亮工整。
<对仗的解题技巧>
所以同学在判题时,先简单把实词分成两类:名词一类、动词形容词副词一类,
去找找有没有名词对到动词或是形容词的地方,
如旅夜书怀第四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
“鸥”是名词,但“似”不是名词,所以此联并没有对仗。
除了看名词动词差异,我们还可以看叠字,
一样举“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为例:
“飘飘”是叠字,如果要对仗,那同样位置就必须是叠字,但“天地”并不是。
我们也可以看数词,数词只能跟数词相对,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中,“一”是数词,但“何”不是,
一样能快速判别是否对仗。
<总结,判别对仗二技巧>
在律诗的二三联中
1.检视名词类跟动词等类的明显差异
2.检视叠字以及数词(如果有的话)
<平仄>
接下来要进入较难的部分。所谓平仄,指的是“声调”,
近体诗规定在特定的地方,必须符合声调的规则,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处理的就是声调。
<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则>
古代跟现代的声调并不一样,
我们现在的声调是一二三四声,而古代叫做平上去入声,
而上去入合称为“仄声”,这就是平仄的由来。
古人在遵循平仄规则时,使用的一定是古代的声调,
而今古的发音并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知道现代的声调要怎么回推古代的声调,
这样才能判题。
这边直接看我的讲义
https://goo.gl/AxBcF8
从表格可知
古代的平声会跑到现代的一二声
古代的上声会跑到现代的三四声
古代的去声会跑到现代的四声
古代的入声最调皮,会随便乱跑,现代的一二三四声都有可能出现。
知道规则后,我们就用现代音回推:
现在只要是三四声的字,一定是上去入其中之一(一定是仄声);
而一二声不好判别,有可能是平,有可能是入声字(仄) 。
那有没有办法知道一二声的字到底是不是入声呢?有两个办法:
1.用台语唸。发音如果短促,那就有可能是入声字,如:白、竹、国等字。
2.背规则。我的讲义里有整理规则
不过我觉得这两个办法可用可不用,
不会台语的不用特意去学,规则也是可背可不背,
很强的人再去背规则就好,因为我们未必要用一二声的字去解题。
<解题要诀>
既然一二声的字不好确定,我们就先抓三四声的字,
再利用近体诗中对于平仄的限制规则,试图找出解答。
那么近体诗中对于平仄的要求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现在要来解释这个规则。
无论是哪一句,只要是偶数字(二四六)都要符合以下条件:
在任一句的第二四六字中,
规则一:单句中平仄相反
规则二:对句中平仄相反
规则三:黏句中平仄相同
我知道同学们这样还是看不懂,所以我们一样举旅夜书怀为例
规则一:第一句“细草微风岸”,
草跟风是同一句的第二个字跟第四个字,所以平仄要相反,
草是仄声,风就一定要平声,假设是七言,那在这一句中,第六个字就是仄声。
同理可推,第二句中樯跟夜平仄要相反;第三句中垂跟野平仄要相反…
每一句中第二四六个字,平仄都要相反,这就是规则一。
规则二:对句指的是一二句看作一组相对(平仄相反) ;
三四句看作一组相对;五六句看作一组相对;七八句看作一组相对。
怎么相对呢?
一二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草跟樯的位置相对,
所以如果草是仄声,樯就要是平声(相反) 。
第二个字是这样推,同理第四六字也是这样推,这就是规则二。
规则三:
黏句指的是二三句看作一组相黏(平仄相同) ;
四五句看作一组相黏;六七句看作一组相黏。
二三句“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中,
如果樯是平声,垂也要是平声;夜是仄声,野也要是仄声。这就是规则三。
其实还有一些小规则如“孤平”及“下三平”等,
但实用性还好,所以就不增加同学的负担了。
<押韵>(终于到最后一个,加油!就快学完了)
押韵的规则很简单,不分绝句律诗
规则一:“偶数句必押韵,奇数句必不押韵,但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
规则二:“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中,押韵的字和不押韵的字平仄要相反”
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修,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中,偶数句押韵字为(舟流修鸥) ,而且“都是平声”
奇数句必不押韵,第一句也没押(岸阔著似) ,而且“都是仄声”
这就是规则三
以上就是近体诗的全部规则。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会其中一两条规则就可以成功判题,
但全部学完更能确保万无一失,所以费点心,花个半小时背好规则,
再找几首近体诗实验,这样在答题上就可以无往不利了。
这次的解题要诀分享到这里
我们 下次见~~~
作者: xxoooxx34567 (xxoooxx345678)   2017-12-26 23:17:00
好人 推
作者: watergreen98   2017-12-27 18:43:00
作者: volleyballll (volleyball)   2017-12-27 21:25:00
感谢
作者: hugehugechi0 (giantchi)   2017-12-28 01:33:00
作者: didi16888200 (蝌蚪)   2017-12-28 13:14:00
泪推!!!
作者: green3141618 (绿绿)   2017-12-28 14:3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