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板上的社会系二阶文不太多,想借由这篇文提供以后的考生一些资讯。
-
4/7 早上9:30 台大社会系笔试
-
翻开题目,考的是人生百味的文章《关于工作,其实我想说的是》,探讨的是大众对
街友的认知以及实际上街友的生活状况。拿起黑笔开始在文章上画记、写小结、画表格整
理重点。
.
第一题,街友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大众认知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这些不同之处的原
因是什么?
.
第一段开始列点、分成实质面向和认知面向,洋洋洒洒的叙述了五大点,第二段写原
因,第一个,因为典型的弱势恶性循环导致街友在“特定场所、时间聚集”这个阶段被路
人见状(冲击主流文化),让他们被贴标签、被认定是不愿意找工作的一群懒惰者。第二
个,因为工业革命后带来的“人力即产值”观念,让主流文化以一个人能不能生产最大效
能作为衡量他是否属于主流文化的标准,变相的合理化对街友、身心障碍者的排挤与歧视
。
.
第二题,台湾社会中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主流认知与现实差异极大”的现象?这
样的现象会造成哪些影响?有什么介入解决的办法?
.
我举了东协广场的例子,叙述了市民对外籍移工们不了解和歧视心态,以及对移工而
言东协广场作为他们在台湾的情感联系处,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定感所然。其实有很多错
误认知来自于“主流价值对异端份子的排外心态”,并且将移工的状况套进这样的模型,
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样的心态会导致大众的排挤心理、集体霸凌,甚至影响政治权力制定对
异端份子不友善的法令。至于解决方法则是从政府端、教育端、民间团体端下手。(不细
讲了)
-
4/7 下午1:30 台大社会系口试
-
敲三下门、转开门把,三个教授坐在长桌的对面。从左到右:女、女、男,青、中、
老,看起来像白脸、看起来很和蔼、看起来人很好但应该是黑脸。(后来查了系网站,由
左到右分别是郭贞兰教授、简妤儒教授、何明修教授)
.
一样的起手式,自我介绍。(这是郭教授整个面试唯一问的一个问题)
.
讲完后正对面的主考官(简教授)首先下马威问了我关注的议题以及对这些议题一直
存有的疑问,我霹雳啪啦讲了快五分钟,被黑脸(何教授)停住,改问我在看过这些社会
学的书当中有没有不认同的部分。(这真的是最难回答的一题,因为考的不只是你有没看
过哪些书,而是有没有自主吸收批判的能力),我说我看过巷子口社会学以及社会学与台
湾社会,教授们便窃窃私语说巷子口有一些写的很烂xDD,后来我还是答不上来(当下真
的很紧张,想不太到什么实际案例),便用“我觉得有一些的推论很粗糙”以及“我只有
单纯将他当作一篇篇故事读过”勉强应答(整个面试我觉得最大的败点)。
.
之后主考官问我有没有申请其他科系,我直说有填政治系,黑脸教授便一脸“欸嘿上
钩了”的表情快速的补了一句:“那你觉得这两个有什么差别?”(还好这事前我有准备
过),用抢银行的例子论述两个社会科学对同一社会现象的切入点不同,进而带出我认为
这两个学科相辅相成的关系。
.
最后主考官问了我在高中阶段接触社会学,和公民科最大的差异是什么。(这题好佛
心QQ),我便说了用选择题来检测对社会科学的理解在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而是要用讨
论、对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才能更全面深入的探讨一项议题或理论。
.
我的面试预定时间是1:30~1:40,后来我一路面试到1:47,最后教授和我说了“
我们真的还想理解你、还有好多问题想问,但真的没时间了,还是谢谢你来今天的面试。
”答谢,起身,关上门,用力的叹一口气,结束。
-
昨天放榜,19取10,我是正取第八,给之后的大家一个参考。社会学真的很有趣也很贴近
生活,只不过在这个体制中是被忽视的一个小系,希望在未来能够翻转对于社会科学的偏
见,让这个社会多一些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