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理想的教育制度

楼主: lkhtok (lkhtok)   2017-04-15 11:59:43
(文极~~~长)
各位高中生、准大学生大家好
高中的旅程至今
不晓得大家是否曾质疑过现今的教育制度?
先以下列经验预告高二生未来的生活↓
现行的学测制度是:先选择,再考试
所以造成高三上除了需准备学测的10个科目以外,还必须准备学测不考的数甲、选修化学
选修物理,选修生物(数乙、选修历史、地理、公民)这4科,总共14科
对已经坚定要选择指考的同学还好(这种人较能坚定地准备这14科)
但对学测同学来说,因为不确定自己学测会不会考差,所以还是必须念这4科目,当作是
自己如果“不幸”要准备指考时的退路(最后这种考指考的心态,或许也造成
大学统计出来的指考生表现不如学测生的原因)
在学测考完以后,学测生就是继续准备备审、面试,同时高三下的课程和模拟考(指考
范围)也是继续进行,同高三上一样学测生还是必须两者兼顾
一直到现在4月中了,学测个人申请陆续放榜,这也意味着指考生的读书环境更加艰难,
高三上时老师还会统一复习学测,或是给我们考模拟考,但现在老师无法再安排统一的读
书计画,反而变成是老师私下找要考指考的学生辅导指考范围......
现行先选择,再考试,只会搞得学生心神不定,从学测前犹豫高三课程是
否该给他放掉?到高三下的“骑驴找马”心态,最后如果个人申请全落空,又要仓促准备

考,考量自身斗志与高三下的读书风气,这些人要考好真的意志要够坚强
然而学测最初施行时却不会有这些情况,为什么?因为当时学测的名额少,而学测会严重

蚀准备指考的心神,当时的考生不敢有“投机”心态,宁可专心准备指考
先考完试,再选择
之后未来即将施行的新型学测,学测5科最多采计4科,申请时程延后至5、6月,7月分科
测验后再分发入学,其重点就是大家都要考两次试
这样的做法或许真能解决上述高三生心神不定的问题,但它只是针对“高中”生,通盘来
说,最后进入大学,科技大学的高中、高职生能力与现今并未差多少
但我认为,未来在少子化下,2030年台湾人口就会负成长,每个人力都应该有最有效率的
运用,我认为现今台湾从大学端才开始分流高三生已经太晚了,目前的情况都是“清楚未
来要做什么的,就去念高职;不知道未来要干嘛的,就先去念高中”
教改要因应少子化这个国安危机,应该要更具革命性,而不是考招制度的改革而已
以下是我理想的教育制度↓
(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
******************************************************************************
所有学生从高中端就开始分流,在5月国三教育会考结束后,由学校安排所有学生亲自到
大?
旁听课程,产业界参访,并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大学教授分享,包括军校、警校、护专
,进行真正的职涯探索,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未来到底想干嘛,而不是辅导老师上课PPT
带过而已,这一系列的时程约在5月中~6月底
之后7月开始选填志愿,依会考成绩分发入学,除了军校、警校、护专以外,每间学校固

必修的五个科目是:英文、数学、体育、程式设计、国文阅读思辩与写作,除此之外的所

科目都是选修,而这些选修科目是由大学规划指导的(后段详述)。学校也不再有高中高职
的分别,而全都变成专长不同的“特色学校”,举例来说,有硬件设备优势的高职会变成
餐饮特色学校,农牧特色学校,电机特色学校,而较无硬件设备的高中则可以变成商业特
色学校,语言特色学校,资工特色学校......等。选修课程可以开设诸如行销概论、基础
日文,基础素描等,每种选修课程至少须花2学期的时间修毕。
3年之后,接着就要进大学,由18个学群的大学教授组成的委员会各自命题,每个学群皆
皆有报考限制,例如:规定你必须修过基础微积分、选修物理、程式设计,使能报考资讯
学群的考试;规定你必须修过选修化学、选修生物,使能报考医药卫生学群。这些选修课
程的课纲皆由各自的委员会规划,也就是说,在特色学校里的某些选修课程是“强迫必修
”的,你没有修这门课就无法报考该学群的考试,而有些选修课程又是某些特色学校才有
开课,意味着你在国三时就必须决定你未来要走的方向。每个人可依据自
身能力报考1~3个学群不等,成绩公布后,填写100个志愿依成绩分发入学,但那100个志
愿只能填该学群的科系,报考多个学群考试的必须放弃其他学群录取的科系,则一录取
整理几个重点如下:
1.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分流,选修课程由大学规划可让教授们真正指导学生进入该学群应具
备的知识,而不是现今每间高中都教授一模一样的内容,像工厂一样生产出一模一样的学
生,但个人申请看备审时又强调要有“你的特色”,要有多彩多姿的课外活动经验,最好
还要能先修过微积分((WTF??
2.由于选修课程的课纲皆由大学教授规划,不同特色学校的同一门课目,学分是能互相承
认的,若有学生想要身涯探索久一点,他可以选择多读一年,或是去其他特色学校就读,
邻近的几间特色学校可以组成联盟,学生们可以跨校选修各自的特色课程
3.特色学校的存在是希望能消灭“读书至上”的功利观念和“明星高中”。现在普遍还是
有“不会念书就去读高职”的观念,这观念不知冤枉了多少高职生,他们只是比较早确立
志向罢了,这些高职可以挟著自身的硬件优势转型特色学校,让大学想就读某学群的人来
读,大家也不会在乎区分高中高职,也不会只在乎读书,因为从国中时就开始选择大学学
群,大家之后在学校读的科目不再一样,将来考大学考的东西也不一样,没有什么好比较
的,把繁星的看校排PR,学测的以PR99的成绩换算成15级分制,这种“跟别人比较”和“
跟PR99的人比较”的功利观念破除。而若你的社区的特色学校开的选修课程与某特色学校
(前身是明星高中)的课程都一模一样,甚至还有更多不同学群的特色课程,希望这学生能
就近入学即可,这是希望让国三升学无压力,放弃抢进名校,因为各学校都有其特色
4.填写100个志愿的方法类似于指考,目标是希望能借由市场机制消灭后段学店大学,使

子化下教育资源能更集中,况且目前的市场早已供过于求。宁可要一间百大,也不要10间
学店
可能造成的问题:
1.无法保障弱势、偏乡学生:
不管这些特色学校怎么开,住在都市一定比住在偏乡的学生选择更多元,可能发展到最后
,大城市会出现“法政学群”名校、“设计学群”名校.........18个学群的名校都有了

但偏乡地区可能连10所学群的特色学校都开不了,必须另外想个保障名额给予偏乡弱势的
考生
2.教师的重新训练:
现在的高中教师只须熟稔教育部规定的课纲范围即可,但特色高中的选修课程是由18个学
群教授组成的委员会规划,老师们势必要重新训练
3.$$$$$$$$$$
硬件设备的更新,教师人力资源的再训练...........
大家对教改有想法吗?
欢迎讨论
哇~上色失败了还请见谅QQ
作者: WasHenryTsen (WasHenry0101)   2017-04-15 12:16:00
还以为是SunSky
作者: microuzi9797 (noname)   2017-04-15 13:06:00
在鬼岛不可能
作者: Abyssalsquid (AbyssalSquid)   2017-04-15 13:09:00
$$真的很重要呀!国中校长朝会直接叫我们学生自己去募款...
作者: kuokuokuo915 (jimmy)   2017-04-15 15:17:00
很难,兴趣是会变的,很难国中就确定志向此外,国中升高中考试太没鉴别度,没办法筛出差别譬如医电资这些热门系,国中生满分进去不一定真正适合,国中生物数学碰那么少,怎知道自己天份在哪而且通常读高职的是不会读书>找到兴趣。这是事实不是刻板印象,要怎么改变这事实也没提出来啊
作者: DutchLord000 (竹園岡荷蘭王)   2017-04-15 16:12:00
先把多余的学校砍掉吧 太多高中跟大学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