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中国的高中生屌打台湾几条街?

楼主: alpha30339 (alpha)   2017-04-12 23:05:45
这是我最后一次回复这系列文了,真心觉得跟一个听不懂别人在讲什么,遇到一位说自己
很会背古文观止就脑补一堆,觉得自己有资格跟这个版提要求的人沟通,实在是一件让人
疲惫又毫无助益的事情。
※ 引述《acbwanatha (小杰富力士)》之铭言:
: ※ 引述《alpha30339 (alpha)》之铭言:
: : 一帆风顺,指的就是大学课业学习上的表现、已经在大学各方面活动中的表现。
: : 我很讶异你会不觉得大学与高中存在教育型态落差。光是以考试题型来说,大学考题多是
: : 大范围的申论题而非选择题,同时评量方式也不只是考试,还包括课程讨论、实验实作、
: : 报告撰写,这些多元的评量方式,很多时候都不是填鸭教育出身的学生能够一时适应的,
: : 反倒是大城市名校的学生很多已经在高中甚至更早之前就接触过这类型的教学和评量,所
: : 以我才说,这些在高考中获胜的学生不见得能在大学中继续保持优势,因为评量的标准和
: : 方式都已经大不相同了。我们常说高中历史好的人不见得能读好大学历史系、高中数学好
: : 的人不见得能读好大学数学系,也多少是肇因于此。
: : 我觉得这点没有很难理解,有读过各个台湾大学的学生,应该都能明白这个落差。
: 所以你在我的推文里说你没有觉得填鸭教育不好,
: 我觉得这是你的推托之词。
: 而这篇你较长的回文,
: 前面我所删除的讲得什么进常春藤名校的学生不一定是那种考试出来的,
: 还有你这段提的多元评量方式,
: 就是在否定填鸭教育。
: 不是吗?
当然不是阿(笑),我后面也说了,考英文四六级这些东西,所谓背诵这种被认为是填鸭
的功夫还是需要,大学期间也自然存在跟高中考题类似的考试。
但是,许多大学入学要求,以及许多大学(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课程要求,都不会只
停留填鸭,而是有上述所说的研究报告、申论题、小组作业等评量方式。你所谓的填鸭评
量,只是大学教育当中的一部分而已,而那些高中只接受填鸭教育的学生,在大学面对非
填鸭的评量时,并不会继续保有优势。
这是一个客观事实的描述,如果说采用多元评量就是否定填鸭教育,那无论是中国还是台
湾的大学,早就否定了填鸭教育。
就连你很爱说的衡水,他们也开办各种专才培训和科展竞赛等实验班,已经不是只把学生
往高考塞囉。
: 如果你觉得填鸭教育真得不好,
: 那么是否会支持在高中时期,我指得是台湾教育部,就提前全面采用这些多元评量方式,
: 如大学指考废掉选择题,
: 全考申论题,
: 以筛选出你觉得能够真正在大学历史系里学得好历史
: 或数学资优的这群人呢?
问我的意见的话,支持阿,不要提英美德法,就连日本大学的入学考试都有申论题和计算
题,而且大学主流考题也是申论,我想不出台湾有什么理由不把申论题纳入考题中。
: 那你是否又会觉得台湾在这一方面比大陆还优,
: 或是说填鸭式教育的影响力式微,
: 所以即使是没有经过这种死背,死磨考题下考验的台湾学生,
: 在学习力上优于他们?
: (就拿建北来比好了。)
所以说,你到底是要把台湾学生跟他们的什么学生比?人大附中那种教学课程丰富多元的
城市型菁英高中?还是高考工厂?
学习力上是否优于他们,单看你用哪种评量方式,如果是高考那种,我想台湾学生不会赢
,但如果是大学那种多元评量,我可以肯定台湾不会输,甚至还保有一点优势。
当然这是跟你所提的死背、死磨考题进大学的中国学生比较,如果是像人大附中那种,其
实已经比台湾走得还要远、制度设计更和大学连结了,说真的,我觉得台湾学生该当心的
是这种学生。
: : 在我看来是半真半假,毕竟一般上海、北京学生平均的高考成绩,的确很难比衡水那样的
: : 学校更好,但如果综合考量他们其他方面的学习,在高考之外,其实也有比衡水那样学校
: : 更好的表现。我想最明显的应该就是英文,尤其是口说这部分,另外需要一些团队合作的
: : 活动,他们也比较熟悉。
: : 城乡对立的情况一直都是有的,不只是北京、上海可能瞧不起乡下来的学生,新疆、西藏
: : 、少数民族,甚至一个省内的南方北方,都有可能产生摩擦,而这种摩擦很多时候会因为
: : 入学制度这种议题而爆发。
: : 可以说,入学制度存在的差别待遇,在中国大学中其实算是个地雷有点多的题目,很多时
: : 候为了保持和谐,学生会避而不谈。
: 你觉得英文口说强是否和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呢?
: 也许是因为大城市里比较多补习教育的管道
: 或是因为地理因素,如通商口岸的城市的人民
: 自清末以来接触外国人的频率高,
: 有相对较高的文化上的冲击,
: 因此有了比较高的国际视野而重视英文教育,
: 而中西部落后乡下相形之下比较没有呢?
: 这一点落差在台湾也仍然是存在的,
: 也因此在考听力部分还是有人在抱怨不公平。
: 我不晓得板上其它人对于台湾的城乡对立情况感受如何?
: 如有的人会在别的板战南北,或是战台北市和新北市,
: 我自已本身在社会上的感受不太明显,
: 通常这矛盾是在网络上比较常见。
: 不过我自已在大学生涯中的确是比较不容易和中南部的同学
: 交朋友,因为他们宿舍自成一国,
: 同时话题上也比较有落差,
: 可是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了。
是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阿,不过台湾的城乡差距,放去跟中国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台湾至
少还用统一的考题、大学名额也是共同竞争没有分地区给,如果说台湾的城乡教育差距是
资源的落差,中国的城乡教育差距就是资源、观念乃至于制度都存在严重落差。
: : 所以说,中国有努力的学生,也有观念有错的学生,这又有什么好谈的呢?拿一个很会背
: : 古文观止的学生来当例子,又能证明什么呢?
: : 留学期间所遇到的教授和学生,他们都不认为背诵是个特别而且值得大书特书的能力(当
: : 然并不是说不需要,考四六级英文还是需要背单字词组的),毕竟大学的文本毫无范围可
: : 言,要背也背不了,更重要的是摘要、整理、归纳、评价文本内容的能力。
: 虽说不是值得大书特书,
: 然而你不会觉得你曾经待过的所谓的一本,
: 甚至是前十名的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名校所遇到的学生,
: 他们在背诵上下过的功夫是全面性的优于其它考不上这些学校的学生吗?
不觉得。
回到我前面所提的分省出考卷、分省给名额这种制度,基本上就注定造成一种现象:
在北京上海考得上名校的学生,放到高考大省可能只能上个211。
即使这个学生的才智没有什么不同,但面对不同类型的考卷,不同的竞争人数和录取名额
,他能考上的大学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许多在高考大省考上后段985的学生,其背诵等考
试能力还真的未必输给在北京上海考上前段985大学的学生。
况且,不同地区的考卷出题方式都不同,有些地方的考题偏向灵活而不注重记忆,学生自
然不会把重心全点在背诵上。
结论就是,名校大学的学生,背诵能力乃至于考试技巧,真的未必全面性优于考不上这些
学校的学生。
: 如果摘要、整理、归纳、评价文本内容的能力
: 对于以后的学术发展也好,就业竞争力也罢
: 或是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能力上的重要性
: 都强过所谓的背诵能力,
: 那么你眼前的这些人又是怎么回事?
: 怎么是这些人雀屏中选的?
这些人是怎么雀屏中选的?在现行制度上的成功者啊。
我觉得你搞不清楚一件事情,能考进名校的学生,未必具备教授所要求的能力,这就是我
后来说中国、台湾都有教授批评现行考试制度。
: 所以我一直不明白,高中和大学之间的转化究竟是怎么回事,
: 如果你晓得的话,愿闻其详。
: 还是说这两种能力是等同的重要,
: 以使得这类顶尖学生既能够在大学联考的环境下脱颖而出,
: 同时让他们得以适应大学教育那种写论说文,你觉得很活的那种题型?
如果同时很会背诵又很会摘要、整理、归纳、评价文本,那不管高考内容偏向背诵,还是
怎样,自然有机会脱颖而出啊。
但你举的那个例子,有显示出他具备摘要、整理、归纳、评价文本的能力吗?没有吧?所
以我才会提出说,在大学的多元评量要求中,背诵不是唯一,许多时候更看重摘要、整理
、归纳、评价文本的能力,这样懂了吗?
: 就算是很活、很会思考的能力被培养出来了,
: 这和出社会以后的发展,又有多大的相关性呢?
(翻白眼)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你认为灵活的思考能力不是重要且有用的能力吗?当然
一些机械性的基层工作可能是不需要啦,但现在快速发展的产业,有哪个不需要这种能力

: : 知识量、不同观点、讨论、实作等能力。并不是说他们教授能力就一定比台湾差,但因为
: : 种种原因,中国教授普遍跟学生关系不亲,寄信问问题但不回的状况时有所闻,也因为教
: : 师评鉴制度设计上缺乏教学方面的评量,很多教授的教学也就只是交差了事。
: 这一点台湾的教授也不遑多让啊!
: 我相信台大也有这类的老师,
: 因自已本身也遇到过。
: 现在年代比起我那时代还多了学生评量老师的机制,
: 然而也不会列入升等的评比里。
不知道你是多久以前读大学,如果你遇到过,那还真为你感到遗憾。
不过,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人可能不知道,平均而论,中国教授对教学的用心程度还是与台
湾有落差的,单是在南京那一年,我遇过缺课六周都不补的老师、上课永远提前一小时下
课的老师、完全没有课纲,课前没有预习文本、课后也没有布置作业的老师。
这部分许多中国论坛上都有分享,我请教过许多在中国念书的学生(包括北大),他们都
有提过类似的事情。
至于缺课不补、提早下课的老师,我在台湾的大学还真的没有遇到过,如果有版友遇到过
,而且还是高频率地遇到,还请指出来,让版上朋友躲避这样的科系。
: : 很多台湾大学生习以为常的教育环境(问教授问题,教授有义务回答、课上好上满、课程
: : 应该要有讨论环节等),对许多中国学生而言是很少见的体验。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基
: : 础的学习能力可能比很多台湾学生更优秀,但教育出一个学生并不只单看学生的素质,还
: : 要有良好的环境、老师配合,但中国真的太多不把学生当学生的教授,导致很多优秀学生
: : 明明可以达到120分,最后却只有80分的表现,这点是非常可惜的,也是许多留学海外中国
: : 学生回头观察后得出的心得(知乎上很多这种分享,就不赘述了)。
: : ===================================================
: : 简单来说,我觉得版上某些人把衡水当作中国高中教育的代表,基本上搞错很多事情。
: : 衡水之所以在中国有名,就是因为即使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考试压力庞大的国家,衡水那种
: : 教育方式都显得过分严酷,就像我们不会把许多私校当作台湾高中教育的常态一样,我不
: : 认为可以单纯拿衡水来概括中国高中。
: : 更重要的是,高中终究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过渡时期,并不能拿来评价一个国家教育方
: : 式的好坏,许多专业知识和思维都是大学才真正开始培养。
: : 况且,不管是台湾还是中国,高中考大学的考试评量,很多时候都与大学端期望的落差很
: : 大。我在台湾和中国,都遇到两边的教授批判自身的高中教育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该学
: : 科的实力。
: : 当版上某些人在赞扬中国学生认真准备应试,觉得他们屌打台湾高中生几条街的时候,难
: : 道不应该看看中国教育界是如何在反思这样的评量方式、教育方式吗?
: 我同意你觉得过分残酷的观感,
: 然而这就是资源不够下的国家培育自身人才的方式,
: 台湾只是经济发展比他们前面而已,
: 历史上的3456年级生也同样经历过所谓的填鸭式高鸭教育而来的,
: 和这些人相伴的是台湾创造经济成长的高峰时期。
: 我并没有说刻苦学习和就业、创业能力、个人前途发展一定充满了一种高度正相关性,
: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地呈现。
你似乎搞错了一些事情。
首先,衡水那种教育模式会出现,的确跟中国自身的教育资源不足有关,但台湾的经济发
展能够归功于填鸭式高压教育吗?引领台湾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业,需要大学、研究所乃至
于留学海外习得的专业知识,难道这些专业知识的习得都是填鸭式教育?
还有,并不是只有填鸭教育、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才有压力,甚至多元的评量方式压力更大
,不管是科展、竞赛、小组还是其他评量方式,都已经不是只要求应试教育那种在一定知
识范围内尽可能减少错误,而是要求学生面对更广大乃至于没有界线的知识海洋。
再来是,刻苦学习和你说的就业等高度相关,但不是唯一相关。
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其实你所说的衡水中学,并不是全中国最高压的高中,他们甚至坚
持让学生每天一定要睡足八小时,这点连很多北京上海学生都办不到。
许多中国高中学习衡水那种模式,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成功复制的案例,因为衡水的成功,
不仅仅是对学生高压,对老师更是加倍高压,同时也运用了许多宣传策略和或明或暗的手
段让全河北省最优秀的中学生选择衡水,尽管实际规定上衡水中学只能在衡水市招生。
就此而论,衡水中学实际上是资源充沛的高中,应试教育所要求的种种条件,不管是对学
生考试进度的掌控、学校对高考考题类型的研究,以及让学生相信高考能够脱离底层的宣
传,衡水都做得非常好,这是其他企图复制衡水却失败的高中,所不具备的。
所以说,就连你所说的高压填鸭式教育,事实上都很讲求资源,如果衡水没有得到地方政
府的支持、如果衡水没有办法给出高薪、如果衡水没有一群愿意承受高压的老师,衡水也
无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些都不是单靠学生刻苦学习就可以达成的。
: 高中教育不谨是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基础和延伸时期,
: 我们很难期待一个私立大学学生的程度可以和一个台大学生相互辉映。
: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例外,
: 但普遍上从薪资的水准上可见端倪,
: 当然你想论证出是老板们的偏见也是可行的。
: 而且你所谓的大学教授的批判就只是批判而已,
: 批判其实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 有弊端我也爱骂,
: 但当家的才知柴米贵,
: 会骂的人不一定是会解决问题的人。
: 因为整个教育体制还没有转向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那种方式,
: 又怎知道新制度是否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 而又反过头回头去重视背诵能力呢?
我觉得你只是为了坚持填鸭教育而坚持。
那些大学教授的批判都是有理有据的,这些我懒得再找资料跟你讲了,自己上网站自己查
就可以有很多。而且,新制度有可能产生新问题,难道现行制度的问题就不需要想办法解
决了吗?中国政府也用尽了很多方式去改良教育,北京上海浙江等这些改良教育的先锋,
其产出的学生也依然受到大学教授们的认可,甚至有些教授比起高考进来的学生,更青睐
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胜出的学生。
最后,背诵能力不是不重要,但在很多时候,它确实不是最重要的,懂?
: 此外,我也不清楚你所谓这群批判高中教育的教授
: 和那群被中国大学生批判交差了事的教授,是否有重叠呢?
没有太多重叠,会批评这种教育模式的教授,很多也是留学海外后才察觉差异,回国后企
图改变现行的教育方式,现在某些中国顶尖大学也开始推动讨论课体制,也是这种趋势的
一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