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大/资工/哲学/学习心得

楼主: sitos (麥子)   2016-05-25 00:52:42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哲学系。
由于我念哲学系的时间远短于念资工系的时间,而且也只有修大学双主修的课程,
所以我对哲学系的理解可能不是很深入,也有一些见解可能是很主观的,
因此以下讲到的东西,可能某些部份有些偏颇,但希望能呈现一部份的事实。
在台大,哲学系被归类在文学院底下,但我个人认为哲学系更像是一个理学院的系。
在最基础的哲学课程当中,都会讲到“哲学”一词在希腊文是“爱智慧”的意思,
也就是说哲学最核心的概念是去追求智慧。在过去的哲学发展上,追求智慧的主要手段,
是透过理性的辨证,对于要处理的问题作出解释。因此绝大多数的哲学论述,
都是以前提推导到结论,再将得到的结论当作前提推导到下一个结论。用这样的过程,
一步一步扩展人类对于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世界所拥有的知识。
既然哲学的主轴是在扩展人类的知识,哲学在发展上面所触及的主题其实包山包海。
以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而言,除了医学很早就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外,哲学所处理的,
其实和现今我们所认为的“科学”有很大一部份重叠。许多科学的学科,
在尚未有略具规模的体系与架构之前,其实常被归类为哲学的一部份而被讨论与研究。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现在的哲学所讨论的议题,则多是尚未具有清楚体系与架构,
无法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的议题与领域。但这些议题与领域之间仍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要一言以蔽之去说明哲学在“学什么”,比说明其它学科更加困难。
其它的学科可能有一个具体的主题要处理,并围绕该主题发展出一个系统。
而哲学则承载着一些还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的研究领域的主题。如果更白话一点讲,
或许我们可以说哲学在研究那些“其它学科”。虽然这样可能还是不太清楚,
但我想至少可以将哲学和其它的科学作一个简单的划分。在大略了解这样的概念后,
我将一些哲学系的课程简单作一些分类,借此来说明部份现今仍归类於哲学的领域。
首先,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期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在对抗怀疑主义。
所谓的怀疑主义主要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论述
1.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客观存在的东西
2. 就算这个世界上有任何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也无法对它产生认识
3. 就算我们能对它产生认识,也无法将这个认识告诉别人
第一个问题如果要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可以举骇客任务那种桶中之脑的论证,
认为除了人的意识的主观认知以外,并没有独立于人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东西。
而为了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所发展出来的系统大致上形成了形上学及其分支的存有论,
主要在探讨有什么东西是存在的,存有存在的特性是什么,客观存在的定义是什么等等。
并希望透过回答这些问题,进一步去肯定这个世界上确实有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则是说,就算真的有客观存在的东西,但我们可能根本无法认识它。
因为我们并不了解我们的感官或者是理智,是透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接收客观的事物。
以视觉来举例,就算真的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出或反射一些光,进入人的眼睛,
并且刺激视网膜产生神经讯号。但这些描述到最后,描述的仍然是一些物理现象,
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客观”的物理现象,怎么变成心智意识当中的“主观”感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发展出来的系统则是知识论,探讨人们怎么形成知识。
第三个问题则是说,就算我真的知道某些事,例如箱子里面有一朵红花,
并且我也说了“箱子里有一朵红花”。但听到这句话的人,不见得能和我有一样的知识。
因为在他心中“红”所描述的,和我心中“红”所描述的,可能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假使我所认知的“红”其实是 A 这个概念,而他所认知的“红”则是 B 那个概念。
则我所传达“箱子里有一朵红 (A) 花”,和他所接收到“箱子里有一朵红 (B) 花”,
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这个沟通的过程当中,无法确定知识有被正确地传达。
而处理这类问题的研究则发展成诠释学和语言哲学。
除了回答这三个问题以外,另一个哲学领域则是价值哲学,主要在探讨价值的特性,
或者可以说去解释什么样的事物是“更有价值”或说“更值得被追求”的。
而价值哲学当中常被讨论的则有伦理学和美学。伦理学讨论的是道德上的价值,
美学讨论的则是感官上的价值。并且试图从人们已发展出来的价值系统,
去归纳到底“善”与“美”是什么,以及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称为“善”与“美”。
这种主题式的哲学分类,基本上是跟着西方哲学的发展方式在分类,
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探讨过类似的议题。而在课程的安排上面,
也有专门的选修课在讨论特定时空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哲学所探讨的主题。
例如西方的英国经验论、欧陆理性论和德国观念论,主要是讨论知识论,
但各自有不同的立场和发展。而中国哲学则是略以时代划分,探讨不同的议题,
例如先秦、两汉各有不同的哲学,魏晋时的玄学,隋唐时的佛学等等。
另外还要必修的基础科目则是西方和中国的哲学史以及基础逻辑。
哲学史是对哲学发展的过程作简单的介绍,透过哲学史,
可以让学生不仅了解特定主题各哲学家的主张,也可以了解提出这些主张的脉落为何。
而基础逻辑则是讲述推论时的基本规则,让学生能够有操作论证的基本能力。
上述的领域同样依照教授个人的专业,可能开设更为进阶而专精的课程,
例如有些选修课可能仅讨论某一位哲学家在某一个领域的见解,讲得很深入。
另一些选修课则是针对一个很窄的主题,综合比较各个相关的议题来讨论。
这部份可能全依教授想要讨论哪些主题,就将相关的材料集合起来在同一门课教授。
跳出课程的主题。我个人认为哲学系是一个非常重视思辨的科系,
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申论题,考试也都是申论题。因为我写字很慢,
所以每一次考试写完手都非常非常酸。而思辨的主题经常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
并且还在争论当中的议题。因此学习的重点也不在于记住特定的答案,
而是在于面对这样的问题时,要怎么样去分析问题、定义问题、回答问题。
相较于结论的正确性,多数时候推论的过程是否严谨则更被看重。
在每一步的推论当中,都必须要确认论证是否有效以及前提是否正确,
并且尽可能挑出所有错误加以修正。对于非常喜欢思考的人,
我很推荐至少去选修一些哲学系的课程,借此了解或学习其它人怎么思考。
但也因为哲学系所讨论的主题多数是相对较不系统化的领域,
是一些比较偏向基础、原理或后设的议题,因此应用程度比较低。
再加上台湾的社会对於哲学的讨论其实并不特别关注与看重。
因此在职涯的规划上面,比较难直接将哲学的训练与特定的工作连结在一起。
由于我并非哲学系的本科学生,这部份没办法给予更多的讯息。
下一篇的主题我并不打算讲述怎么样念哲学,因为哲学本身并不是技能性的,
也不应该被特定的学习模式所侷限,分数高低其实对于追求知识与智慧也不那么重要。
接下来我打算综合性地讨论有哪些方式可以略为提高修课的分数,虽然不是很重要,
但对于需要大学成绩继续升学的人,可能可以参考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