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柏轩/台北报导〕
过完年后,大学学科能力测验成绩明(25)日放榜,14多万名考生将面临申请或繁星
推荐入学管道的志愿选择考验,专家呼吁,应从自我性向、兴趣等考量,适性选系避免在
学涯中摇摆浪费时间。
中华适性教育发展协会理事长王立升表示,依据研究过去有三分之一大一生认为就读
学系不符期待、四分之一的人想转系或转学,不乐见此现象,提醒考生要从兴趣与使命、
能力与特质等面相考虑,并先自问:“这一生,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同时与家人沟通,
但希望家长尊重考生意愿。
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吴武典则说,过去考生选系多赶时髦、赶热潮,甚至有着男读
理工、女学文史的刻板印象,建议应找出自我优质特性,举自己姪儿为例,当初考进台湾
大学会计系,却毕不了业,最后仍走上喜爱的英语之路,终成补教名师,希望考生先找出
未来学涯或职涯的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摇摆。
适性发展协会整理八大多元智能(语文、逻辑数学、音乐、空间、肢体动觉、内省、
人际、自然)配上文、理、医学等领域作配对,访问各系教授,了解老师希望学生拥有什
么特质。如医学院,除了需要逻辑数学能力外,人际能力也不可忽视,因医生常要跟病人
问诊,若不喜欢对话,恐对未来职涯幻想破灭。
台大注册组主任洪泰雄说,选系前一定要上大学学系网站看教育目标及课程,确认该
系能否成就自己的人生,若尚不知兴趣,也可选择各领域都完备的大学,“选校不选系”
再后续拼转系,如台大转系核准率就约5成,或中原大学转系仅看口试,不看成绩等,其
他还有学校藏书、社团功能等因素都可加入考量。
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吴毓莹则认为,从小就要探索能力及兴趣,“了解自己是
一辈子的事”,也认为能力及兴趣的组合可以很多元,如虽读法律系,但喜欢自然观察,
可当环保律师等。
台北市高中学生家长会联合会总会长饶月琴则说,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找到不错职
业,但世界会改变,现在的好职业十年后孩子学成可能又变,建议家长给孩子的路“宽广
一点”,最终在社会上找到最适合的位置。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240266
(自由时报 201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