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artg0058033: 真奇怪的台湾人,爱读医科,又要嫌工作时间太长.... 10/21 23:12
: → kartg0058033: 那当时后干嘛要选医科啊!!! 10/21 23:13
: → kartg0058033: 这逻辑说不通啊!!!该不会只是想要炫耀一下吧@@ 10/21 23:14
: → kartg0058033: 还是比较强的人,自虐倾向比较严重啊? 10/21 23:15
: 好问题 我帮你转去医学生版问
: 推 kartg0058033: XD 10/21 23:19
转去医学生板,也未必会得到贴近事实的见解。
这么说好了,“医界”是一个高度进化分工的巨大集合,
别说医学生不了解医生的辛苦,
我自己是诊所的肾脏科医师,我就不太了解近几年其它科别医师的辛苦或生态,
而即使我今天是某大型教学医院的医师,虽然天天接近不同科别的同事,
但我也未必了解其它中小型地区医院的医师的甘苦。
各位看到了吗?A集合叫做"科别",B集合叫做"医疗层级",
两个集合内的元素各有数十种,那两集合乘起来,就反映出医界的"歧异",
也因此不难想像为何在不同的媒体管道,或者不同的医师的口里,
听到的东西常常可以差异很大。
想像读者以高中生为主,我尽量试着条列通用的概念,并鼓励各位要主动思考:
1. 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与其问医生到底赚多少钱,不如先理解,医生赚的钱是怎么来
的?(经济学相关机转)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其它行业别)
2. 承上(提示),多数医师的钱,是健保局给的,少数直接来自病人口袋。那么,如果你
对成为台湾的医师有兴趣,是否应该最低限度地了解一下本土的健保制度呢?不要只
看官方文件,最好能找一两个国家来做比较。
3. 医学系大一学生18岁、大七实习医师24岁、第1年菜鸟主治医师约30岁,在思考上述各
角色的言词时,请把年龄的影响放进来。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平均期望及包袱,眼
界当然也不同。
4. 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听过有任何一位公费医师,完全没有怨叹过其选择。即使是再
乐天知命的公费医师,都听他干桥过这个国家的制度。
5. 到底医学生的未来,是被国家制度所操控,或者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呢?如果答案
只能二选一,我还是会选后者。
(翻译: 如果你相信自己面对困境的能力,那再怎么黑暗的医界,都一定有你可立足
的光明之地)
6. 在台湾当医生,最终平均的期望就是接触病人。如果你想做科学家,那读医学系并不
能说是错误的选择,但你必须在医学生中也出类拔萃,才容易达成目标。
(翻译:不是只有考上医学系,最好还要有书卷奖的实力)
7. 西医早已高度分工,大多数的医师,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大型机台里的某个核心组件
(翻译:怪医黑杰克是不存在的)
8. 除去其它生医相关专业,我所接触过的医生,最多共同的旁修专业,就是法律及经济
(翻译:如果对这两样东西也有兴趣,那对当医生可以有不错的附加价值)
9. 工时长是真的,收入比身边其它职业的同学高,也是真的。不过,大部份医师的报酬
,完全就是劳务所得。用这样的角度来切入,称医师为高级劳工,并不偏颇。
10.把医界比喻成日用品贩卖店,那么现在医界充满的就是量贩店及7-11,传统柑仔店越
来越没有生存空间。偏偏社会对医师的记忆都还停留在传统柑仔店的时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