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对于高中物理的一点小心得

楼主: ra21844 (YDW)   2014-07-29 00:49:59
最近暑假比较悠闲
把对于在补习班、家教以及编讲义
对于高中物理的一点心得
写成一篇文章
也许多是个人观感
但是还是希望有一些参考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缘起
  从一个学生,到进入物理家教界两年,以及在补习班工作,对于高中物理的认知,看
法未必与以前完全相同,现在从一份伪教育者的眼光来看高中物理,所能看到的应该会比
以前更广更全面。
走上物理家教
  会开始走上这条路,一切都是机缘。原先只是抱着累积经验的心态,没想到教著教著
,却也教出兴趣来。那时候还自己用电脑把要教的题目全部重新打一次,集中在一张纸上
,一开始当然也是教的有点抖抖的,所以比较难一点的题目我都要偷偷把解法抄在笔记本
里面,临场紧张忘记的时候,才可以抱一下佛脚。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演,应征进了补习班解题,对于我的临场物理实力是一大帮助。同
时我也接了第二个学生,我还是很坚持每次都要自己整理题目,并且用一本小笔记本写下
这次要教的东西当小抄,不用参考书和学生讲义上课,自成一个脉络。当然对于还有学校
课业和社团要忙得我来说,两个家教似乎是不小的负担,尤其学生进度又不一样,常常在
家教的前一天晚上,都会打题目到半夜两三点。但是再怎么累,只要第一次撑过去,之后
我就可以继续用这些题目来教,以后接新的家教就能如鱼得水,省下不少的力。
  只是,凡事都不会那么顺利,在第二年寻找新的家教case上,因为竞争者众多且僧多
粥少,实在花了不少精力才找到case。而且因为第一年教的两个学生都属于很聪明的类型
,突然教到一般高中的学生,会有点适应不上来,变成我要花更多时间慢慢讲解题目,题
目的挑选也不能太难。原先我计画著同一份题目一直沿用,最后也只能量身订做。
补习班见闻
 
 自从进了补习班之后,我对于物理教学真是“大开眼界”,补习班里面有各种程度的
学生以及班级,有各种不同教法的名师,以及天花满天坠的帅气解法和公式等等。我在补
习班这些日子,实力真的上升了不少,同时对于每道题目几乎都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解法。
在补习班,也许有不少人不能认同老师上课分题型,学秒杀法的方式,但仔细想想,老师
一人要对付学生数百人,能找到所有学生都满意的教学方式,还真不容易。我觉得,老师
要学生背一些解法,学一些偏门观念,不也实质对于学生的段考和模考是有帮助的?认同
的人就学起来,不认同的人也大可用自己的解法罢了。
学物理的捷径
  学物理的捷径,可想而知,就是:“走大路不抄小路”。小路看起来虽然快,但难免
曲折,容易迷失在里面。随着看过的学生越来越多,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源都是“只领悟
到观念的碎片,而遗忘了完整的观念”。教育部课纲其实把每个章节的大重点以及学生该
学什么都写的一清二楚,也有强调哪些东西学生要学计算,哪些东西不提推导仅介绍,哪
些东西只作定性描述等等。不过,市面上少数讲义内容从联考时代改改改,却忘了参照课
纲,导致收进了一些其实大考根本不强调的东西。学校段考也常如此,但就让学生增广见
闻的理由来说,还情有可原,只是我觉得学生应该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基础”,哪些东西
是“旁支”,哪些东西是“看看就好根本不用会”。也许第一次学,难免囫囵吞枣,但在
复习的时候,我会希望学生能做到这些。
学测物理骗局
  拿起新课纲的北模自然科试题,整理出物理的部分,大部分的题型都能分入下面两类
:计算、是非。可以考计算的,就出个物理计算题。科学家和强力量子论等不能考计算的
,就考是非。学测固然有这些题型,但并不是最主要的部分,尤其是看过第二部分考题就
知道,大多都是以阅读引导作答,很少有必须完全靠自己的知识作答的题目。但这也不能
怪出题者,毕竟学测是耗资不小,经历反复检验的题目,题形严谨却能有变化,能真正测
验学生的程度而不是死背,相形之下,模考常常都是老师必须额外挪出时间出题,谁不会
想偶尔改个考古题丢进去了事?倒也因为这样,许多自然科不错的人都会告诉我们“物理
不用读”,这么说似乎有点夸张,但若国中有打好基础,学测范围的物理几乎没有多出太
多东西,反而关键性的题目常常都是那些阅读题,那是一般老师很难教导给学生的。所能
靠的,就是学生平常培养眼界,多接触科普知识,当然基础观念一定要滚瓜烂熟,才能有
在题目中找出线索的能力。
  除了模考之外,连历届试题都会骗你!以最近的课纲修改为例,其实删去的不少东西
,例如说“家庭用电”,原本是95课纲的一大考点,99课纲中这个章节完全被砍去。所以
若是有人做到类似题目,分不清火线地线,以为自己高一没有认真学习,这就错了。因为
,高一根本没教你这些东西。至少以物理科来说,做历届试题时,因为课纲变化不小,要
自己注意到哪些已经在课纲范围外,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课纲也看一遍。照着课纲去找观
念,绝对不会漏,也可以避免多读,能把省下的时间去顾其他科,也是不错。
国中撑起高中
  因为我手边也正且有国中会考的理化复习讲义,翻了翻,才察觉到,国中范围跟高一
物理的重叠性实在不小,诸如打点计时器、电与磁、作功等等......,其实很多事情都是
国中讲过的,高一物理只重观念介绍,也不会有太多复杂题型。简单说来,只要国中学好
,高一物理根本轻松学!反过来说,其实很多物理不好的人,就是因为从国中开始,基础
都没打好,才会一路烂下去。这也显示出家教时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若是国中基础有顾好
(因为基测制度,这些人大多在明星高中,我相信在会考以及特招存在的情况下,未来仍
然是这样),那么高二之后的物理便能省一点力,简单介绍观念后就能直接进入题目分析
与计算。若是国中基础没打好,那么观念部分就绝对不能放水,还要配合国中等级的简单
题目,先把观念搞懂来,才能接下去处理高二高三的题目。这样一来,若是以家教为例,
这类型学生就必须多花一些时间来教学,所以可能一堂课就要三小时以上,或是每周多上
一次课程,才不会教学时间捉襟见肘。
“会”与“熟练”
  每年考试,都会有人在ptt马后炮:“这明明我就会啊,怎么当时没想出来”“这题
我有想到解法,可惜时间不够”。不管是学测自然或指考物理,考场上我们就是和时间赛
跑。把时间除以题目数,指考每题大约有3分钟的作答时间,学测每题可以分到的作答时
间更不到2分钟。更何况,一般人推崇的先写完、后检查原则,代表着写完之后还要留下
时间检查,所以每题可以分到的作答时间就更少,也因此熟练度的锻炼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不是谈大学知识,是谈高中考试,看到题目要“会”,知道题目在考哪里,只是
基本功。理想的状况,是看到题目不只是要会,更要浮现“切入方法”,也就是对于观念
以及解题的熟练度要够。尤其是指考,物理不是一科用“读”的科目,是要用“算”的。
其实这对于段考也适用,在唸物理时,希望学生不只是能知道观念,更要时常把观念“用
”在题目里面。同时,能把做过的题目订正,想不出来的题目,不是背诵祥解,而是知道
为什么详解如此切入。别人写的出来,没道理自己不行,只是自己的功夫还没到家,所以
才需要多练习,练习看到题目能知道问题点在哪以及切入方法,在考场上才能及时作答,
达到快狠准的境界。
为什么要学物理
  “物理,即事物之道理,于世间万物之中,寻找共同之规律。”一般人学物理,都是
在进学校后,一本自然课本发现,就不知不觉被老师带入物理的世界里。当然,有的人仅
初窥皮毛,有的人乐于其中并向前探索,甚至有的人走到尖端,撑起这个世界。日常生活
中,有多少现象和物理有关?其实国中物理所学,几乎都是常识,例如光的性质、声音与
速度等等,这些是天天都会在身活周遭用到的。例如开车时候,怎么看自己和前面的车会
不会相撞;行人要走多快,才能避开远方行驶而来的车,这些事情,我们不一定动笔算,
但学过物理的我们,脑中其实已经自动帮我们算出大略的答案。同样道理,为什么保险丝
会烧掉,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电线挖开让电器全部串来在一起使用,脚踏车出问题要怎么找
问题点......,还有更多事情,都和物理有关。也许我们不用会计算,但是物理的观念,
多少知道一些,对于生活也是有所帮助的。也因此,高中就分为自然组和社会组,社会组
就不用学太多题目的计算,只要知道基本观念就够了。
物理与化学
  一定有人会说,我是化学系,与物理有何相干?为何一个化学系的人,敢跑来物理家
教市场抢我们物理人的饭碗?其实,若熟读科学历史,不难发现,很多时候物理学家和化
学家是难以区分的。有句话说:“数学,是应用哲学;物理,是应用数学;化学,是应用
物理;生物;是应用化学”没错,化学身为研究变化之学问,怎么能够和事物的道理切分
开来?物理的原则,总不会到了化学课本里面就不适用了吧?量子力学的发展,导致了原
子轨域观念的产生,很多人以为,化学就是一门在实验里面观察并归纳的学问,其实很多
时候,化学也是“算”出来的。以我现在待的理论化学组来说,理论化学实验室是所谓“
dry lab”,没有药品的实验室。没有药品怎么做实验?我们用电脑模拟实验,那电脑要
怎么建构出化学机制?当然是用已知的“物理”原则建立模型,盖出一个世界。其实理论
化学,现在常常跟物理化学挂在一起,几乎可以算是物理化学的一块,所靠的就是近代物
理最大的突破:量子物理(或在化学界,有个科目叫做量子化学,便是将量子力学的一些
原则用于化学上)。物理与化学,同属于科学,在某些领域上自然难以切割,正如生物与
化学也常常有所交集一般。
从高中物理到大学物理
  每当大学放榜,总是有许多新鲜人迫不及待想要先看看大学的世界长什么样子。就我
看来,大学理科最重要的科目,非“微积分”莫属了。大学普物,以知名课本Halliday所
著之Fundamentals of Physics为例,除了会把高中的基础几乎全部讲一遍之外,也把数
学工具,就是所谓微积分,活用于其中,用同样的观念就可以解出更多高中所不能解决的
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新的领域进来,例如流体、热学、原子核等等。电磁学更是把不得不
提的超知名物理明星马克士威所整理出的四大方程都介绍一遍,这是没有微积分基础的高
中生所无法触及的。在普物之后,以物理系而言,会就各个领域规划更进阶一点的课程,
例如“力学”、“电磁学”、“热物理”、“量子物理”等等,了解物理学各界的发展,
让学生置身历史之中,了解学问的来龙去脉。当然,若是要济身于物理界的尖端,我甚至
可以说,照着课表修课是绝对不够的,就算到了研究所,学到了“量子场论”、“进阶电
磁学”之类的课程,也都是近代早有不少先驱在里面探索的领域,这时候若是直接访问教
授的研究,甚至进到实验室进行专题研究,反而比较能接触到学问的尖端。不过,这必须
建立在广大的先备知识下。物理的领域博大精深,高中物理,恐怕连皮毛都称不上,因此
也不必抱怨高中教太多东西,因为从大学的角度看来,高中,根本没教什么东西。
还有更多
  上一篇“最弱科到最强科,我的物理(见我的blog)”其实也分享了不少东西,关于读
书的方式,也提及不少,里头所写过的,就避免再写一次。这篇文章说实在,也没多给出
太多东西,大概就是统整这两年来的所见所闻吧。见到的学生越多,领悟的也越多。只希
望我碰到的人,不一定要喜欢物理,只是不要以物理为苦恼,因为,让物理变的讨人厌的
绝对不是物理本身,而是教育制度和考试。也许未来,还会有第三篇或更多篇,但我接下
来想做的,是把分杂在各个地方的经验以及知识,写成一小篇一小篇的专题,不求很多人
看过,但求看过的人皆能有所收获,如此而已。
by YDW 2014.07.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的blog里面的上一篇如下连结
不过前一篇是高中时候刚考完指考写的
距离现在有点久,就不B化过来了
http://ra21844.pixnet.net/blog/post/161847678
欢迎讨论与指正
作者: ming60406 (细数星空)   2014-07-29 01:06:00
有用帮推 本来我也想写一篇的 可惜惰性太强(待改进)尽量暑假写出
作者: thunderry (囿)   2014-07-29 01:19:00
推这篇 当初学测物理复习 补习班老师还特地花时间教火线地线 虽然可当补充 但是其实似乎是浪费时间= =
作者: wayn2008 (松鼠)   2014-07-29 06:13:00
可以去tutor看一些家教文章或许对你有帮助
作者: samuel8746 (圆圆)   2014-07-29 09:15:00
推 看完后受益量多
作者: pure09876 (纯)   2014-07-29 09:33:00
感谢,很实用!火线地线那理之前有写到,有挫折一下XD结果才发现已经不考…
作者: bbo6uis122 (汪洋中的おとこ)   2014-07-29 11:32:00
推!!!
作者: joeywayi (拉拉拉吃屎啦)   2014-07-29 13:01:00
推推 现在辅导国中才知道家教的辛苦
作者: a2654133 (ヽ( ・・)ノ)   2014-07-29 15:49:00
作者: dd360870 (Ruzy)   2014-07-29 18:01:00
作者: sieku (。せみ。)   2014-07-29 19:40:00
作者: zxc85918zxc (淡江山下智久)   2014-07-30 00:32:00
推 有没有推荐给一类学测物理化学的书单?
作者: cruby841031 (ruby)   2014-07-30 15:5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