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有个可以说是固定的模式:
1. 皇帝纪
2. 制度天文大事纪志
3. 后妃传
4. 宗室传
5. 诸侯王传
6. 其他君主(或其名将)传
7. 名将传
8. 名臣(三公名守)传
9. 佞臣(酷吏宦官)传
10. 逆臣(造反割据)传
11. 文苑(品德学问)传
12. 隐居传
13. 方技传
14. 列女传
15. 他国传
三国志也符合这样的编写方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有:
1. 诸葛亮、陆逊的独立列传,代表季汉跟吴国史官不认为能有跟其比肩的人物。一般而
言,越少人并列传记代表这个人越伟大(或者越糟糕),孙权第一等名将列传列了十二个
人,代表每个都差不多,不像曹魏能分出上五子跟下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两种等第。
2. 诸夏侯曹传,这个传记取代原本的宗室列传出现,代表史官觉得曹跟夏侯都可以算是
曹魏宗室,所以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都在里面。
3.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这个传按照一般编排算是其他君主或其名将传,非常神奇的是太
史慈不被认为是正统的孙吴将军?
4. 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王凌、毌丘俭为魏国忠臣反司马氏,晋国时的陈寿当然会列为逆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