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自己对庞统的看法.总的来讲,庞统这个人有点可惜.因为被吹捧得很高,但是
活命的时间不长.因此总的来讲属于带的传奇色彩的人物.前面几篇的讨论讲的都
很深入,从派系啦,权力啦各方面来分析庞统.
但是选老板这件事情其实追根结柢还是要出于他个人的意愿.这才是最关键的.
但是要了解他个人的意愿,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史料有限,不可能完全看透他的心思.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推敲.怎么推敲呢? 我个想法是从了解他的个人特质开始.
因为他之所以选刘备,显然是认定他的特质可以被施展,因此了解到底施展了什么
才能就变得很重要了,从这里来反推庞统当初的决定,问题也许就会清楚许多了.
====================================================================
先谈谈我认为庞统是怎样的人?
要了解庞统,还是要回到正史上的纪载来看,也就是陈寿的庞统传还有裴注.
我自己总结庞统这个人是十二个字:
"王佐之志,为人正派,手段阴险"
王佐之志讲的是他的人生志向,为人正派讲的是他的性格,而手段阴险指的是他用
计的偏好.
========================================================================
先谈王佐之志这件事情.
这是一些正史上关于庞统的记载:
劭就统宿,语,因问:“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
,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诸葛亮亦言之于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
上面两段纪录,第一段是庞统的自我表述,第二段则是旁人的推荐. 当然这旁人的推荐
也是鲁肃跟诸葛亮和庞统的相处所得出的结论. 上面两段纪录都看得很清楚,庞统的志
向很明显,辅佐帝王,成就霸业.
========================================================================
接着我们谈为人正道这件事情,同样的,我们也来看看正史的纪录:
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
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
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
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
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
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
上面两段纪录我们也可以看到,庞统这个人是很正派的,一方面在评论名人雅士
的时候,他总喜欢谈别人的优点,并且认定这样做可以再乱是之中以正教化,另一
方面的,在打了胜仗,他仍然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以下犯上去提醒刘备要心存正道.
这两点都可以反映出他是个为人正道的人.
===========================================================================
最后我们要看,也就是我觉得他最冲突的部份,就是手段阴险.讲阴险或许有点过份,但
我认为这是对它用计偏好最好的总结. 简单的说,他的用计就是不顾道义,在追求最少
损失下达到目的作为他用计的手段. 所以在他的用计里面,我们常常看到阴险,毒辣,背
信弃义的一面.
我总结了一下正史上对它的用计的记载,看看是不是都符合这些特性:
(这部份我就不引原文了,用白话摘要一下,原文请去看庞统传跟裴注)
正史上庞统一共出过四道计.
第一计:
是在裴注的江表传里面记载的. 当时刘备只身过江,寻求跟孙权联盟,结果庞
统立刻就跟孙权建议,刘备既然来了,就别放他走,把它绑架起来.
第二计
庞统劝刘备北防张鲁的时候借机伐蜀,刘备跟庞统说,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讲
信义,若是背信弃义,天下不容. 结果庞统反过来搬了一套歪理,跟他说先把刘
璋灭了,在给他封个大国,就算对得起啦! 歪理一堆,但刘备听了,这是第二计!
第三计
刘备入蜀,刘璋设宴于涪水关,庞统建议他,借机把刘璋给宰了! 这次刘备没听,
因为刘备认为信义为立,师出无名,如果强夺,恐怕蜀人难服.
(其实以日后蜀人对荆人的排斥来看,刘备的考量是对的)
第四计
刘备有心伐蜀,庞统建议刘备,上计星夜偷袭成都,中计把杨怀、高沛骗出来宰了.
下计退回荆州. 最后刘备选了中计.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庞统的用计不难发现,他的特色都是险,还有毒!也就是不考虑
什么军事问题,也不太考虑用计成功的后续问题. 他的手段大致上都是一个,最
小成本达成目标至上,哪怕背信弃义,哪怕不得人心,都无所谓.
所以我们看他的四计里面,几乎每一条的用法都差不多,找个机会好声好气的把
人家骗过来,然后宰了! 把别人的东西给夺了! 至于到底这样做得不得民心,之
后是否会无法立足,那再说! 更重要的是,要是计谋不成功怎么办? 不好意思,
没退路! 用了就一定要成功,成功了捞一票,没成功输的脱裤!
(例如宴会上杀刘璋,要是没杀成,不是反被困蜀中待宰? 又例如绑架刘备,要是
没绑成,刘备逃了,孙权不是马上跟刘备从朋友变成敌人? )
所以像司马懿跟诸葛亮那种两个人既斗智,又相知相惜,又或者羊枯,陆抗那种先
礼后兵之类的事情,根本不存在于庞统的字典里,他的用计特色只有一个:
去你妈的讲信讲义,霹雳手段,把对方的老大宰了再说!而且做法都是骗,然后刺.
这种既险又毒的用计的偏好,跟诸葛亮还有法正明显不同!
诸葛比较偏向的是大方向的,例如整体内政国力的提升,或是整体战略的部属.
法正偏好的是战术上抢先机,攻不备.
如果要跟刘邦身边的谋士相比的话,诸葛亮明显是属于萧何之流.而法正比较接
进张良,至于庞统呢? 我个人觉得比较像陈平.手段很有效,但基本上就是下流!
=====================================================================
所以把庞统跟法正并传是很巧妙的安排. 他们都跟诸葛的大局观不同,诸葛的用
计比较偏向大方向的,偏战略的,至于细部的操作,并非他的专长.这点应有公认.
而庞统跟法正不同,他们偏好的都是奇计,都是细部战术的具体操作.而最妙的是
庞统为人讲正道,但是用计都很下流,尽是背信弃义,坑盟拐骗的手段. 而法正呢,
为人很下流,但是用计的手段反而满正道的.
我觉得这是他们两者很大的不同
======================================================================
那么,我们的问题来了,如果正史上描述出的庞统是个
"王佐之志,为人正派,手段毒辣"
三个特点的人,这三个特点在刘备那边是不是能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呢?
个人认为,这是回答他为什么选择刘备的关键.
我的答案是,是,也不是! 关于这点,找时间我再打第二篇文章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