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法正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4-06-19 00:39:51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1)建安初,天下饥荒
:   ,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
:   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
:   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
:   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
:   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
:   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
:   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
:   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
:   南还取璋。……
: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踰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
         ^^^^^^^^^^^^^^^^^^^^^^^^^^^^^^^^^^^^^^^^^^^^
:   故不诛靖;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
        ^^^^^^^^^^^^^^^^^^^^^^^^^^^^^^^^^^^^^^^^^^^^^^^^^^^^^^^^^^^^
:   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
   ^^^^^^^^^^^^^^^^^^^^^^^^^^^^^^^^^^^^^^^^^^^^^^^^^^^^^^^^^^^^^^^^^^^^^^
:   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
   ^^^^^^^^^^^^^^^^^^^^^^^^^^^^^^^^^^^^^^^^^^^^^^^^^^^^^^^^^^^^^^^^^^^^^^
:   郭隗。”先主于是乃厚待靖。(3)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
   ^^^^^^^^^^^^^^^^^^^^^^^^^^
刘备包围成都。
许靖想要设法出成都城去向刘备投降,
但是被人发现而未遂。
刘璋宽厚没杀许靖,
许靖这才得以活到战后。
刘备瞧不起这位许靖老兄的行径,
根本不打算用此人。
这时法正说话了,
从人情通理的角度出发,
告诉刘备还是要用许靖才行,
不但要用许靖,而且还得要以礼敬待!
法正的话刘备听进去了,
不知许靖知不知道他欠了法正大大一笔!
──不论法正原本有没有这个意思。
法正劝刘备的这段话,
结尾处用了“郭隗”的典故来类比敬重许靖之举。
到底“燕王之待郭隗”是怎么回事呢?
下面贴两段相关记载供板友参考:
 《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
    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
    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
 《史记‧乐毅列传》: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
    齐也。
    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
    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
    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
郭隗建议燕昭王,
可以把郭隗自己当成秀给天下贤士的范例:
 连郭隗这样只有些许本事的人物,
 燕昭王都可以厚待到这种程度。
 要是我某某某也到了燕国,
 那还不飞天啦!
燕昭王马上照办,谨依郭隗的计策而行,
果然吸引许多人才纷纷前来投效燕国,
“士争趋燕”!
法正劝刘备不如利用许靖,
让名满天下的许靖成为当代的“郭隗”,
成就玄德皇叔的敬贤好名声,
至少也能够避免刘备因不屑许靖而招来“贱贤”的污名。
虽然不会有答案,
但有一点还是令我感到好奇:
 假如当时没有法正在,
 诸葛亮看到刘备不打算理会许靖,
 他会如何处理这个状况呢?
:   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
:   “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
:   ,北畏曹公之彊,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
:   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翺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
:   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
:   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4)
:   (3)孙盛曰:
:       “夫礼贤崇德,为邦之要道,封墓式闾,先王之令轨,故必以体行英邈
:        ,高义盖世,然后可以延视四海,振服群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        靖处室则友于不穆,出身则受位非所,语信则夷险易心,论识则殆为
:        衅首,安在其可宠先而有以感致者乎?若乃浮虚是崇,偷薄斯荣,则
:        秉直仗义之士,将何以礼之?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
:        ,非其伦矣。”
:      臣松之以为郭隗非贤,犹以权计蒙宠,况文休名声夙著,天下谓之英伟,
:      虽末年有瑕,而事不彰彻,若不加礼,何以释远近之惑乎?法正以靖方隗
:      ,未为不当,而盛以封墓式闾为难,何其迂哉!然则燕昭亦非,岂唯刘翁
:      ?至于友于不穆,失由子将,寻蒋济之论,知非文休之尤。盛又讥其受位
:      非所,将谓仕于董卓;卓初秉政,显擢贤俊,受其策爵者森然皆是,文休
:      为选官,在卓未至之前,后迁中丞,不为超越,以此为贬,则荀爽、陈纪
:      之俦皆应摈弃于世矣。
:   (4)孙盛曰:
:       “夫威福自下,亡家害国之道,刑纵于宠,毁政乱理之源,安可以功臣
:        而极其陵肆,嬖幸而藉其国柄者哉?故颠颉虽勤,不免违命之刑,杨
:        干虽亲,犹加乱行之戮,夫岂不爱?王宪故也。诸葛氏之言,于是乎
:        失政刑矣!”
: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
:   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
:   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
:   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
:   ,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
:   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
:   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譟攻
:   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
:   必为人所教也!”(5)
:   (5)臣松之以为蜀与汉中,其由唇齿也。刘主之智,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
:      正先发之耳。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霸王之主,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
:      所教,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余辞,非测实之当言也。
: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
:   之流涕者累日,諡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
:   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
:   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
:   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6)
:   (6)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
:      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
:      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   评曰: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
:      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
:      邪?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4-06-19 10:40:00
袁徽"以德行称"(后汉纪)应无需夸许靖智略足以计事 免砸自己招牌 却被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亏"虚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