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孟光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10-08 00:56:01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1)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
           ^^^^^^^^^^ ^^^^^^^^^^^^^^
:   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
:   (1)《续汉书》曰:
:       “郁,中常侍孟贲之弟。”
        ^^ ^^^^^^^^^^^^^^
   孟光是“孟郁”的同族之人,大概是孟郁的远房亲戚。
   这位曾当过太尉的“孟郁”是何许人也?
   范晔《后汉书》记载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十二月至七年元月之间,
   有一位“孟【有彧】”当过太尉(虽然在任期间非常之短)。
   (【有彧】字我打不出来,字形是左‘有’+右‘彧’)
   而袁宏《后汉纪》则说熹平六年十二月时,
   当上太尉的是“孟郁”。
   【有彧】、“郁”这两个字的字义,
   都是指文采丰美;
   而【有彧】字其实就是“彧”的异体字,
   总结起来,【有彧】、“郁”、“彧”三个字是可以互通的。
   换句话说,孟【有彧】=“孟彧”其实就是“孟郁”,两者是同一人。
   这位孟【有彧】∕“孟郁”就是孟光的族人“汉太尉孟郁”。
   虽然【有彧】、“郁”、“彧”的字义互通,
   但毕竟这里是作为人名使用,照理说要尊重当事人的用字,
   不过现在已经问不到孟郁其人的意见了。
   所幸在孟郁的名字用字问题上,有传世石刻文献可供参考。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一书当中,
   在〈灵帝纪〉熹平六年十二月的地方,引用了清代钱大昕的见解;
   钱大昕说:
    “按〈成阳尧庙碑〉:‘济阴太守河南匽师孟府君讳郁,
     字敬达,治《尚书经》。历典六郡,威教若神’,即其
     人也。”
   如此看来,汉末时人眼中所见到的是“孟郁”之名,
   而不是范晔《后汉书》〈灵帝纪〉所记载的“孟【有彧】”。
   此外,范晔《后汉书》的唐章怀太子李贤注,
   在〈灵帝纪〉的“孟【有彧】”这里有一则注文说:
    “【有彧】字叔达”
   但汉代的〈成阳尧庙碑〉记载孟郁的字是“敬达”,
   与李贤注所说的“叔达”不同。
   针对这个差异,钱大昕认为:
    “‘叔’、‘敬’二文相似,碑已亡失,莫能决其然否。”
   钱大昕应该是觉得欠缺证据、无法判断,
   所以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不妄加断言。
   “叔”字的古代常见写法,可参考下面网址:
   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yitia/fra/fra00474.htm
   这里有列出“叔”字的诸多异体字,
   其中有些异体字与“敬”字确实有类似之处,   
   倘若碑刻文字因为年代久远受到风化磨蚀而渐趋模糊,
   就可能发生“叔”、“敬”两字混淆的情况了。
   钱大昕在无法看到碑刻实物的限制下,
   对于究竟是“敬达”还是“叔达”这个问题不予判定,
   这也是种‘没图没真相’的心情吧(?)
:     后进文士祕书郎郤正数从光咨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情性好尚,正答曰
:   :“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曰:
:   “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曰:“世
:   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
:   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
:   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省君意亦不甚好吾言,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
:   ,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傚吾等竭力博
:   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
:   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   评曰:杜微脩身隐静,不役当世,庶几夷、皓之概。周群占天有征,杜琼沉默慎
:      密,诸生之纯也。许、孟、来、李,博涉多闻,尹默精于《左氏》,虽不
:      以德业为称,信皆一时之学士。谯周词理渊通,为世硕儒,有董、扬之规
:      ,郤正文辞灿烂,有张、蔡之风,加其行止,君子有取焉;二子处晋事少
:      ,在蜀事多,故著于篇。(4)
:   (4)张璠以为:
:       “谯周所陈降魏之策,盖素料刘禅懦弱,心无害戾,故得行也。如遇忿
:        肆之人,虽无他算,然矜殉鄙耻,或发怒妄诛,以立一时之威,快其
:        斯须之意者,此亦夷灭之祸云。”
:    
作者: dinos (守护神)   2018-10-08 12:12:00
孟戫?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10-08 23:31:00
司马彪《续汉书》:"太常孟郁,河南人,熹平六年为太尉"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10-13 17:34:00
楼上板友引的“太常孟郁,河南人,熹平六年为太尉”,并非司马彪《续汉书》的原文喔。这是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对于司马彪《续汉书》中“郁,中常侍孟贲之弟”这段记载的注解。周天游的原文也不是写“太常孟郁”,而是“太常孟郁”;“孟郁”应该是将简体字转成繁体字时出现的bug,“郁”被误转成“郁”是常见的简转繁错误。另外补充,《资治通鉴》卷 57 有两处都记载作“孟【有彧】”,大概《通鉴》编写时这部分是取材自范晔《后汉书》〈灵帝纪〉。前面也提过,孟【有彧】其实就是“孟彧”;不过目前看到的传世文献,好像都没有看到是直接记作“孟彧”的。若有板友见到,还请多多补充。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10-13 18:35:00
陈寿三国志本文,有名字是"郁"没因为简繁转成"郁"的:"毣弟郁,太子中庶子"(张裔传),或许是选择性的转换?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8-10-13 19:03:00
这就不知道了,电脑的运算法有时很神祕,有时有的正确转了有时却又没转,加上网络上输入原文者是否有认真校正也很难一概而论呢,网络文本可信与否差别就在这些眉眉角角。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8-10-13 19:47:00
某些网站是可以查得到郁 & 郁互为异体字,只不过我在教育部异体字字典找不到@@续汉书原文..周天游看过的也不见得出土时,就必定为司马彪原文的可能性?或许是某个找不到史书名字有"郁"的人,看大家都把郁辑注成郁,就跟风认定应该是郁,周也认同,亦即问题根本不是出在简繁转换?还是周天游曾经表示过,在他的理解里,郁跟郁其实不算异体字?网络上查的司马彪续汉书,都是写已亡佚..在下也想知道哪边出土了百分百司马彪的原文,感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