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 泰语声母及声调的取决

楼主: wagor (宇宙大帝)   2012-11-26 03:54:38
※ 引述《TaiHsinchu (小Chiang)》之铭言:
初学免不了硬背,不过子音字母的分类背后有些原理,等硬背完可以再回来了解.
1. 泰文字母与梵文字母的对应
以下是泰文字母与梵文字母的对照表.泰文字母的顺序其实和梵文字母顺序一样.
http://www.thai-language.com/ref/phonetic-organization-consonants
大致上所有印度系统的文字,含泰寮柬藏缅等受梵文直接影响者,都可以排成类似的
表.乃至于受梵语音韵学强烈影响者,例如中古汉语声韵的三十六字母,日语五十音图,
韩语字母顺序(训蒙字会顺序及训民正音顺序),也可以看到梵文字母顺序的影子.以日
语五十音图为例,其子音k,s(古音可能接近ts),t,n,f(今音h),m,y,r,w行的顺序,仔细
看看和梵文字母顺序可说完全一致.
梵文字母的排序依发音部位分为k,c,t.(t卷舌),t,p五组,每组各有无声不送气,无
声送气,有声不送气,有声送气,鼻音等五个字母.以软颚音k为例,就是k,kh,g,gh,ng
五个字母.五组各五个字母排完后,接下来是y,r,l,w,s,h,'这些没有完整五个对立的
字母.
如果拿中古汉语三十六字母对照梵语字母表排,会变成以下(日母并归类于半齿而非
正齿,估不论):
全清 次清 全浊 (无) 次浊
牙音 见k 溪kh 群g gh 疑ng
正齿 照c 穿ch 床j jh 日nh
舌上(卷舌) 知t. 彻th. 澄d. dh. 娘n.
舌头 端t 透th 定d dh 泥n
唇音 帮p 滂ph 并b bh 明m
次浊:喻y r 来l v
全清:审sh s. 心s 晓h
2.声调的取决
由上述梵泰对照表可见,在声调的取决上:
(1)凡原本无声不送气者(包含o aang零声母),便是中子音
(2)原本无声送气者(包含三个s及h),便是高子音
但ho nok-huuk例外,因为它是r-的方言变音,所以是低子音,详后
(3)原本有声不送气者(包含所有鼻音,y,r,l,w),便是低子音.
(4)泰语固有词在拼法上有一整组hm-,hn-,hl-,hr-,hy-(原本或为hnh-),hw,hng分
别与相应的低子音对立,且缅苗诸语普遍存在有这类无声响音.一般认为原本泰
语亦如缅苗一般,存在有这类无声响音.现在虽然发音上已变为有声,然而在声
调的取决上,仍与原本无声送气的高子音相同.
依声母清浊而产生声调的分化,在亚洲有声调的语言中是极普遍的现象.估且不论
藏语,越南语皆有此现象,以国语为例,平声分阴平(一声)及阳平(二声),中古声母全
清次清归阴平,全浊次浊归阳平.因此可以发现,ㄇㄋㄌ等次浊声母起首的音节,除后
世方言音外,在国语中通常不会出现一声,而群集在二声.
举一些声调依声母清浊而分化的例子:
(1)粤语平上去入皆依声母清浊而分阴阳,阴入的长元音另分化出中入,共计九声;
(2)台语则平去入依声母清浊区分阴阳,上声部分全浊声母读为阳去(即全浊上归
去),全清次清次浊声母则不分化,读为相同的上声,共计七声;
(3)国语平声依声母清浊而分阴阳,上去则不分阴阳(但仍有全浊上归去的现象,例
如"道"中古音为全浊d上声,今读为去声),入声四散归并在平上去之内,共计四
声;
(4)越南语平上去入依声母清浊而分阴阳.然而现代的越南语表记上不认为入声是
一个独立的声调,而只是去声中的闭音节而已,因此共计六声.
同样地,从泰文的拼写方式我们也可以发现,基础声调有五个(无标示~maai jatawaa),
并依声母的中高低(即清浊与送气与否),以及音节为开音节或闭音节,而读为不同调.
然而第四与第五声调不出现在高低子音,且即使在中子音,也多仅出现在拟声词或外
来语中,似乎是后起的声调.因此,原始泰语的基础声调似乎是三个(无标示~maai thoo),
若将闭音节也视为一个基础声调,恰与汉语平上去入四声相同.
若以汉语声韵平上去入区分阴阳的方式,来归纳泰语的声调规则,可得以下结论:
(1)平声(无标示)依声母送气与否(送气=高子音,不送气=中低子音)区别阴阳;
(2)上声(maai eek)及去声(maai thoo)则依声母清浊(清=高中子音,浊=低子音)区
别阴阳.然而阳上其实读为阴去(亦即低子音+maai eek=高中子音+maai thoo),
某种程度和汉语方言中常见的浊上归去现象相类似(但汉语阳上通常改读阳去,
而非阴去);
(3)入声(无标示的闭音节)亦依声母清浊区别阴阳,但阳入(浊声母=低子音)的长母
音又另分化为中入.
以上声调分化的模式,和上面举的汉越四个例子,极为相似.
3.梵文字母在泰语中的发音,及泰语固有词用的字母
回到前面引述的梵泰对照表.泰文字母扣除梵语借词专用字母后,其余的固有词/梵
语借词共用字母,一般认为其古代泰语的读音应与梵语相同.意即kho khwaai,cho
chaang,tho thahaar,pho phaan等低子音,现在虽读为无声送气,但在古代不论是固
有词或梵语借词中,都应该是读成g,j,d,b等有声音.
由以上梵泰对照表可见,现代泰语字母读音多数与相对应的梵语字母接近,但有以
下例外:
(1)梵语借词专用字母中,t的卷舌与否泰语无法区别,因此两组字母读音完全一样.
同样的,梵语的三种s(ㄒ=so saalaa,ㄕ=so reusii,ㄙ=so seua)泰语也无法区别,
读起来一样.
此外,巴利语借词专用的卷舌l=lo julaa与一般的lo ling,在泰语中也无法区别,
读成一样.
(2)上述五组中有声不送气,有声送气在现代泰语中全改读为无声送气.例如g,gh在现
代泰语全读为kh,且为低子音.
同样的现象在其他语言中也常见,可在藏语汉语找到.例如"群"的中古音声母是全
浊的g,在国语中改读为送气又腭化的ㄑ.
(3)虽然五组有声不送气音g,j,d.,d,b全都改读为无声送气的kh,ch,th,th,p,然而现
代泰语中仍然存在有d,b两音.
我们发现,现代泰语代表d,b两音的do chadaa,do dek,bo baimai三字母,个别和
对应梵语无声不送气t.,t,p的to patak,to tau,po plaa三字母在字形上类似,而
后者显然是前者的加笔.因此合理推测,古代泰语固有词do dek,bo baimai两字母
所代表的音,是和梵语t,p相似但不同的发音,因此才会加笔另造字母来书写梵语
借词.本文采取的是李方桂构拟的说法,即do dek,bo baimai在古代固有词代表的
音是[?d],[?b].
(4)fo faa, fo fan, so so和现在不用的kho khuat, kho khon都与梵语借词无关,
是用来书写泰语固有词用,分别是pho pheung,pho phaan,cho chaang,kho khai,
kho khwaai加笔而成.
因为kho khon,so so,fo fan是低子音,一般推测它们原本必然有声,可能分别代
表gh,z,v等音.而fo faa,kho khuat是高子音,一般推测它们原本是无声送气,可
能分别代表f,x等音.
kho khuat, kho khon为何废除,据说只是因为泰国导入打字机时,键盘按键数量
不够而已...
(5)yo ying排在c行鼻音的位置,对应梵语的nh,却和yo yaks读为同音.这是方言的问
题,泰国标准话中并没有nh-开头的音,全部省略为y-,甚至多数连拼法都改拼成yo
yaks.相较之下,寮语就保留了nh-和y-的区别.
(6)ho nok-huuk应该与方言有关.泰文字母ho hip,ho nok-huuk在高低子音上分别与寮
文字母ho haan(鹅),ho heuan(房子)对应.然而寮语heuan在泰国标准语里是reuan,
而且寮文字母ho heuan的字形,只是寮文现在不用的字母ro rot(车)加笔而已.
实际上寮语固有词没有r-开头的音,全部变为h-,并且以字母ho heuan书写.而借
词中的r-也全唸成l-,书写上现在按发音用字母lo ling.学校是hong hiian,船
是heua,政府是latthabaan.
在泰国书写与寮语相同的东北Isaan方言时,上述固有词中的r-即写为ho nok-huuk,
例如我爱rau rak=hau hak.
ho nok-huuk可能就是某些方言词逆流进标准语时,为了书写低子音h-所造的字母.
方言中低子音h-即是r-开头固有词的变音,因此ho nok-huuk既是低子音(因原本是
r-),且不出现在字尾(因为-r不会音变为-h).
实际上ho nok-huuk除了拿来写外来语(不含梵巴借词,这个字母和梵巴毫无关联),
拟声词,方言之外,几乎是没有用的.猫头鹰平常好像叫nok khaao maew猫样鸟,而不
是nok-huuk.nok huuk说不定是哪里的方言.
作者: tiamero (阿梅)   2011-01-05 18:43:00
抱歉原Po,因为板上整齐需要,更改您的标题,请见谅
作者: TaiHsinchu   2011-01-26 12:24:00
看到这些东西直接按空白键回文 ... 昏倒@@根据几个小时的硬背结果 低中高只剩一点点会漏掉 洒花~接下来就是把长短韵母 硬背 明天就可以顺利度过~~低中高都只错一个了开心~有时候圈圈会上写成下 真懊恼只是现在换韵母头痛了 老是那几个一直写不出来@@
作者: ckpiano (邬叟:无心插柳柳橙汁)   2012-02-02 12:32:00
强者出现了
作者: leader81 (疾風)   2012-03-21 10:53:00
好久不见了 强大的回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