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星豫-烟花落地,我在等你

楼主: mugicha (mugi)   2022-03-27 19:23:16
□ 书名: 烟花落地,我在等你
□ 作者: 星豫
□ 出版社/书系: 新月/花园G3801
□ 心得感想: 言情小说出版社出版了以国共内战为时空背景的故事,是很棒的尝试。
这本书的内文跟文案都很长:
  曾经受过伤流过泪,冰封的心已寂灭,
  都被你一往无前、只奔向我的热情融化……
  ★他这一生,最痛是伤了此生挚爱,却不曾后悔
  何鸽,家族产业遍及全国,出身豪门的富贵少爷,
  曾经,他不顾身分阻碍爱上戏子,为她一掷千金点灯示爱,
  希望她永远留在身边是真,负情另娶他人也是真,
  如果不能护她周全,他宁愿自己心碎也要推她离开,
  他和她的缘分太浅,以至于用了一生在思念……
  ★她这一生都在等待,等她爱的人,等爱她的人
  燕如雪,当代第一昆曲女伶“燕语”,身世飘零却受万人追捧,
  多少人期待能听见她的天籁美声,却不知自他把她从歌楼救出那天起,
  她就决定这辈子只为他一个人唱曲,尽管他狠狠伤害了她……
  后来她才知道,年少时最真挚的爱从来没有错,只是错在不能爱,
  时光的报偿是让她找到那个对的人,那个始终爱着她、等着她的人……
  ★他这一生只爱过一个人
  李飞鹰,迷恋燕语的穷军官,无论怎么被拒绝都不放弃,
  他抓紧每个可以见她的机会,就算只能做朋友也好只想待在她身边,
  她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他心里再难受也真心祝福她,
  她失恋哭泣,他笨拙傻气的只会抱着她哄着她,带她去买糖,
  他发誓会为她撑起整个世界,因为他的世界里从来只有她……
与其说这是本爱情小说,不如说这是动荡时代下的传记,
我平常很喜欢讲同出版社的另一个蓝海书系是在“为女主角作传”,
但拿这样的描述来形容此书亦不太准确(除了根本上的书系不同以外),
因为在这个故事当中,时代背景也几几乎该算上是主角之一,
似于 Brooklyn99 里面,Holt 描述 sex and the city 主角时的讲法:
"Five if you count the city of New York."
主要的角色名字大概皆有鸟,男主角二人是鸽派与鹰派之争,
女性角色们则有燕、有莺、有杜鹃,连配角都有伯劳与画眉,
只是人人仍在时代的风雨中不安的飘泊,有翅却不见得能展,飞不出设计好的牢笼。
书的主要主角是几个女人们,以角色为经、时代为纬,交织出了这幅作品,
书中角色不分男女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被时代下的“不得不”逼出了抉择),
出演了自己的那一台戏,亦在别人的戏中客串了一角,
全是些受人(或时代)摆布的戏子,拿了剧本便粉墨登场。
戏班介绍演员时,摆第一位的称为挂头牌,那么这本书挂头牌的是女主角燕如雪,
与她生命有所关联的两个男人——何鸽与李飞鹰——戏份全全不及她,
最终得以与她共结连理的李飞鹰,其戏份更是少之又少,
但他们的对照却是在极短的篇幅中表露出来,
面对承诺燕如雪的事,
何鸽是给了她期待后再亲手推开她,
李飞鹰则是拚死做到,回答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答应过妳的。
可何鸽让人讨厌不上来,何鸽的父母都有让人意料之外的故事,何鸽只能被动负责承担,
何鸽与其母楚湘是类似的人,对他人善良、温柔却对自己狠绝,
何鸽过得压抑,面对的是父母之命与无情战火,
最后他在大多人的折子上成了忠孝两全的巾生,却独独在燕如雪的那一折成了负心汉,
他从燕如雪的台子上决绝退场,选择独自一人私下落泪,
在许多场合中,他无法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
只能默默地留下来呆在那许久处理自己的心情,并用余生舔拭自己的伤口。
书里每组人都有自己对应的一出戏,
燕如雪、何鸽、莫紫莺的是紫钗记,
燕如雪、李飞鹰的是南柯记,
绣绣、贺鶢的是玉簪记‧秋江,
加上一以贯之的牡丹亭,还出现了葬花词、绣襦记,兀的不是回肠荡气?
作者或许是为了让戏曲能和故事发展对照,所以选了最为相近的紫钗记,
可惜的是作者节选的是粤剧而非昆剧的词,但在营造故事氛围上仍有相当好的效果。
我倒是觉得桃花扇颇适合来类比整个故事,
同样是战乱时代的故事、女主角同样是戏子(且同样擅长唱牡丹亭),
最后的结局也是那样的人面桃花;
读作者后记似乎喜欢张爱玲,那对比〈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更是桃花扇了: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
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燕如雪留了何鸽给她的瓷鸽,那白的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白月光,
但那留着的遗憾无须道予对方知道,终会在历史洪流里逐渐地明白、原谅,
“无话可说”可能是最掷地有声的回答。
阅读过程中一边想着以 1949 为背景的作品(虽然自己的阅读、阅听量称不上多),
第一个想到的是暗恋桃花源中的暗恋,
当江滨柳与云之凡老了重逢时,一切都是止乎礼的,甚至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而这种遗憾却是极美极美的,
若他们见面后云之凡只是一味倾诉分离种种,那艺术性便低了,
对后来携手同行的另一半而言亦是不值。
然后思绪就这样发散到各式各样的作品,多是长达数十年的生离死别三角恋,
像是马奎斯的爱在瘟疫蔓延时、萨丰的风之影等等,
有的是前半生时的年少轻狂,有的则是后半生的细水长流,
比较更爱谁也没什么意思,太平盛世的尚且如此,战时的感情又更是交错复杂。
看这本书不自觉的联想很多,想到钱钟书与杨绛笔下的 1949 年上海,
想到电影活着里面靠演戏在困苦中活下去的小人物,
想到昆剧里面各种才子佳人题材以及各种变体,读完是会觉得充实的,
尤其绣绣、贺鶢一段敢爱敢恨的爱情直接看到喷泪,单是文字仍画面感十足。
不过,觉得作者书写的 1949 上海环境还是跟自己的想像有点差异,
我能察觉的主要是戏曲部分(虽然觉得币值好像有点怪但我毕竟完全不熟),
像是 1949 年有能够轰动上海的昆剧坤伶(女演员)这个我就有点怀疑XDD
还有书中为了阐述“戏子无情”,举了一个山伯英台的例子,
但山伯英台在昆剧的世界中较没被搬演着墨,应该有更好的例子;
或是何家的家庭戏班竟没有生角而总是要旦角反串(然而昆剧一般是小生挂头牌),
即使何家戏班功能跟一般戏班不太一样(这个要有看书的才知道XD),
但没有小生真的 okay 吗!
也极有可能作者有所本(毕竟原本是打算写祖父的故事),那么就是我自己学不专精了。
稍微用说故事的方式补充 1920-1950 年代的昆剧发展:
◇二十世纪前叶的昆剧
昆剧在明清之间大为盛行,文人雅士也有许多人家有家庭戏班,
独占鳌头多年后,地方剧种兴起,后来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
“花雅之争”的结果为地方剧种(花部)胜过昆剧(雅部),
昆剧表演为求生存,追求表演艺术上的雕琢,形成了乾嘉传统,
像是开始将全本戏精炼成折子戏等等。
然而随着京剧在江南一带盛行,昆剧越发衰微,
到二十世纪初,南昆仅有“全福班”一班一气尚存(北昆则有荣庆社等班),
最后全福班解散,几个实业家集资一千元成立昆剧传习所,
由全福班的演员传授四功五法给招来的学生们,这群学生是“传”字辈。
昆剧传习所后来因资金等问题解散,传字辈的演员们勉强生存,
成立了仙霓社,演出往返苏沪之间,但仍是相当辛苦,又遇到战乱年代,
有些演员改行唱其他剧种,有些离开昆剧舞台。
直到 1956 年,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昆剧这一个剧种,才让昆剧开创新生面。
◇昆剧的性别
书里有提到乾旦与坤生,实际上戏曲的性别议题更为复杂。
(干是演员性别的男性、坤是演员性别的女性,生旦则是剧中角色的行当,
男性演出旦角称为乾旦,女性演生角则为坤生)
早期昆剧流行时,家庭戏班中女演员占了重要角色,与家妓的性质类似。
明末清初的乐妓亦会学唱昆曲,以娼兼优。
后来清代禁女戏,虽然仍有女演员在活动,但从公开露面转为闭门演出。
插播一下京剧的部分,京剧这个清代后才形成的剧种更是全无女演员。
但大清律令管不到上海租界,京剧女戏便在同治末年如此的环境制度下产生,
一开始的女戏表演追求的是带给观众新鲜的感觉,所以艺术价值较低,
直到二十世纪开始,京剧坤伶开始出现了佼佼者,例如小兰英、恩晓峰。
昆剧式微的这阶段究竟女演员的演出状况如何我也不太清楚,
确定的是昆剧讲习所收的全是男学生,旦行亦同。
(顺带一提:传字辈旦行的字皆是艸部,例如朱传茗、沈传芷,
张继青、华文漪、梁谷音等昆剧名家皆受传字辈指导,
而青春版牡丹亭的沈丰英则该算是徒孙了)
在 1940 年的上海申报就有提到“昆腔班的女伶问题”,仙霓班的演出亦无女演员。
大概一点小补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