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奥运马拉松故事13-1912选手消失/跑出人命

楼主: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2021-10-20 16:50:31
奥运马拉松故事13-1912斯德哥尔摩奥运-消失的选手、跑出人命的马拉松
图文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89261
1912年奥运会,来到北欧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办;
来自日本的金栗四三(长跑)与三岛弥彦(短跑),是首两位参加奥运的亚洲选手。
奥运马拉松赛事,历经前四届许多选手,
比赛过程中因规画不当或天气影响之惨烈状况下,
仍选择继续举办。
有68位选手出赛,来自19国,
在1912年7月14日于北欧瑞典的仲夏午后开跑,
虽然在主办单位努力筹备下-
全程交通管制,赛前清扫并洒水,避免尘土影响,
许多选手也戴上白帽、手帕等防曝晒,赛道两侧还有许多加油民众,
但仍不敌长时间在炎热(32 C)潮湿高速奔跑下的负荷,
一半选手未能完赛(仅34人完赛),
甚至发生了奥运史上首次选手在赛场上昏倒后死亡的事件。
南非选手Ken McArthur与Christian Gitsham拿下金、银牌,
美国最后一刻递补参赛的年轻好手Gaston Strobino则拿下铜牌。
这次美国组了坚强的马拉松队伍,
派满12位选手参赛(当时最多一个国家可派12人)。
上届伦敦奥运冠军John Hayes因已转职业运动员无法参赛,这次担任助理教练;
代表队成员都是一时之选,
包含1908伦敦奥运马拉松铜牌Joe Forshaw、
波士顿马拉松1911年冠军Clarence DeMar、
1912年冠军Mike Ryan,
两位印地安原住民跑者Lewis Tewanima、Andrew Sockalexis;
最后一位入选者是年仅20岁的Gaston Strobino,
他因有其他跑者放弃前往奥运而递补。
英国则组了8人的队伍,成员皆为近期在Polytechnic Marathon(*注)表现杰出的跑者。
包含1909年冠军与1912年之3~8名。
1912年Polytechnic Marathon的前两名
分别是加拿大James Corkery与南非Chris Gitsham,
他们两位也来到斯德哥尔摩奥运马拉松赛场上。
芬兰长跑好手Hannes Kolehmainen
刚赢得本届奥运会5000m、10000m、越野跑三面金牌,
他的哥哥Tatu Kolehmainen则参加马拉松比赛,是赛前颇被看好的选手。
那个时代跨洲参赛选手都得长途跋涉,
在长时间搭船、转车(火车、汽车、马车等)下,
因训练空间的限制,状况很难维持,抵达当地又得适应气候环境饮食;
或许当时马拉松选手间除了体能上的较劲外,胜出的关键更多是身心适应调整的能力。
日期:1912年7月14日 星期日 13:48 起跑
路线:奥运马拉松首次采用去回原路折返路线。
   起终点:斯德哥尔摩奥运体育场 (钟楼与红砖拱门是其一大特色)
   折返点:Sollentuna镇
距离:40.2KM
参赛选手:68人来自19国
起跑绕行3/4圈跑道后,由地主选手Alexis Ahlgren率先离开体育场,
代表日本的金栗四三则是倒数第五位。
5km左右,Tatu Kolehmainen追上Ahlgren取得领先;
但最先抵达半程折返点Sollentuna的是南非Chris Gitsham(1小时12分40秒),
紧跟其后是Tatu,然后是McArthur;
其余落后1分钟内有五人,
分别是英国Fred Lord、意大利Carlo Speroni、瑞典Alexis Ahlgren、
瑞典Sigfrid Jacobsson、加拿大James Corkery。
25km时,Tatu追上Gitsham,
两人并肩跑了几哩路,直到Tatu在35km时体力不支弃赛,
而McArthur则在此刻追上同胞队友。
他们领先地主选手Jacobsson与赛前未受关注的美国选手Gaston Strobino超过1分钟。
在距离终点体育场外几公里处的坡段,Gitsham停下来喝水,
McAtrthur趁机取得领先,率先进入了体育场;
他的状况相较于上届Pietri进入会场时要好得多,
两位南非选手也先后通过终点,拿下金银牌。
铜牌意外由美国Strobino拿下;
地主选手Sigfrid Jacobsson拿到第六名。
美国队虽拿下3、4、7、8、9、10名,但相较于上届获得金、铜牌,
这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
倒是年轻的铜牌得主Strobino,
像是美国马拉松圈之幻影流星般,
奥运后就退休不再参赛,
他运动生涯唯一参加的一场马拉松就是1912斯德哥尔摩奥运马拉松,
并拿下第三名。(美国奥运资格他是以半马成绩取得。)
这场赛事不幸发生了奥运史上首件选手死亡的悲剧,
葡萄牙选手Francisco Lázaro在30km时,因热衰竭昏倒送医,于隔天清晨死亡。
从他通过折返点(半程)的影片显示,他有停下来向工作人员要了水喝,
可惜仍未能避免后来发生的憾事。
奥运马拉松赛事经过百年后回头来看,算是很幸运的项目,即使当时出了人命,
但后来的奥运会并没有因此取消马拉松比赛,
也成了少数从第一届现代奥运开始,一直持续举办至今的赛事。
代表日本参赛的金栗四三,也因中暑昏倒在赛道附近的农家;
当他清醒时,赛事早已结束;
由于他并未回赛场向大会报告,最终被大会判定失踪未完赛。
出发前抱着日本体坛期望的金栗四三,无颜面对支助他前来的亲友们;
他在当时的日记中写道,
别人要笑就笑吧!
未能完成奥运任务,深表遗憾,死不足惜;
但寻死容易,活着困难;
为了雪耻,我将抱着粉身碎骨的意志继续锻炼马拉松,
于下次奥运扬我日本国威。
在经长程跋涉回到日本后,他分享他的奥运经验,
并积极备战下届1916的柏林奥运,可惜后来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取消。
之后他继续准备1920奥运会,
这场战后的奥运会表现不如自己的期待,但至少完成了赛事;
1924年巴黎则参加第三次奥运马拉松,但未能完赛。
这长达12年四次的奥运马拉松挑战史,过程并不如意,
但金栗四三在历经1912年奥运昏倒、1916年奥运又因世界大战取消,
在失去个人奋斗目标的状况下,
转而为强化日本长跑实力,发想出并亲身试跑了“箱根駅伝”赛事,
之后持续举办超过百年,成为日本长跑界最重要的资产。
他也趁两次到欧洲参赛的机会,至各国游历,学习欧洲的运动文化与知识,
带动了日本女性运动及运动科学的发展,后来他也被尊称为日本马拉松之父。
1966年,瑞典电视台得知当时纪录为失踪的金栗四三仍健在,
联系并为他提供了完成那次比赛的机会;
76岁的金栗四三接受了邀请,于1967年3月21日跑完当年未完成的路段后,
瑞典奥会宣布金栗四三以54年8个月6天5小时32分20秒完成比赛,
这成为奥林匹克竞赛史上最慢的马拉松比赛记录。
金栗四三赛后感叹地说
“真是一条长路,这期间我已经有5个孙子了”。
比赛结果:
1st Ken McArthur 南非 2:36:54 创奥运纪录
2nd Christian Gitsham 南非 2:37:52
3rd Gaston Strobino 美国 2:38:42
36th 金栗四三 日本 54年8月6天5小时32分20秒
* Francisco Lazaro 葡萄牙 DNF 死亡
备注
*1910年南非虽成立联邦,获得名义上的独立;
但实质上1912年时仍属于英国海外领土之自治领。
*加拿大在这个时期,也是英国之海外自治领地,一直要到1931年才确立其独立性。
*于是,在古柏坦复兴现代奥运会的初期,
最积极参与奥运会的非主办国就属英国(包含加拿大、南非等海外领地)与美国。
*Polytechnic Marathon是欧洲最具历史的马拉松赛事,
于1908年伦敦奥运之后,开始每年于伦敦举办(简称Poly Marathon),
其地位相当于美国在1896雅典奥运之后举办的Boston马拉松。
*Polytechnic Marathon是世界上
最早、定期(每年)以标准马拉松(26miles385yards)举办的马拉松,
从1909年起至1996年停办,
路线原则上是跟随1908年伦敦奥运马拉松的途径(从温莎堡跑到伦敦),
主办方是the Polytechnic Harriers田径俱乐部,
也是当年负责规划1908奥运马拉松路线的单位。
这是欧洲历史最久且定期举办的马拉松赛事,
也是人类史上首度标马跑出破2小时20分的赛事
(1953 June 13-Jim Peters (GBR)-2:18:40),
可惜后来因路线交通管制问题,筹办困难,逐渐被其他赛事所取代。
*对金栗四三故事有兴趣的读者,欢迎去看NHK大河剧-东京奥运故事-韦驮天,
剧中有更详细的描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370Gw5zY4 -1:57:38起为马拉松比赛画面
#亚洲日本首次参加奥运
#亚洲日本第一次参赛奥运马拉松
#北欧的夏天也是很热的
#真的跑死人了
#同时创下最快与最慢奥运马拉松纪录
#奥运马拉松故事
#追着奥运看世界
作者: mesenchymal (間葉)   2021-10-20 17:39:00
固力果跑跑人原型! 话说日剧"韦驮天~东京奥运故事~"就是以金栗四三跟田畑政治为主角
作者: n0029480300 (NicK)   2021-10-20 22:16:00
作者: jjrdk (扣区旺)   2021-10-21 00:05:00
韦驮天好看 后面第一届箱根駅伝 右上角还有区间纪录 超闹
作者: aoirx (漩涡鸣人)   2021-10-21 13:06:00
可惜日本准备了那么久的奥运马拉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