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乌龟被迫群聚有压力会致病!特生中心保育龟类收容减量
陈俪方 20210726
https://s.newtalk.tw/album/news/611/60fe32d9bff38.jpg
食蛇龟及柴棺龟是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几年前常遭盗猎及走私,被查获后,这些保育类
乌龟会被送到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收容,一度因为大量走私及大举查获走私,使得收容
爆量,特生中心发现被迫群聚的乌龟,易因环境压力大而生病,例如疱疹病毒、蛙病毒、
霉浆菌、寄生虫都为常见疾病,近年积极寻找野放环境,降低收容中心收养密度,并增加
野外族群数量,目前监测食蛇龟及柴棺龟移地野放存活率超过80%,野放成效不错。
林务局102年底设立“翡翠水库食蛇龟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约1,294公顷,目的是营造
适合食蛇龟、柴棺龟生息的栖地,核心区为严格管制区域,经主管机关许可才可以进入,
且不得改变栖地、地形、地貌或从事其他开发行为;缓冲区在5至8月食蛇龟繁殖期间,主
管机关得限制人员进入。
食蛇龟及柴棺龟都是盗猎走私大宗,走私目的地为中国大陆,用途则是成为药材或是宠物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员蔡继锋表示,走私食蛇龟及柴棺龟为保育中心收容龟类的主要来源
,野外救伤个体很少。被盗猎、走私的野生乌龟,遭遇长期且极大的环境压力,常见自发
性疾病发生,例如疱疹病毒(herpesvirus),就像人类压力太大会“长皮蛇”一样。
蔡继锋指出,收容个体若密度较高,易因群聚而感染疱疹病毒、蛙病毒(ranavirus)、
霉浆菌 (mycoplasma),以及寄生虫等,收容个体时须先筛检疾病,但筛检费用昂贵,1
只乌龟筛检3种疾病要价7,500元,因经费有限,特生中心只能抽样筛检,透过适时检疫隔
离,以有效减少群聚效应引发的自体紧迫与疾病传播链,提升收容动物生活上的安全和福
利。
找到合适的地方就野放乌龟,是减轻收容中心负荷的办法,野放前须评估环境是否适合,
以及避免成为盗猎者眼中的宝地,特生中心寻求林业试验所六龟研究中心及彩田友善农作
公司合作,彩田在贡寮、金门,以及石门等地做水梯田的复育,要选择适合的野外环境并
且是有人可定期巡查的范围,野放后才能避免再度被盗猎,也方便进行野放存活率调查。
食蛇龟与柴棺龟野放的环境不同,蔡继锋说,食蛇龟主要分布于1,000公尺以下的浅山丘
陵地区,果园、茶园、槟榔园、开垦地周遭;柴棺龟偏向水域环境生活,但又需要阔叶林
做为离开水域后的躲藏地点及度冬场域,因此保育良好的水梯田适合野放柴棺龟,两种乌
龟均为杂食性。
收容乌龟在野放前都会植入芯片,建立身分证,如果又有乌龟走私出口被缉获,扫描芯片
就能知道是否曾被盗猎以及来源;极少部分的乌龟野放前会装置无线电发报器,无线电发
报器搭载的电池,可供研究人员追踪1年半至2年,透过发报器可评估乌龟的生存状况。但
无线电发报器很贵,1颗要价1万多元,乌龟的生存评估也可透过样线资料调查取得,目前
食蛇龟与柴棺龟移地野放存活率均超过80%。
特生中心自103年至今,累计安置超过5,400只野生龟类,并成功移地野放近2,500只保育
龟类,目前特生中心收容的食蛇龟约有300只,柴棺龟650只,蔡继锋说,柴棺龟的野放条
件比食蛇龟严格,且因柴棺龟的生存领域与人类活动环境较为接近,选择野放地点时须更
加谨慎,两种保育龟类的野放数量因此呈明显差异。
https://s.newtalk.tw/album/news/611/60fe32c76f4de.jpg
https://s.newtalk.tw/album/news/611/60fe32e0e29f4.jpg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