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红楼梦》:贾元春点戏,预示贾府结局
文:马瑞芳,本文摘录自《三生三世红楼梦》,台湾商务出版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8187
《红楼梦》有个重要特点,我们把它叫“文备众体”,也就是说,《红楼梦》里有诗、有
词、有文,有赋,而且都是按照人物的特点写诗,写词,写文,写赋。《红楼梦》跟戏剧
的因缘也很深。其实,根据曹雪芹身边的点评者记载,曹雪芹本来是打算写戏剧的,是他
周围的人把他拉到写小说的路上。曹雪芹对戏剧非常熟悉,运用自如。《红楼梦》第五回
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就是他自创的北曲。《红楼梦》里的人物经常看戏,经常说戏里的
情节、人物、辞藻。他们仅仅是普通的看戏、谈戏吗?不是,他们什么时间看什么样的戏
有讲究,他们看戏的内容和他们自己命运的有讲究,什么样的人关心什么样的戏文,说什
么样的戏文,也都有讲究。红楼人物点戏、看戏、说戏,都是为小说人物的命运和结局铺
陈。
看戏先得点戏,元妃省亲有个重要内容,就是贾元春点戏。
贾元春点戏,预示了贾府和她自己的命运。
贾府为了迎接元妃省亲,特地成立戏班子,派贾蔷到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妙龄女孩,聘请了
教习,买了演戏用的行头,这些女孩都被安排在梨香院,派贾府曾唱过戏的女人带领和管
理,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剧团。这个戏班子的出现,说明红楼人物之间的关系。
贾元春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
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
第四出,离魂。
贾元春点这四出戏是小说的巧妙布局。
那么,这四出戏是什么样的戏?
贾元春决定家族的命运
在《红楼梦》中,对整个家族命运、对小说情节有着重要作用的人物是哪几个?
首先是贾元春。我这样说,可能有的朋友不以为然。贾元春不是个次要人物吗?她怎么能
越过主要人物发挥作用呢?那是因为,这个次要人物是对家族命运发挥主要作用的。警幻
仙子给贾宝玉看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画册。贾元春排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之后,曹雪芹写她
的笔墨不多,但她在整个家族中的位置比林黛玉、薛宝钗都重要。因为她决定整个贾府的
荣辱,也相应地决定其他人的命运。
其次是王熙凤,凤姐理家对贾府的败落具有重要作用,在贾府败落过程中,王熙凤本人的
命运也产生大逆转。
最后才是《红楼梦》的爱情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而薛宝钗的命运,则由林黛玉的命
运和贾宝玉的命运决定。
我们具体地看一看贾元春点戏,如何跟贾府命运发生关联,如何跟《红楼梦》主要人物的
命运发生关联。
贾元春点的第一出戏《豪宴》,脂砚斋的评语是:“《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豪
宴》这出戏是清初戏剧家李玉的作品《一捧雪》里的一出。《一捧雪》写的是莫怀古的家
里有九世相传的珍贵玉杯“一捧雪”,大奸臣严世蕃想占为己有,向莫怀古索要。莫怀古
不敢不给又不舍得给,就用赝品代替。莫怀古的门客汤勤向严世蕃告密说玉杯是假的,严
世蕃把莫怀古害得家破人亡。老仆莫成代替莫怀古被处死,莫怀古的侍妾雪艳刺杀汤勤后
自杀,这就是至今还在京剧舞台演出的《审头刺汤》。莫怀古藏在戚继光的家里,后来严
嵩和严世蕃倒台,莫怀古复职,莫成和雪艳得到皇帝封赠。《一捧雪》里的《豪宴》写莫
怀古因为补官到京城,以世交的关系拜谒严世蕃,把自己的门客汤勤推荐给严世蕃。众人
在一起饮酒看戏。这里边还有个戏中戏《中山狼》,实际指汤勤是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一捧雪》写家破人亡的悲剧,按说贾元春不会点这样的戏。但是她偏偏第一出就点这个
,是不是她作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女性,已经预感到家族将会发生不幸,透过点戏来提醒
这个家族?这是我们可以推敲的。最重要的是,点戏是为小说构思铺陈。
为什么说这出戏预示贾家之败?因为贾家将要发生一件跟抢夺玉杯“一捧雪”相似的事件
。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要买来收藏,石呆子偏偏发了呆劲,说一万两银子也不卖。
贾琏去买没办成,贾雨村却办成了。贾雨村如何办成的?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说石呆子欠
了官府的银子,把他的扇子抄来送给贾赦。贾雨村也是个中山狼式 [1] 的人物,他在没
有得志或者势力还不大时,千方百计巴结贾府,当贾府面临困境时,他再狠狠地踹一脚,
就像汤勤一样。后来贾赦因为鸳鸯抗婚不自在,借口贾琏无能撒火,问:为什么雨村能把
扇子弄来,你就弄不来?贾琏说了几句不以为然的真心话,贾赦就把贾琏打得起不了床。
所以平儿骂贾雨村是“饿不死的野种”。按照曹雪芹的构思,贾赦霸占石呆子的扇子,导
致石呆子家破人亡,是贾府被抄的原因之一。所以说《豪宴》“伏贾家之败”。
如果仅仅是贾赦恃强凌弱,还不足以造成贾府败落,贾府败落的最主要原因是贾元春丧命
。这是贾元春点第二出戏预示的。
第二出戏《乞巧》,脂砚斋评语说:“《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是清初
著名戏剧家洪升的剧作,演唐明皇跟杨贵妃的悲剧。《乞巧》是剧中《密誓》一出。七月
七日杨贵妃在长生殿乞巧,希望她和唐明皇情缘长久,这时唐明皇来了,杨贵妃说起牛郎
和织女的情缘,伤心流泪。唐明皇对天发誓,愿意跟杨贵妃“生生世世,共为夫妇,永不
分离”。后来安史之乱发生,唐明皇携杨贵妃外逃到马嵬坡,六军不发,唐明皇只好下令
缢死杨贵妃。看过曹雪芹《红楼梦》后面内容的脂砚斋既然认为这出戏暗伏元妃之死,极
大能,元妃也是因为失宠而被赐死。而元妃之死又成为贾府之败的重要原因。
第三出戏《仙缘》,脂砚斋评语是:“《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邯郸梦》即《
邯郸记》,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名作。根据唐传奇《枕中记》写成。写的是卢生在梦
中得到娇妻,大富大贵,出将入相,又因为官场倾轧,被贬到云南。卢生醒来时才发现,
他的大起大落只不过是黄粱一梦。《仙缘》这一出,是写卢生梦醒后看破了人生,被吕洞
宾引渡上天,
接过何仙姑手里的花帚扫花。脂砚斋认为这出戏预伏了将来甄宝玉送玉的事。
我认为,《仙缘》预示的是贾宝玉和王熙凤两个人的命运。
甄宝玉送玉,当然是给贾宝玉送玉。甄宝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和怎么样给贾宝玉送
玉?因为曹雪芹所著后三十回已经遗失,成了永远的谜。根据脂砚斋几处评语透露的线索
,这个“甄宝玉送玉”的情节,可能既牵涉到贾宝玉的结局,也牵涉到王熙凤的结局。为
什么这样说呢?根据脂砚斋透露的后三十回线索推测,贾府败落进程中,林黛玉已死,薛
宝钗成了宝二奶奶,王熙凤丧失了荣国府管家婆的地位,回到邢夫人那边。
邢夫人、贾琏等人都不善待她,落魄的凤凰不如鸡,王熙凤跟平儿调了个个儿,平儿成了
正室夫人,王熙凤成了侍妾。这事也早就有预示,那就是四十四回王熙凤打了平儿,李纨
说,她们两个人应该换个个儿才对。王熙凤还被派干粗使老妈子干的活,扫雪。她在穿堂
扫雪时,捡到了贾宝玉丢失的通灵宝玉。至于贾宝玉的玉是不小心遗失,还是因为讨厌“
金玉良缘”故意丢弃?都有可能。王熙凤没有把通灵宝玉交还贾宝玉。然后,王熙凤被休
,通灵宝玉带回了金陵,这块玉阴差阳错地到了甄宝玉的手里。甄宝玉就来给贾宝玉送玉
。
这样说有没有依据?有。根据是脂砚斋的评语提供的后三十回的线索。第二十一回有条回
前脂砚斋评语,谈到后三十回的内容,还具体写出了回目。二十一回的回目是“贤袭人娇
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袭人对贾宝玉没日没夜地跟姊妹们玩发脾气,教训贾宝
玉,贾宝玉听从了袭人的教训,表示以后改;平儿发现了多姑娘留下的头发,在王熙凤马
上要进来时,给贾琏藏了起来。脂砚斋评语大体意思是:读者看到这一回的文字写得妙,
如果看到后三十回相似的情节就会更觉得妙了。现在是写袭人娇嗔宝玉,平儿救贾琏,是
写丫鬟,后边直接写到她们的主子,薛宝钗劝诫贾宝玉,贾宝玉不听;王熙凤在贾琏跟前
充英雄,贾琏不理。今天的贾宝玉和贾琏都可以劝可以救,后来却不听劝也不能救了。今
天的王熙凤英气飒爽,后来的王熙凤身分低微、命运不济,人世居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迁
!
脂砚斋的评语原话:
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此之妙。此曰“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
曰“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今只从二婢说起,后则直指其主。然今日
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之宝玉也;今日之平儿、之贾琏,亦他日之平儿、之贾
琏也。何今日之宝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哉?今日之琏犹可救,他日之琏已不可救
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救”与“强”无别也甚矣,但
此日阿凤英气何如是也,他日之身微命蹇,展眼亦何如彼耶?人世之变迁如此,光阴之倏
尔如此。
这段长评语具体说明什么事?说明二十一回的贾宝玉还听袭人的劝告,后三十回的贾宝玉
根本不听薛宝钗的劝,不仅不听劝,他还丢下薛宝钗和麝月出家做了和尚;二十一回的贾
琏偷情平儿还能救他,后三十回贾琏的丑事暴露,平儿已经救不了贾琏,贾琏和王熙凤因
为“头发事件” 发生更加激烈的冲突,但是那时的王熙凤已经不是当日的王熙凤,而是
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王熙凤,王熙凤大闹的结果,是贾琏以嫉妒为由将她的正室地位取消
,把王熙凤跟平儿换了个个儿。王熙凤仍不服输,所以出现“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情节
。
根据《仙缘》的内容,我认为很可能是贾宝玉虽然跟薛宝钗成了亲,薛宝钗也想按照正统
理念来重塑贾宝玉,但是贾宝玉根本不听薛宝钗的劝解,看破人生,连命根子通灵宝玉都
丢了,出家做和尚。
至于甄宝玉如何来给贾宝玉送玉,送玉发挥了什么作用?我现在还未发现任何线索。
第四出戏《离魂》。脂砚斋评语是:“《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牡丹亭》是汤显
祖的名作,《离魂》就是《牡丹亭》中《闹殇》一出改成的折子戏。《牡丹亭》写的是,
杜甫的后人南安太守杜宝只有一女杜丽娘,美丽聪慧,纯真可爱。她读《诗经》“关关雎
鸠,在河之洲”,从鸟儿成双,领悟到“人何以不如鸟乎?”自己年轻美丽何以没有伴侣
?跟丫鬟春香一起到后花园。杜丽娘看到满园春色,感慨年华虚度,很伤感,回到闺房,
入梦,在梦中跟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之后,杜丽娘到花园中寻梦没寻着,伤
心至极,病倒了。杜丽娘从春天病到深秋,在中秋之夕,想看看中秋的明月,结果看到的
却是秋雨淅淅沥沥,西风刮著梧桐叶一片一片飘落,杜丽娘心病难医,心事无人可诉,就
带着对爱情的渴望,告别了围在身边的双亲,在连宵夜雨中离开了人世。
《离魂》写杜丽娘病重而死。脂砚斋认为这出戏预伏了林黛玉之死。也就是说,从《牡丹
亭》杜丽娘之死,可以推见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应该是在潇湘馆泪尽而死。她是为贾宝玉而泪尽,并没有什么“调包计”之类的夸
张性、浅表性情节。
《红楼梦》中写林黛玉进入大观园后,贾宝玉到潇湘馆看望,当时是春天,贾宝玉进入潇
湘馆看到的景色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潇湘馆的竹木非常茂密,春风吹拂著竹叶发
出优美的响声,很符合宝黛爱情开始的生机盎然和诗意盎然。林黛玉死后,贾宝玉再到潇
湘馆,看到的就是一片荒凉冷落景象。脂砚斋的评语透露出这一内容:“与后文‘落叶萧
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曹雪芹写林黛玉之死,受到杜丽娘之死的影响。
贾元春是“杨贵妃”吗?
既然贾元春点戏预示了贾府和她自己的命运,那么贾元春到底是什么结局?这就需要分析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与贾元春有关的图、歌词、红楼梦曲。
图是一张弓,弓上挂著一个香橼。什么意思?“弓箭”的“弓”是“皇宫”的“宫”谐音
,“香橼”的“橼”是“元春”的“元”谐音,意思是住在深宫里的贾元春。
关于贾元春的歌词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最后一句在有的版本里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大意是:火红的石榴花盛开,为皇宫生色
。贾元春得宠,她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和惜春都不如她,所以三春都不及初春,但不幸
的是贾元春死得太早了。贾元春死因为“虎兔相逢”或“虎兕相逢”,有很多解释。第一
种认为“虎”“兔”代表年月,贾元春死在虎年和兔年交替之际,这是续书的写法。第二
种是属虎的人遇到了兔年,或属兔的人遇到了虎年,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曹雪芹想用
它说明什么深刻的道理?却又没道理可挖。第三种则认为影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交替
,康熙死于虎年,雍正继位后,在兔年改了年号。如果是这样,那么声称不敢干涉朝政的
曹雪芹,小心翼翼地避开文字狱的曹雪芹,岂不成了成心往老虎嘴里探头了?第四种则采
取脂砚斋早期抄本己卯本的“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都是凶恶的动物,这两种凶恶的
动物象征著两派势不两立的政治势力恶斗。而贾元春就死于这种斗争中。
我觉得第四种解释比较有可能。对隐晦地描写虎兕相逢,小说有过伏笔:王熙凤曾梦到娘
娘来找她要一百匹锦,却并不是元妃来要。这位并不是元妃的娘娘要贾府的锦,暗喻另一
派政治势力要夺取贾府的锦绣前程。王熙凤的梦可能预示另一位娘娘代表的势力跟贾府发
生争斗。当然,虎兕也可以指贾府和它的对立面。从前八十回看,似乎只有忠顺王府因为
蒋玉菡的关系而跟贾府有过矛盾。而跟贾府关系一直很好的是北静王。两位王爷间的争斗
会不会跟贾府败落有关?也有可能。但是从现存的脂砚斋各种评本中,贾府介入王爷之间
的争斗而导致衰亡,还没有发现明确的线索。
关于贾元春还有《红楼梦曲.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
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是说贾元春早死。她是怎么死的?就像《乞巧》预示的像杨贵妃,被皇帝赐死?
那么,她是在什么情况下,在哪里被赐死的?小说文本和脂砚斋的评语都没有透露。这支
曲子有的话很奇怪,比如“荡悠悠”,可以形容灵魂飘动,也可以暗示活人用白绫吊起来
在空中的形象,也就是说,元妃很可能是缢死的。还有“望家乡,路远山高”也令红学家
觉得费解。如果贾元春死在京城,贾府就在帝城之西,有什么“路远山高”可说?如果解
释为贾元春是在外地死的,那么,她是因为什么到了外地又是因为什么死的?这些疑点,
找不到任何线索。我认为,贾元春既然托梦嘱咐爹娘“退步抽身早”,说明她的死还不至
于马上株连家族,那么,她就不太可能是被皇帝赐死。这样一来,“望家乡,路远山高”
,既可以解释为宫门深似海,所以路远山高,也可以解释为已是阴阳两隔,路远山高。
对贾元春之死,有很多红学家做了很多推测。有一种推测是: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当
义军兵临城下时,皇帝知道柳湘莲跟贾宝玉的关系,就赐死了元妃。这是杨光汉教授早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来的“奇谈怪论”。类似的奇谈怪论这些年还不断地出现。有的
专家甚至于提出,正因为贾元春之死的政治性太明确也太危险了,所以畸笏叟才不把曹雪
芹后三十回涉及贾元春之死的内容传出来,也不把后三十回的残稿传抄出来。所以《红楼
梦》成了残稿。这样的推测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仅仅是推测,并没有过硬的文本依据。
脂砚斋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脂砚斋既然说是“通部
书”,那么就不仅是前八十回还包括后三十回,也就是说脂砚斋在看过全书后,发现贾元
春点戏是全书的大关键。而贾元春之死是贾府的大关键,但是贾元春到底是如何死的,脂
砚斋的评语曾经在关于贾元春的曲子边批“悲险之至”,它到底悲到什么程度,险到什么
样子。只能猜测。这可能是《红楼梦》最大也最有趣的谜。
贾元春之死有两点比较明确:
其一,贾元春临死之前用托梦的形式向爹娘嘱咐:贾府的荣华岁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家人
要早一点儿从官场退步抽身,避免家族覆灭的悲剧。
其二,贾元春之死可能突然发生。
贾元春的命运不仅表现在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画册、判词、红楼梦十二支曲的“
恨无常”,还表现在她送出的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是灰。
谜底是爆竹。爆竹在瞬间发出极大的声响和光亮,但是转眼之间就化为灰烬。这是贾元春
突然死亡,富贵荣华转眼即逝的暗示,也是贾府荣华转眼即逝的暗示。
[1] 编注:戏曲剧目。叙述战国时赵简子猎于中山,射一狼,将杀之,得东郭先生搭救,
后狼反欲为害东郭先生的故事。后明代康海、王九思、汪廷讷、陈与郊均有同题材的剧作
。后世用来比喻忘恩负义之人。
作者: mash4077 2020-09-29 15:11:00
据欧丽娟《红楼梦人物立体论》,相较于脂砚斋的见解,第11回凤姐点戏及第29回贾母点戏,皆暗示了贾府的整体发展与未来运势,故第18回元春点戏似也应就此理解始得其要,并取得创作策略的一致性
作者: jklight (老人) 2020-10-04 01:00:00
感觉又更了解红楼梦一些谈到一捧雪~会不会也是刘姥姥成窑钟子的伏笔
作者:
RoxanneC (Roxanne )
2020-10-12 17:11:00推
王熙凤跟平儿换位???古代降妻为妾是犯法的耶!!何况王夫人、王家都还在,怎可能由著女儿落此粗使丫头的地步且将王降为妾,那她生的巧姐也将成为庶出耶,不太可能
作者:
san122 (san)
2020-11-15 16:41:00这一本很好看,兼具考据、论述与科普,觉得比欧丽娟、朱嘉雯甚至白先勇、蒋勋的都好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