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tr1500 (小乖)》之铭言:
: 最近有空的时间会看一下张爱玲的红楼梦靥
: 里面有节录不少脂砚斋的脂批
: 发现脂砚斋满常写错字的 音误、形误都有
: 想起之前上欧丽娟老师的课 欧老师也曾说脂砚斋常常写错字
: 有没有板友对于这个问题有想法呢
: 我个人是觉得满有趣的:p
: 之前看了高阳写曹李二家、史景迁写曹寅和康熙的书
: 也爬了板上的文 还满赞同宝玉原型、脂砚斋可能是李鼎这个看法
: 而红楼梦并非写李家的故事 而是有故事人物的原型不断增删修改
: 甚至有加入作者其他创作(例如风月宝鉴)形成现在前八十回的模样
: 因为脂砚斋可能是李鼎的前提 让我对脂砚斋的错字更加好奇:p
: 希望有板友可以一起讨论:)
我说一点想法。
所谓的“错字”问题上,古人所用的字和我们用的字不太一样。
事实上如果你现今我们所说的正确字,也历经了许多次大幅度的变化。
譬如民国初年很多作者都把“底”=“的”
(如果你看许地山的落花生,好像就有这样的状况),
或者把“祇”=“只”。
但现在底就是底,的就是的,只、祇也不通用了。
所以现在我们说的音误形误,当时未必。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原因,
在于现今的红楼梦不管是文本或批注,
都不是原本曹雪芹手写的版本,而是后人传抄。
以前啊,印刷书还是比较少见的,像这种小说,
都是谁家有一本,其他家就借来抄,难免有手误的状况,
还有一种可能是,到了后期,有些人想要用传抄来赚钱,
最快的传抄方法怎么做呢,就是一个人用念的,其他人用手写,
一人唸,多人写,速度就快了,但这样的错误率就会更高,
只要抄写者的程度稍微差一点,各种理解错误都可能造成错字。
所以现在留存的不同版本错字,或者有些章回名的差异性,
极有可能是当时传抄时造成的错误。
因此其实很多研究学者都把研究工作放在比对上,
试图从这些比对中去还原原始版本的样貌。
(后面讲脂砚斋的一段我写错了,张冠李戴,
把脂砚斋和畸笏混乱,为了避免误人,赶紧删掉。甚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