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说1990年代算是台湾比较偏向均富的年代,那么,
2000年代初期(2000-2005)便可称作均贫年代.
为什么那个年代是均贫年代? 因为当时卡在网络泡沫化,911,SARS,
别说失业率窜高一般人民消费力衰退,就连企业也不敢随便加大投资,
有钱人的消费也跟着保守,通货紧缩,打折减价,是那时后的写照,
现在是万物皆涨,那时却是万物皆跌,不管原物料,房价,股价,乃至生活必需品尽然,
薪资也跟着冻涨,不过那个时候却没有像现在如此仇富,阶级对立,
贫富差距不像现在如此之大,可能是当时民众生活还能过得去,
买名牌奢侈品的人也不像现在那么多吧,所得虽然不高,但物房价没有涨,
民生必需品没有涨,反而动不动就有打折特惠活动,马路上名车跟现在比起来只有1/3
应该说生活务实得过还是可以支撑,所以民怨就算有也不多吧,
只是跟1990年代每年所得提升的状况相比有差,多少不习惯吧.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果然不是没道理的,
只要生活过得去,没有太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就算是收入少,
资源少,人民还能随遇而安(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情况是好的,
毕竟通缩一直存在的话最怕的是经济危机再爆发)对比现在的生活压力大增,
贫富差距恶化,这也难怪人民不满的声浪会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