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广场》症结在横跨84年这群“第三类军公教”
2016-08-17
◎ 桂竹青
所谓拖垮国家财政的军公教年金到底是怎么回事?很简单,军公教可分成三类。以教师为
例,民国84年为分界。
第一类:84年以前退休者,完全适用18%旧制。18%是民国49年由铨叙部和财政部制定的方
案,原是针对公务员薪水偏低,而国库资金并不充裕,因此鼓励公务员领取月退俸,希望
公务员把退休金放在台湾银行,让国库有多点钱调度。后来国防部和教育部跟进,生成“
军公教”这个总被放在一起的名词。
这类人现在大概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以他们当时的薪资水平加上18%优惠存款
,领不了多少,故造成争议的不是这群人。
第二类:84年以后才任职的,完全没有18%,只适用新制,也就是中、青一代,年纪落在
四十多岁以下,年资最多才二十几年,离退休还有段距离。这群人是自己缴的退抚金以后
都不见得领得到,还要无辜跟着被骂、被抹黑的一群。
第三类:横跨84年的这一群,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因为84年以前的年资适用18%旧制,
84年以后的年资适用新制,且18%优存的本金会随着调薪变大。这群人同时适用新旧两制
,江湖传言退休领的比在职时还多,指的就是这一群里的“一部分人”。
为什么会说一部分呢?因为要看旧制和新制的比例多少。大多旧制,只有少部分新制,那
和第一类没太大差异;若只少部分旧制,大部分还是新制,那和第三类雷同。若是新旧制
比例差不多的,那就很可观了!而这群人大概落在六十岁上下,且为数不少。
可见第三类才是年金制度问题的症结,如果要改,应是针对这类人去改,这也是现仍在职
的军公教支持改革的原因。无奈第三类正是目前把持朝政、位高权重的年金改革主导者,
当然极力维护自身权益。“是否溯及既往”与“不应有针对性”成了最关键的难题。若溯
及既往,恐殃及早期贫苦的第一类;若不溯及既往,那就势必牺牲第二类的现职,将“多
缴、少领、延后退”的重担悉数落于中、青代肩头。若只在病灶下药,又会被第三类质疑
具有针对性。如此一来,不只是军公教和劳工的职业别对立,连军公教本身都会世代对立
了。
年金改革是放眼将来、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必要之恶,这点军公教多半已有心理准备。只希
望某些拥有话语权的人不要用误导的手段将其污名化,制造仇视、批斗的氛围来贬抑全体
军公教的尊严,忽视实质的公平正义,这才是军公教真正在乎的。(作者现任国中教师,
台南市民)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22480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不过我认识一位退休国中老师,54年次,月退7万五。
我本身就是国中老师,我所认识月领7万元以上的退休老师应该是分布在五十岁至六十五
岁之间,而且数量很庞大。不是如文中所说这群人大概落在六十岁上下。
其实除了第三类军公教,需要改革的还有:
1. 党职并公职
2. 司法官、检察官所得替代率超过百分之一百
3. 政务官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