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下的不好,因为问题可能有点怪…
小弟今年初从一间快倒掉的私立科大休学
想说拼拼看牙医,但时间实在太紧迫加上没有考过指考
物化生扫过一遍就糊里糊涂地上战场了
八月放榜后决定进入重考班,于是选择了儒林6F 目标放在明年指考
进班时发现班上几乎都是顶大休学或是前三志愿的学生
本身基础差加上脱离高中教材有段时间
所以我每天晚自习的时间就是单纯复习老师上过的东西
但我常常发现附近的同学超前进度或是另外写题本
而我光是要把老师上课的内容消化,加上完成后面的习题,都觉得吃不消了
让我觉得压力有点大 很怕跟不上进度
起初跟导师聊过之后采的策略就是跟好进度,且心态上不要太在意小考排名
所以也都没有特别准备周考或是段考范围
但这周段考排名出来还是有点在意
栋排名落在100多,起初是有点意外,后来想想又觉得这份成绩不太踏实
每次写儒林的考卷的都有一种虚无,刚刚到底写了三小的感觉
尤其是数学这一科,运气好拿了8X分
段考当下只觉得这些题型在讲义上好像都练习过
没有达到陈颖老师讲的 去思考整个题目的核心概念 摸清整个题目的解题脉络
而是理所当然地写下算式画上答案卡
事后跟邻居讨论这件事时,我才惊觉
原来他们在写题目时,思考的方式跟我大不相同,能够很精辟的剖析题目,或者从各种不同的观点切入
这个问题可能很抽象,我觉得自己在“学习的本质上”有点抓不到重点
感觉熟悉了题型与技巧,却不能以宏观的角度剖析整个课程内容
我该用什么方法改善这种困境,该找战友适时讨论激荡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