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转录] “入中”情切的迪士尼、拼凑主义的《花

楼主: vikk33 (陈V)   2020-09-09 15:08:27
※ [本文转录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VM7z9sS ]
作者: vikk33 (vikk33) 看板: HatePolitics
标题: [转录] “入中”情切的迪士尼、拼凑主义的《花
时间: Wed Sep 9 15:07:51 2020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入中”情切的迪士尼、拼凑主义的《花木兰》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d52MV6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立场新闻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多年之后,历史老师(如果还有)教授国际形势在 2020 年前后大变,大概也要援引迪士
尼的《花木兰》作为例子。如果没有香港,没有中美脱钩,《花木兰》大概只会是迪士尼
复刻经典的失败例子、一出不好看的电影;但正是在这个时间节点,《花木兰》被网民抵
制,变成怒火年代的“牺牲品”。
刘亦菲撑警言论只是表象,迪士尼拍这出戏,本来就是完全瞄准中国市场,表达出“入中
”和参与“新世界秩序”的渴望。正如荷里活在 1930 年代封杀《大独裁者》、与德国如
胶似漆的情况。就算刘亦菲没有出口撑警,反对者也会找到理由抵制。因为迪士尼“入中
”情切,已经被打上天朝同路人的烙印。而外界也发现,真人版《花木兰》拍摄有跟新疆
官方合作,片未也有鸣谢。在这个背景下,你想表达什么女力觉醒、自我成长,在外界看
来就一律显得伪善。
2019-2020 又是一个跨国反抗运动此起彼落、彼此串联的年代,抵制之风由香港传到台湾
,又传到正在反对泰皇体制的泰国;感受到“东方威胁”的欧美人亦自然顺道响应。
况且武汉肺炎袭击过后,打乱全球上映节奏;中国人尤其要过紧日子,今年还有水灾;今
日的中国,跟迪士尼打算“入中”时想像的中国,已经完全不一样。迪士尼的“入中”梦
,提早梦醒。《花木兰》的历史定位,将由一套寻常烂片,变成“一套不幸赶上中美脱钩
、武汉肺炎、中国水灾、一心取悦中国观众 — 但连中国人都不觉得好看,更得罪反中群
众的烂片”。
评论界开始讨论,为何重拍《花木兰》在鬼佬眼中被视为能卖给中国的人情、是一个能够
吸引中国观众的“中国故事”?花木兰是“中国人”吗?如果《花木兰》不是上映于中国
笼罩的当代,没人会在乎“花木兰的非中国性”。我们用自己的意志去制造过去的历史,
因此有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木兰的诠释史亦然。
迪士尼鬼佬版本的花木兰,就将事情简化为“皇帝”(the emperor)和柔然可汗的战争
史诗,而花木兰也“入中”,最后拯救了中国皇帝并杀死前来复仇的柔然可汗;但事实上
,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起自北魏,而对抗柔然也是“原著”所有,但花木兰
原著的“克汗大点兵”,那克汗也就是北魏的汗,花木兰是加入北魏军去打柔然,她服务
的不是中国皇帝。“原著”中段,木兰得了战功,是“可汗”问她要什么赏赐。
在那个年代,“中国”由几个民族所占领,中国人叫做“南北朝”。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拥
有华北,北魏的南边由东晋遗民 — 即当时的“中国人 / 南朝臣民”— 控制;北魏的更
北面则是柔然控制,即北魏面对至少两条大战线。北魏人认为柔然是蛮族;而南朝人又认
为北魏是蛮族。事实上鲜卑人和柔然人,都是东胡族分支出来,来自西伯利亚。所以有说
花木兰是蒙古人 ,不尽然正确,但比起“花木兰是中国人”来得接近。
花木兰的原型可能是正统鲜卑人,也可能是鲜卑化的汉人;“代父从军”这一点就很有趣
,鲜卑人即使入主中原,仍有游牧民族的母系遗风,女人比较可能做军人和政治家,这到
了鲜卑入主之后的李唐初期,可以出到武则天,而武则天称帝之前就已经被尊为“圣母神
皇”,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就不是巧合。花木兰是传说版的武则天,武则天即为现
实和皇族版的木兰。
花木兰很可能是鲜卑人,或深受鲜卑文化影响的北汉人,是一个在乱世中建立过军功的传
奇人物。《木兰辞》的作成年份,据说是由北魏到唐朝之间。隋唐是“胡汉融合”的世纪
,在此一传说流传的过程,正是鲜卑人逐渐放弃草原游牧文化,过渡到大陆农耕文化,也
就是逐渐走向“父权”的时候。因此一个女英雄的形象,也逐渐被装入“父权”的叙事结
构。怎么解释一个女英雄的起源故事呢?那就说她是为了代父从军吧。胡人之间的混战,
被镶嵌入深具汉人风格的“孝顺”主题,最后成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中式
故事”。
《木兰辞》最后说花木兰重新换回女装,由男子“恢复”为女性;而盛载这个创作的历史
阶段,其主题恰巧相反;东晋灭亡之后,大陆的主题是“遗忘”。鲜卑人不要“恢复”自
身,而是要遗忘自己的蛮族根源,改为拥抱大陆的农耕制。所以通过书写花木兰,鲜卑化
的汉人,或汉化的鲜卑人,留下一个自身烟灭和改宗的隐喻。
故此花木兰的“原著”本来就充满大遗忘的遗迹。既然鲜卑女英雄也被改为“代父从军”
,那找身材娇小的南方小圆眼演员饰演花木兰、说花木兰是为“皇帝”(而非“汗”)效
力,也是一种常见的、取悦中国观众的中原中心史观。如果“忠于原著”,说花木兰是鲜
卑女英雄去打柔然,可能会令蒙古人、某些俄罗斯人感到亲切,但中国观众就会觉得是一
班“鞑子”在混战,毫无投入感,看得深则会觉得不舒服 — 原来我们的传说,是别人的
传说。
当然,始终有很多中国人会说,花木兰是中国文化。在网上看到有人说:
……在中国人中,现在还要纠结、辩论花木兰是真是假,是汉人是鲜卑还是什么人种,也
比较好玩、天真。当然,现在有个别人士希望瓦解“中国”及“华夏文化”,也是处心积
虑。不过,这些终究是没用的。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人在继承,是汉字书写的典籍,就
连花木兰祠,都是汉人建立的,也是汉人在守,华夏文化的所谓博大精深,就是如此。博
大精深的让一些人咬牙切齿不知所措,用汉字汉语来瓦解华夏文化,想想就有点滑稽。
这里就是“汉化”概念的吊诡和聪明之处,是文化帝国主义。因为鲜卑语失传了,只有汉
字留下了纪录,所以鲜卑“也是中国的”。然而如果用这个标准,那今日《花木兰》是英
语对白,那是否盎格鲁—撒克逊人在继承花木兰呢?比较博大精深的会不会是盎格鲁—撒
克逊文化?虽然花木兰是烂片,但说到底都是美资,也是大制作,那花木兰其实应该纳入
英美流行文化多一点?如果这是荒谬的,那么在中国大陆几千年来出现过的东西都纳入“
中国文化”,也是荒谬的。因为“大杂荟”里面,总有东西是互相矛盾、互相毁灭、互相
厮杀。
就像历史人有时会说的笑话:如果日本在 20 世纪侵华成功,他们就会推动日语教学,之
后的华人也会自认为日本人,并认为那场战争只是“华夏民族之间渐次融合”;日语也是
华语,日皇则是我们遗失了的圣王,大东亚共荣圈成立一刻,不只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我
们认祖归宗的欢乐一刻。
至于“用汉字汉语来瓦解华夏文化”,其实几百年前日本人就做过了。例如山鹿素行的《
中朝事实》,1669 年成书,以文言文写成,论证日本才是真正继承“中国文化”的大国
,而且也没有异姓革命,一直是天皇一脉统治,所以日本是“中朝”,西边的大陆已沦为
蛮族。在现代看来,这也是离不开“中国中心主义”的框架,更疑似是军国主义的先声。
不过“用汉字汉语来瓦解华夏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一向是常见的。就像日本人也用筷子,
但日本人不是中国人。
现代中国人在花木兰那个问题的“蛮族性否认”,其实跟现代发生的民族悲剧一样。每个
古老的地方,都出现过种族屠杀或文化灭绝,分别只是灭绝者的后代是否认知曾经的做法
有违常理。上天有“好生”之德,给予各种生物自行演化的宽容;耶和华拆毁了巴别塔,
混乱所有人的口音,令每一个国族不会被人为强行统一起来。加拿大、美国、澳洲甚至台
湾这类地方,很早就认知到自己今日的繁荣,与原住民的锐减乃至灭绝很有关系,所以表
面上还是承认自己是占地者,给予“原住民”一定的特权和保育资源。
现代中国的分别是,他们就算知道历史上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官方也承认现存几十个“少
数民族”,他们对“非我族类”还是缺少必要的愧疚,甚至满怀敌意。对于被烟灭了的文
明和民族,他们不觉得可惜、没打算补偿,今日在蒙古还是要强推汉语教育,他们认为这
是正义的,是中国“多元一体”国族内容的混血和扩大,是一种中国式的“昭昭天命”。
作为基督教思想出来的帝国,欧美在杀人之后,会有一点点罪恶感和反省传统,之后形成
反对“白人霸权”的自由派和左派。中国是没有什么自由派的,他们有一些会要求民主,
但你问他们香港台湾新疆西藏蒙古问题,他们还是会跳起来说,这全都是中国人,大家应
该命运与共,听候宏大叙事的发落。
所以刘亦菲的话很难听吗?我不觉得。她只是说一个“中国人”应该说的话,就像中国的
民主人士,也少有“作为特权阶级的反省”。事实上中国民主派追求的,经常是“没有皇
帝的帝国”,也就是继承大清的疆土,是合法的、应然的、本来就该如此,只是改革后给
民主派掌权,给人民投票就好。所以对大部份人来说,再“开明”都好,中国都只有民主
问题,而没有民族问题,这种民主进路,正正反映他们深沉的帝国主义,超越政制上的民
主与专制之争。
4.附注、心得、想法︰
中国
从一开始就是梁启超为了保皇而创造
的政治迷思
革命党为了政治收割
把他拿来用
最后把一堆东抄西抄古今中外的论述拼凑出来
只剩下列强之下一丁点不值钱的被害妄想搞出的
所谓恢复盛世的伪民族主义
只能等待下一轮征服与清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