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台湾经济发展依赖中国的五大迷思 (上)

楼主: deepdish (Keep The Faith)   2016-04-28 03:48:59
【转录来源】民报
【文章标题】台湾经济发展依赖中国的五大迷思 (上)
【完整内文】2015-08-21 11:30 [完整介绍] 王涂发
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校区经济学博士。
现为台湾经济研究院顾问、新台湾国策智库顾问、国立台北大学经济学系(所)兼任教授。
曾任国立台北大学教务长、经济学系(所)教授兼系主任、行政院政务顾问、
第六届立法委员(经济及能源委员会召集委员)、台湾环境保护联盟总会会长、
台湾教授协会会长。
研究专长为产业关联分析、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环境经济学、
台湾与中国经贸关系。
论文发表于国内外著名期刊、论坛。
台湾经济发展依赖中国的五大迷思 (上)
以“自由化”之名,反对限制与管理对中国的投资与经贸交流,
只是为了要连结中国的借口而已。
(图:网络资料)
http://image.peoplenews.tw/news/653bb0a8-d652-42bb-8acc-6e6a18ed8d29.jpg
最近主计总处公布最新经济预测,今年经济成长率下修至1.56%,创六年新低,
“保二”(全年经济成长率2%以上)破功。
对此,经济部长邓振中表示原因在出口;
而出口差则是因为国际景气,变化由不得人,也不易用短期措施很快改善。
马政府治国无能,却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只会归咎于前朝或卸责于国际,
而不知自我反省;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际景气趋缓对我国经济成长固然有影响,但并非是造成台湾经济衰退的关键因素。
台湾经济每下愈况的病根,在于经济结构出了问题,产业升级缓慢:
经济成长过度依赖出口、出口又过度依赖中国市场、以及生产模式过度集中于代工生产。
追根究底,最大的症结乃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中国。
当中国采取进口替代策略,促进“红色供应链”崛起后,
台湾产品不仅在中国市场逐渐被取代,
在美、欧、日等国际市场上也同样遭受被中国产品取代的危机。
因此,当国际景气趋缓时,台湾的出口便会受到双重打击:
一方面是国际需求减少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是国际需求减少导致中国出口成长减速,
而间接影响台湾对中国的出口,加上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逐渐取代台湾产品的冲击。
台湾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中国,实源于下列五大迷思:
(一)自由化之迷思、
(二)全球化之迷思、
(三)政经分离之迷思、
(四)敌友不分之迷思、
(五)降低成本之迷思。
分析如下:
(一)自由化之迷思
有些人(包括鼓吹“一中市场”与“大胆西进”论者)
主张连结中国来发展台湾经济的理由是,台湾经济发展必须走“自由化”的大道,
经济事务应交由自由竞争市场去处理最有效率,
政府对经济事务的任何限制或管理都是不必要的,
对中国的投资与经贸交流之限制与管理也是没必要的,都该松绑。
这个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却是患了自由化的迷思。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
在其“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提倡自由经济,
说明自由竞争市场透过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调整供给与需求,
市场将会自动达成均衡,并且达到社会福利最大的境界,
一直被后世引为追求自由经济的范本。
不过,亚当斯密也特别指出,
只有在明确的制度规范条件(即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下,
自由竞争才能导致最佳的结果。
同时,亚当斯密也认为政府有维持国家安全保障、
健全司法行政制度及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等三项重要任务。
因为这三项都具有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所以政府有必要介入。
但后世崇尚自由经济者往往只强调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功能,
而忽视亚当斯密所指出的
“政府负有维持国家安全保障与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条件之任务”。
开放企业赴中国投资是外部性最明显的例子。
因为中国不论在外交或国际经贸场域上皆强烈打压台湾,若未考虑到此外部性效果,
一味以“自由化”为由大幅开放企业赴中国投资,壮大中国经济,
将会伤害到台湾的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
经济安全与国家安全一旦不保,何来自由竞争可言?
更何况中国并不是一个自由的竞争市场,
中国国营企业与中国政府所扶植的企业对其市场之影响力相当大,
且各级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干预又多,自由经济根本就不适用于中国。
以“自由化”之名,反对限制与管理对中国的投资与经贸交流,
只是为了要连结中国的借口而已。
(二)全球化之迷思
主张连结中国的另一个理由是,台湾国内市场有限,经济发展必须走“全球化”的路线;
现在中国崛起,台湾要“全球化”就必须作为接轨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或是作为世界各国进入中国的“门户”。
这种理由说穿了,就是认为台湾要“全球化”须先“中国化”。
这种理由的落实,导致台湾的投资及出口都过度集中于中国;
是假“全球化”之名,而行“中国化”之实,完全不利于台湾的“全球化”布局。
目前台湾对外投资超过八成集中在中国,对中国出口约占总出口的四成,
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重已超过53%,
且绝大部分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生产的比重已超过在台湾生产的比重(47%))。
此种现象显示,无论是投资或是出口,台湾都已经过度依赖中国。
此在经济上几乎等于“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国)里”,经济风险非常高。
中国打个喷嚏,台湾就可能重感冒!
例如,2008-09年全球金融风暴,导致中国出口萎缩,
连带造成台湾对中国出口大幅衰退,更造成2009年台湾经济衰退1.9%,
创下六十多年来台湾经济表现最差的纪录。
真正的“全球化”,是应该就对外投资与进出口进行全球布局 ,
而不是集中于任何单一国家(如美国、日本或中国)或地区(如欧元区或东协)。
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与出口比重,
都应参考其购买能力(以各单一国家或地区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来衡量),
不宜超过25%。
准此,对中国的高度依赖,显然是在进行“中国化”而不是“全球化”。
(三)政经分离之迷思
主张连结中国者并非不清楚中国在政治上无时无刻不想要并吞台湾,但他们却认为,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上竞争激烈,台湾必须本着“政经分离”原则,
与中国在经济上分工合作(垂直分工),研发在台湾、制造在中国,
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才能提高竞争力,赚全世界的钱。
“大胆西进”论者即主张政经分离,要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
马政府与中国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推动“一中市场”,
也是自欺说是纯经济事务,要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
然而,理论上是无法政经分离的,早期的经济学就称为政治经济学,
因为任何经济政策都是政治性的决定;
经济学上的通货膨涨、失业…等经济问题,也是任何政府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而在现实世界里,也根本不可能政经分离,
如是否要参与任何国际经贸组织也是政治性的决定。
何况中国一向非常明确的在经济统战上,
对台湾采取“以商围政、以民逼官、以通促统”的策略;
而经济统战只是为其政治上并吞台湾的工具而已,根本不可能政经分离。
中国与马政府签署ECFA就是本着先经济(整合)后政治(统一)的原则;
他们认为,一旦经济整合成功,政治统一就自然水到渠成。
而在国际场域上,
台湾要与世界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或加入任何国际经贸组织,
中国必定百般阻挠,更没有任何政经分离的空间可言。
因此,要本着“政经分离”原则,与中国在经济上分工合作,完全是一厢情愿,
昧于事实的想法。
【转录连结】
http://www.peoplenews.tw/news/653bb0a8-d652-42bb-8acc-6e6a18ed8d29
【转录心得】这篇应该讲的很清楚了,最近新闻也有看到,
景气灯号连10蓝,已超越金融海啸时期,很明显就是过度依赖中国的结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