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觉醒,先以求跟上台独前辈的程度自勉之,
无自我思想解殖,何谈台独解殖,何谈觉醒?
以下转自《极光电子报》〈这些人欠老台独一份敬意与歉意〉 [格瓦推]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28995326.html
July 8,2014 10:24
这些人欠老台独一份敬意与歉意 [格瓦推]
壹,一份罗织罪名的文件
旧世代为了过去而主张台独,新世代为了未来而主张台独。
旧世代为了悲情而主张台独,新世代为了希望而主张台独。
旧世代为了民族而主张台独,新世代为了民主而主张台独。
这段怵目惊心的宣言出自《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注一) ——发表于1996年,由
亲民进党的年轻世代(约1960年代中后期到1970年代出生)所共构。虽然该《新世代纲领
》在当年并未成为独派共识,但《台湾前途决议文》所标志的台独意义的转向(从“建立
新国家、制定新宪法”转为“拒绝PRC并吞”),以及老台独(反ROC殖民的建国派)所背
负的莫须有污名,都不脱离《新世代纲领》的范畴。
“台湾=中华民国”的便宜行事,在台独声浪看似高昂的今天,不断巩固殖民
政权的正当性;不向ROC体制妥协的老台独(或可名之为台独基本教义派),至今仍被部
分所谓务实台独、新世代台独鄙薄为充斥仇恨、煽情、排他的偏狭国族主义。种种发自“
台独”阵营的对解殖运动的否定,一言以蔽之,被殖民而不自知或被殖民体制所同化的
ROC本位尔。《新世代纲领》固然必须被批判,但台独的主流失格为ROC本位,只能说与该
纲领声气相通,却不能全然归咎或归功于斯。不过因近20年来,ROC本位对解殖式台独的
判决:囿于过去、徒具悲情、族群沙文,皆已罗织于《新世代纲领》,故引为起手。
贰,ROC本位的判决
何谓老台独?界定的标准虽莫衷一是,但可确定的是,年龄并非划分台独新旧世代的充分
条件。以《新世代纲领》的指控为线索,老台独可被如是定义:“以台湾国族主义为核心
,主张建立新国家、制订新宪法的解殖式台独”。在与该纲领同声相应的部分台独新世代
眼中,老台独路线过时、价值低落。他们认为:
1.自1996年起,“台独运动从一个在内部对抗国民党的运动,进入新的阶段,成为一个全
台湾一致在外部对抗中国与国际压力的运动。”(注二) 所以追求解殖建国、正名制宪者
,必须对ROC偃兵息甲,一致对外。
2.老台独耽溺于过去、悲情,并主张撕裂族群的台湾国族主义,故与“未来、希望、民主
”断裂甚至冲突。
ROC本位是决定性因素。《新世代纲领》无视甚至敌视老台独否定ROC的解殖运动,假中国
威胁之机,行缴械之实,粗暴乡愿地以“拒绝PRC并吞”对台独进行排他式的、跛脚式的
诠释(“反ROC殖民”与“反PRC并吞”从此不能两全),这是《新世代纲领》及其从众抹
黑老台独的心法。他们不只因ROC视角而否定解殖路线,亦因ROC视角而将台独旧世代重视
历史、坚持正义、反抗殖民的人文精神扭曲为囿于过去、徒具悲情与族群沙文。这种反解
殖的ROC本位、只剩下拒绝PRC并吞的台独,不只影响了民进党,还透过媒体与教育散落在
高喊“我是ooo,我主张台湾独立”的年轻世代。
本文的工作,即在于推翻ROC本位对台独旧世代与解殖式台独的判决。
参,老台独,独之时者也
1.“反对ROC殖民”与“反对PRC并吞”两全
“独立”的基本诉求就是主体性的建构,拒绝被殖民、被边陲化、被他者化。所以反ROC殖
民的台独,在面对中国的帝国野心时,当然会是反PRC并吞的台独;亦即,台独是在内部对
抗KMT-ROC体制的运动,同时也是在外部对抗PRC并吞的运动。
解殖派的老台独不会因为对抗ROC而降低对PRC的反抗,甚至,当台湾摆脱ROC体制(含国号
)后,可以斧底抽薪地让中国并台不具有内战意义的暧昧空间,纯粹是国际问题。所以解
殖式台独不只有对抗ROC的意义,亦有对抗PRC的意义;“反对ROC殖民”与“反对PRC并吞
”不只可以并立,也应该并立。
倒是ROC本位者趁PRC威胁之机欲将解殖派缴械,同时昧于ROC体制有利于PRC以“一个中国
”之名并台的逻辑,两造护台的诚意、智识的优劣,高下立判。即使有极少数ROC本位者因
为无法接受老台独否定ROC的主张而宁愿PRC并台,责任岂在老台独?
2.解殖式台独所追求的是高贵的人文价值
《新世代纲领》将老台独与新世代所追求的价值对立:“为了过去vs为了未来”、“为了
悲情vs为了希望”、“为了民族vs为了民主”,褒贬之间,显而易见。这类指控除了犯下
“两造必然对立”的逻辑误谬之外,也流露出他们对“过去、悲情、民族”理解的肤浅。
a.对历史的重视
在殖民与解殖民的战场中,历史的诠释与史观的建立,是必争之地。对历史的认知相当程
度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理解世界(包括其自身处境),只有不知人文为何物者,才会轻贱吾
人对历史真相与诠释的念兹在兹,并荒谬地将之与“发展未来”对立。
解殖运动关注台湾史的建构,并非试图在取消中国史观的霸权之后,以独厚特定族群的沙
文史观代之,而是以斯土认同为主体,建构在地的历史叙事。
在处理历史课题之际,经历威权统治(含大屠杀)的台湾,必定要面对历史记忆的问题。
一个有人文厚度的社会,必须以人道精神评价与保存历史记忆。历史记忆的正义,能阻止
政治权力对人性与人文价值的持续扭曲。(注三)
对斯土斯民缺乏历史关怀者,充其量只是一群浅薄的经济动物,如何可能建构一个深具人
文的社会?如何可能避免悲剧再现?所以,对历史的重视,不但标志着解殖运动的人文关
怀,亦是社会朝向文明前进的砖垒,是未来之所系。
b.对正义的坚持
被殖民的悲情从来不与独立建国的希望对立。悲情所为何事?为国族认同被剥夺而悲、为
记忆所系之处受歧视与压迫而悲、为历史记忆被扭曲而悲、为转型正义遥遥无期而悲。这
种缘于正义与人道的悲情,是解殖的希望之所寄。徒有悲情固然不足以成事,但殖民苦难
既然持续,缺乏悲情的独立运动如何可能?
置诸台湾解殖运动的脉络,悲情并不同质于仇恨,其目的不在以牙还牙的同态报复,而在
对正义的坚持:对过去的不义拒绝遗忘,对现在的不义拒绝乡愿。为何在看似民主化的今
日,悲情仍未消解?因为我们对基本正义的推动,是如此地艰辛、如此地备受质疑。鄙视
此悲情的ROC本位者,是认同因素所致?抑或正义与人道的匮乏所致?
c.对殖民的反抗
ROC体制是无法完成土著化的歧视性体制;以中国国族主义为中心而划分地位阶序(含资源
分配),是其殖民台湾的重要原则。综观二战后世界殖民地独立风潮,所有解殖成功的案
例,皆以在地国族主义为旗帜向殖民势力进行斗争;若缺乏以本土认同对抗殖民者认同压
迫的国族打造,国家正常化如何可能?包含政治民主化在内的国家打造,若忽略了社会团
结与社会凝结(social cohesion)、以及凝聚社会集体基础的“正当性”(即国族打造)
之经营,依然会导致治理失序的“国家失败”。(注四)
作为解殖式的台湾国族主义,其所对抗者,是殖民统治团队的认同霸权;所争取者,是国
族认同的在地化与平权。解殖式的国族主义既然发轫于受压迫者欲争取平权,为何不能与
民主运动相容?透过民主机制,以台湾国族主义为核心的台独运动可以是一场平权运动。
台湾国族主义的集结,是让解殖式台独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国族主义不必然导向法西斯
甚至种族主义。台湾是个族群多元的社会,理想的台独主张,必须扬弃以原初(尤其是血
缘)论国族的部族国族主义(ethnic nationalism),定锚于土地认同与民主精神结合的
公民国族主义(civic nationalism):国家由公民主动参与,产生全民意志而取得法统,
人民不论原初,共享共构共和国的制度与价值。(注五)
即使早期的台湾国族主义思想曾以血缘论证台湾与中国的民族区别,如廖文奎的“混血民
族论”(注六) ,但应被置诸“弱者反抗外来政权”的脉络予以同情及肯定。血缘论或部族
国族主义的风险,在于强势阶级据之发动对弱者的压迫,而不在于弱势阶级的自救,吾人
不应不分脉络一体非之。(注七)
http://pcdn1.rimg.tw/photos/4490167_qjxi98p_s.jpg
左起:史明、王育德、黄昭堂
来源:网络
而史明、王育德、黄昭堂等台独前辈的台湾国族主义,皆排斥以血缘界定台湾国族:史明
与王育德皆以地缘因素与殖民地受压迫的共同命运,论证台湾国族之形成(注八) ;黄昭
堂甚至为了避免与血缘论混淆,以“那想那利斯文”(ナショナリズム)取代民族主义一
辞,主张以土地与国家认同来定义台湾人。(注九)
部分台独新世代将台湾国族主义与法西斯、种族主义进行过度联想,动辄冠以排外、沙文
、狭隘的污名,甚至以之为民主的对立面、台独的负债。网友蒋化慈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是一种长在殖民主义土壤上的进步花朵,一种以ROC文化垄断现状为想像‘福佬沙文主
义’之知觉基础的取缔预备犯逻辑。”(注十) 他们必须省思:是否未对老台独所倡议的
台湾国族主义进行脉络性地考察?是否错以为国家打造可以欠缺国族打造(
State-building without nation-building)?是否忽略了缺乏认同转型的解殖运动从未
存在的事实(或许对ROC本位者而言,毋须认同转型)?
过去与未来的对立、悲情与希望的对立、民族与民主的对立,这类恶意或无知的操作(将
解殖建国与普世价值对立)至今仍常见。(注十一) 《新世代纲领》对台独旧世代的描绘
必须被批判与修正。以台湾国族主义为核心,推动建立新国家、制订新宪法的台独前辈,
他们的主张既充满历史感又具备时代性:一方面唤醒缺席四百年的在地国族意识,一方面
避免因为ROC内建的中国之名与史观而利于PRC并台。或许可以如是形容他们的理念:
不是囿于过去,而是对历史的重视,也是未来之所系。
不是徒具悲情,而是对正义的坚持,也是希望之所寄。
不是族群沙文,而是对殖民的反抗,也是民主之所立。
肆,结语
基于对前辈的尊重,不论是《新世代纲领》或部分台独新世代,都肯定老台独的牺牲奉献
;但这种敬意,若伴随着“否定其主张,或否定其主张的现在性与未来性”,其诚意就必
须透过检视其否定是否合理来判断了。
综上所述,老台独的建国主张,及其所追求的人文价值,不只绝非ROC本位的台独新世代
所指控的囿于过去、徒具悲情、族群沙文;更进一步对比,老台独的解殖路线,与新世代
的ROC本位,何者更能让文明的未来、独立的希望、民主的完善成为可能?道不同不相谋
则罢,若批评来自无知,则如仰天而唾,不可不慎。
我们不只应对老台独过去的牺牲奉献致敬,更应为他们的真知灼见致敬,他们是可敬的建
国志士兼知识份子。至于那些在知识与价值品味上鄙薄老台独的台独新世代,除了欠老前
辈一份真诚的敬意,更欠一份深深的歉意。
注解:
(注一)
《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全文及相关资讯:
http://ppt.cc/heQ4
(注二)
《台湾独立运动的新世代纲领》第六条。
(注三)
请见拙作〈历史记忆的人道精神〉,
连结:http://ppt.cc/HEtq
(注四)
新一〈台湾“国家失败”的探问与求解〉,
连结:http://ppt.cc/ojjg
(注五)
请见拙作〈台独作为解殖式的公民国族主义〉,
连结:http://ppt.cc/iDo~
(注六)
颜贝瑜〈在本土认同与普世认同之间选择——从廖文奎到廖光生的中国观〉,p 67-68,
连结:http://ppt.cc/NvSc
(注七)
请见拙作〈当被压迫者被视为压迫者时——两种民族主义在台湾〉,
连结:http://ppt.cc/qSN2
(注八)
黄昭堂〈战后台湾独立运动与台湾民族主义的发展〉,
连结:http://ppt.cc/1Lcf
郑光勋〈史明心灵世界初探——追溯一个台湾民族主义者的形成过程〉,
连结:http://ppt.cc/jFro
王育德〈台湾民族论〉,
连结:http://ppt.cc/79IX
(注九)
黄昭堂〈战后台湾独立运动与台湾民族主义的发展〉
张炎宪〈台湾独立建国运动的典范──黄昭堂〉,
连结:http://ppt.cc/f7Db
(注十)
引文摘自蒋化慈FB,
连结:http://ppt.cc/F7-9
(注十一)
如姚人多:“年轻人重新定义‘台独’。...这条路线由新的人发起,用一套新的表达方
法,甚至连语气都跟以往的老台独有所区别。...它不再是空洞的‘建国’口号,它也不
再跟你在法理层次上争论什么中华民国与台湾。当然,民族主义的情感与情绪仍在,但是
,这一批年轻人的台独里面有‘社会’、有‘正义’,它硬是比老台独多了一些冷静。”
连结:http://ppt.cc/wz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