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看原文连结 http://goo.gl/2qOsQ6
整理得非常好,图像思考更让人容易了解这次的人口组成。
看有没人能转八卦板~~
陈婉琪 /台北大学社会系
今年春天,由318占领立法院行动所引爆的太阳花学运,延续超过三周。初期,连学生运
动领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演变成如此声势浩大的公民运动。这段时间,全台无数青年心灵
饱受冲击激荡,社群网络爆发出大量的精彩对话与反思,抗争行动同时也激起各式各样、
偶有对立的意见态度。
公民言论当中,有部分文章涉及运动参与者人口组成的观察与揣测。譬如,有文章强调:
“抗争学生英文好到可以直接出国,为何要在这里帮你维护权益?”。又如,由于学运期
间全台数个社会学系确实带给外界强烈的社运色彩,使得有人提出“以后不要我的孩子念
社会系”这样的说法,难免制造出“社会系只会社会抗争”或“社运参与者都是社会系”
的刻板印象,对社会系的专业造成不小的伤害。直到最近,也有文章基于类似的逻辑,主
张学运参与者就是“愤青”,很“难搞”,且通常不是自然领域的学生。
STU-demo
【318学运的参与者,都是些什么人?】
然而,以上说法,每一项都符合事实吗?这波学运的参与者究竟都是些什么人?有多少学
生?多少社会人士?就读些什么学校科系领域?来自哪些行业?花多少时间来?停留多久
?获得资讯的主要管道为何?动员管道又是如何?等等以上这些问题,或许有不少人想知
道答案。
所幸,学运期间,本系师生同心合力做了一件事………
◎突发的调查研究计画
太阳花学运期间,约在占领行动一周之后,本系(台北大学社会学系)于3月25日至29日
之间(主要集中于26、27两日)在立法院四周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计画。此调查起源于本
系黄树仁老师的提议及初步构想,由于事发突然,整个执行过程完全倚赖系上的志愿参与
师生(也包括热心的系友),不仅问卷设计仓促,调查进行时,深夜时段的支援人力也较
为短缺。
本调查之抽样方式采系统抽样。每天从清晨六点开始,区分六个时段,一个时段四个小时
。立法院内外区分四个区块:济南路、青岛东路大门东侧、青岛东路大门西侧及立院院院
内(顾及研究伦理及可行性等问题,于26日十时起放弃院内此区块,并于27日新增林森南
路8巷及镇江街两个小区域)。每个区块于每个时段派出访员二至三人,每16人抽取一人
(注:16此数字乃事先以预计得到一千份样本来推估),对抽出样本进行一对一面访,邀
请对方填写简短问卷。进行至3月29日深夜,结束为期四天的抽样调查,共抽出样本1005
人,16人拒访,实际完成份数为989份,完访率98.4%。1.6%的低拒访率在调查研究中实属
难得!不过,如前所述,由于立院围墙内样本不多,样本代表性仅能推论至“立法院围墙
外的静坐参与者”,不宜将核心行动者包括在内。
TAIPEI-SOCIO
【台北大学社会系持续在三莺地区做社会调查】
◎学运参与者的基本人口图象
1. 学生身份、性别与年龄
全部样本当中,56%是学生(554人),其余不具学生身分之社会人士有44%。访问时段与
学生比例有关。半夜的学生比例较高 (71%),白天会有较高的社会人士比例(从早上十点
至晚上十点,学生比例逐时段而减少,下班后时间为社会人士参与之高峰,学生比例只有
45%)。由于深夜至凌晨(2-6点)此时段之人力调度或邀请受访者填答的困难度皆较高,
本调查短少一个深夜时段。因此,56%此数值应是轻微低估了学生比例。
性别的分布还算平均。整体来说,女性占全部样本的51.8%。深夜时段的女性比例会稍微
低一些(48%)。年龄方面,全部样本当中,年龄最高的是83岁,最小的是10岁。平均年龄
28岁,学生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2岁,社会人士则为35岁。每十岁分成一组的话,“20-29
岁”这一组所占比例最高,有66.8%。每五岁分成一组的话, “20-24岁”这组占44.5%,
为数最众;“25-29岁”占22.3%,次高。
2. 教育层级、学校、年级
554位学生样本当中,93%为专科以上学生。其中,专科占学生样本的2.2%,大学占73%,
硕士班占17.2%,博士班占0.7%。403位大学生样本当中,年级越高,参与比例越高。大四
占30.2%,大三27.0%,大二22.4%,大一15.9%。至于社会人士参与者,平均教育程度亦颇
高——76%有大学学位或更高的学历(见图一)。
图一_参与者之教育分布
学生样本当中,扣掉高中以下及少数国外学校的学生,大约510位有学校资讯可搭配高等
教育统计做比较。这510位当中,56.7%来自公立大专院校。与总体统计相比(教育部统计
资料显示,全台湾大专院校学生里,公立大学学生占32.4%)可得知,公立大学学生的学
运参与率远高于私立大学。(不过,学校的公私立不见得是最重要因素,也可能是因为技
职性大学的学生参与度较低,且此类大学大多为私立。)
表一_人数最多的九所学校
这群学生样本当中,比例最高的是台大学生(占9.4%),其次为政大及辅大学生(各都是
5.1%)。由于全台湾学生数最多的大专院校为台大(占总学生数的2.4%),表一将样本中
超过2.4%的学校依序列出,共九所大学。但需留意的是,这种排行榜列法会让人以为抗议
学生集中于某些学校,但事实上,五百多位学生来自96所不同的大专院校,分布的广泛程
度相当惊人。
此外,社会人士当中,台大校友所占比例亦夺冠——在专科以上学历的社会人士当中,台
大校友占9.4%以上;其次为文化大学(4.2%)及东吴大学(3.9%)。另有5%为国外高等教
育学历。
3. 科系领域分布
学生当中,有508位为国内专科以上且有详细科系资料。以教育部所采用的23种学门来分
类,其领域分布如图二所示——来自人文学门的学生占15.6%,来自工程学门的占15.2%,
商管学门11.2%,艺术学门9.3%,社会及行为科学学门7.3%,医药卫生学门6.9%,法律学
门5.7%(其余省略)。
图二(16级字)_学生之科系领域分布
从以上数据看起来,这波学运的参与者来自各种学科领域,且人文、工程、商管等领域的
人数颇众。不过,如果某学门属于“大”领域,出现该学门学生的机率当然就高。因此,
若要比较谁有更高的参与机率,必须对照全台湾高等教育之学门比例。
在计算本学年度的教育部学生人数统计之后,表二列出参与者与全台学生的比较结果:艺
术、人文、社会及行为科学、传播、法律等是样本学门比例显著高于实际学门比例的领域
(p< .05);商管、电算机、工程、社会服务、民生等是样本学门比例显著低于实际学门
比例的领域;而其余有相当多的学门(包括教育、设计、生命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及统
计、建筑与都市规划、农业科学、兽医、社会服务、运输服务、环境保护),在样本中的
比例与实际学门比例并没有显著差异。
表二_各学门参与比较
以上比较结果,用白话文来说是什么意思呢?我挑出几点来做诠释:
1、前述某些文章作者的猜测并不符合事实——“农业科学学门”的学生虽没有“更可能
”出现在立法院四周,但也并非都走入山林疗愈去了,他/她们的参与机率与整体学生差
不多。
2、初步来看,参与率较低的领域(商管、电算机、工程)似乎都是较实用取向的学科。
这有几个可能性:可能这群学生真的没兴趣参与,可能这些科系功课较重,但也非常可能
是因为这几个领域有相当高的技职大学(或私立大学)比例,而技职体系的学生参与程度
较低。
3、以医药卫生学门为例,可以说明以上第二点猜测。此学门的整体参与率显著较低,但
若进入更细的领域分类(158个学类)来看,会发现:样本当中,医学学类比例远高于期
望值(样本当中有16个医学院学生),但技职居多的护理学类比例则显著较低。
4. 社会人士的职业分布
不具学生身分的社会人士当中,扣掉家管、正在服役、职业缺失或少数答案过于含糊的样
本后,共有356人有职业资讯。从职业分布来看,参与者来自制造业的比例(16.3%)比整体
劳动力中的制造业来得低,绝大多数来自服务业,这样的分布似乎反应出这波社会运动的
起因——这是与服务业贸易协定有关的争议。(但也有可能是制造业离台北市较远,时间
弹性较小。)
图三_太阳花学运社会人士参与者之职业分布
属于服务业的参与者当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艺术创作者、出版业及文字工作者的
人数相当多(39人,11%);而许多人宣称将从服贸协议中得利的金融服务业,也占有相
当比例(金融服务业15人,保险业5人,房仲业2人),来自金融领域的参与者,分别有襄
理、副理、经理、交易员、私部门金融研究员,及投资公司负责人等职位。此外,来自公
部门的参与者(军警、公务员、各层级之教师、公立医院或媒体)也不在少数,约占13%
。
◎静坐支持者之参与状况、原因及讯息管道
1. 对运动的支持强度与参与状况
立法院四周这些静坐参与者,从多远的地方来?对此次运动的支持强度如何?会不会有些
人是来凑热闹?问卷中有几题问项,勉强提供一些讯息。
从交通时间来看,参与者由住处到立法院平均耗时85分钟。交通在一个钟头内的参与者超
过一半(55.7%)。样本当中有1/4的参与者,交通时间在两个钟头以上。舟车劳顿三个钟头
以上的仍有17.8%。
STU-demo-01
【参与太阳花学运的人,有远从屏东、高雄来的】
全部样本当中,每五位就有一位曾担任过志工、纠察或其他工作人员(19.9%)。参与者“
是否曾邀请别人一起来”?82%的人回答Yes。另有一题询问受访者:“在318占领立法院
之前,如果您有机会被朋友通知到,那您会不会参与行动支援”?回答“可能会”与“一
定会”的人占70.4%。
2. 人际网络与参加原因
什么样的人际网络会影响一个人的参与支持行动?问卷包含此题:“请问您来这里是因为
——同学邀约?同事邀约?朋友、家人…?”很有趣的是,这个问题的统计众数没有落在
任何一个我们所设计的答案类别,而是落在“其他”,且有太多受访者在“其他”之填空
处里填上“自己想来”、“自发性”、“应该亲自来看”……等文字。因此,我们将“自
发性前来”整理出来自成一个类别,有将近半数的人(48.1%)回答这是他/她们前来参与的
原因。
若区分年龄层来看,不论对年轻人或较年长的参与者来说,自发前来都一样是最多人选择
的答案。但在其他选项上,年轻参与者次多的选择是“同学邀约”(25-30%)、“朋友邀约
”(13-18%),四、五十岁参与者次多的选择则是“家人邀约”(13-18%)。此外,年龄越长
,选择“自发前来”的比例越高。
3. 讯息管道
关于此次运动,参与者获得讯息的主要来源为何?问卷请受访者在选项中复选并依重要程
度排序。将Facebook列为最重要讯息来源的有将近六成(58.6%)。若不分顺序,有将
Facebook列入讯息来源的人高达样本的87.3%;其次为网络新闻71.5%;第三是PTT,53.7%
;电视媒体则有43.8%的人勾选。
讯息管道与年龄强烈相关,这并不让人意外。年龄层越高,越倚赖电视媒体及纸媒,年龄
层越低,越倚赖脸书、网络新闻及PTT。
◎一场全民的公民运动
综上所述,这近一千份还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为我们回答了不少问题,也澄清了不少误
解。
有些人的臆测是得到验证的(如“抗争学生英文好到可以出国”的说法);我们从资料上
确实看到:公立、菁英、重视基础科学的传统综合型大学的学生,其参与程度远高于其他
学生。另有些人对运动参与者的想像,则稍稍远离事实(如“参与者通常不是自然领域学
生”的说法);资料让我们看到:抗议学生来自全台将近一百所大学,来自各类学科领域
,参与社会人士则来自各行各业。
整体来说,从菁英大学偏高的参与程度,你可以说这是一场带着点菁英性的学生运动;从
科系、职业分布的状况,你也可以说它具有相当程度的广泛性,将之视为一场全民的公民
运动,绝不为过。
riotstudent
【318学运,可说是一场全体公民运动】
◎后记:一场“求真”的努力
此次调查研究的实战经验,对本系志愿参与的每一位师生来说,无疑是最宝贵的一堂课。
学生们在极短时间内如此有效率地动员并完成种种任务,所展现的专业能力,也令我吃惊
。整个过程,一方面富含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可说是平日学习成果的验收与展现。
计画启动前,内部曾出现过不同的声音(提议者外,支持者与不尽赞同者都有),也曾进
行过仓促但密集的讨论(几位老师曾针对研究伦理的考量提出意见)。从迟疑、讨论、问
卷初步构想,到计画启动、问卷定稿、寻求志工访员、正式排班发放问卷,事实上只有不
到一天的准备时间。
计画进行时,学生访员曾历经困惑或提出质疑(譬如问卷设计因时间过于紧迫而缺乏问题
意识,又如参与者与研究者角色的混淆),计画执行者也经历著同理支持者与客观中立的
资料蒐集者两种角色之间的拉锯,更别提在当下时地脉络所蔓延著的紧绷情绪,如何影响
著调查的进行(调查正式开始的时间点——3月25日深夜,离324政院驱离流血事件还不满
48小时)!
Occupy_Executive_Yuan_by_VOA_(13)
【求真的社会调查是对抗国家暴力的基石】
资料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太阳花学运时间轴
#mediaviewer/File:Occupy_Executive_Yuan_by_VOA_(13).jpg
彼时,目睹眼前密集发生的政治染色、媒体曲解,以及群众运动本身附带的不可预测性及
复杂性格,要选择明确的个人信念、坚持初衷,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风起云涌的学运浪潮中,我们清醒地回归专业,来为台湾史上这个重要事件留下了某种
形式的记录。若要说,运动参与者,选择的是“求善”——基于民主价值,面对长期对台
怀有领土企图的专制政权,对其经济整合进程提出质疑或反对;提出深刻反省的公民言论
制造者,选择的是“求美”——在在反思台湾人民的生活价值,究竟要选择经济至上逻辑
,还是全方位的生活品质?那么,我们在求善与求美的努力当中,也尽上一点“求真”的
学术精神。
对比真相不能看、真话不能讲的生活区域,“求真”的能力与自由,不正是民主的基石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