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爆卦] 人渣文本FB(有关12年国教回应)

楼主: MaNeNe (魔尼尼)   2014-06-25 11:47:37
作者: 洪靖
人渣文本在这两天发表了两篇文章(这里和这里),以一个社群主义者的角度,从平等来
支持现行的十二年国教(至少是主张现行的制度比旧有的好);他的主张事实上非常简单
,不过却看不到任何社群主义的影子:
国民教育负有社会重分配的功能。
国教前的教育制度(明星高中)事实上某种程度促进了阶级复制。
做为国教的中学教育应该是个均质的教育。(结论一)
国教前的教育制度(明星高中)是不均匀的投资。
十二年国教比国教前的教育制度好。(结论二)
嘴砲:哪里来的社群主义(可以直接跳过)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论证其中根本没有任何“乡愁”(也就是社群主义的怀旧成分
)存在,社群主义做为一种对于“传统”、“相邻的生活圈”、“共同(而非普世)的利
益”,对于变革常有着某种程度的抗拒,他们会主张基于历史而存在的某些价值,必须先
于正义或至少是等同于正义而被考虑;面对于那些对于明星学校的“传统”有着某种憧憬
(无论这种憧憬有没有道理)的反弹声浪,仅仅诉诸于他们只是自私的回应是不充分的。
除非主张这种自私所导致的不义是如此的可怕而无法尊重,社群主义势必得在传统价值中
(最弱也得是某种共通的归属感)找到某种进路去支持或反对一个公共政策,而不是给出
一些认为别人应该接受、而在传统的共享价值里却没有那么明确的前提。
我们有什么好理由接受不均质的资源分配?
“我们不应该补助继得利益者,至少再以促进平等的角度来说是如此。”这基本上是很常
见的一种对于平等的理解,而在这篇文章中也一样。在这篇文章中,拒绝了“平等”而使
用了“均质”这个词只不过是修辞上的花招,因为如果不诉诸于平等,我们根本无法得知
为什么我们应该支持一个重分配的制度,更遑论于给出“中学教育应该均质”的结论;然
而,这种理解在对于平等的描述上并不明确。任何一套游戏规则下都会有受益者与不利者
,就算是每个人无论其选择如何,其拥有的资源都应该一样多的主张也是一样。
如果游戏规则一定得有得益者与不利者,那么平等的问题就从规则运行的结果本身,回到
了如何决定规则的程序之中。想像一个公平的情境,而在这个情境下所得到的任何规则,
我们都可以把他视为是正义的,而当代最有名的这种假想情境,莫过于由罗尔斯所提出的
原初状态,而在他的理论里,他为如何处理不平等下了这样的结论:
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
1.这两种不平等所依系的职务和地位,应该基于机会平等的条件向所有人开放。
2.这两种不平等应该能够最大程度的增进最不利者的利益
其中1.绝对优先于2.,亦即机会平等无论如何都优先于资源平等,而在这个状况下,我们
的确有着在公平的前提中,让既得利益者获得更多的利益可能存在,那就是这种可能会使
得不利者的处境是最好的。处境中的不利者并不会拒绝这种结论,因为其他的可能只会使
得他们的处境更加糟糕。
均质:作为一种公平的毒药。
当我们用上一段的结论来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试图废除公立的“明星学校”(
或者说某些特别的学校)这种诉求十分危险,经验上,明星学校根本不会因为公立学校的
退出而消失,仅仅只会从公立递移向私立,如果真如人渣文本所说,明星学校本身是一个
成为高级阶级的制造机的话,使他变得私立限定只不过是使得一般人处境变好的机会更少
(比起考进价钱还算可以的“公立”名校,进入价钱偏高的私立名校对于一般人显得更加
困难)而已。
而我们或许也可以制定一些更严苛的政策(比方说废除私校、更严格的管制私校)来使得
学校之间更加的均质与同一,然而这对促进平等并没有任何帮助;尽管离理想中的正义原
则很远,但在政府对所有阶级的人都给予一样的资源的状况下,究竟要如何证明这种方案
(没有名校/没有一般人能进的名校)比原本的方案(有着少数机会能让一般人进去的名
校),还要使得不利的人更有利,便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
还有哪些能改善的地方?
增加公立学校所占的比重(私校生占所有高中生的一半,而其中弱势生又更多)、减少修
课的总时数以及增加更大的选修弹性、减少班级人数、将明星学校转为某种专才教育,都
是可能的尝试方向,但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开始,已经偏离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本
义(娱乐自己兼咬人渣),就让问题和讨论把他们补完吧。
http://tsingph.wayneh.info/?p=186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