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家艾伦写到:“仿佛有某种协定,仿佛你首度崩溃时签下了一张合约,倘若你真
的走出疯狂,回到‘正常’世界,你得答应不再提发病的事。人们给失去心理健康贴上污
名,这不但剥夺了病患的自身经验,也等于是在告诉他们,这些月这些年,或者这些反复
发生的片段时刻,他们都不存在。今日出现以疯为荣这类团体,想要正式自信心的问题,
这很奇怪吗?”这项运动就如同本书记录的其他运动,用意是支持那些遇到某种棘手症状
的人,协助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完整、有价值。
以疯为荣运动强调的是培养良好的自我照护技能,以此维护身心健康。运动人士的诉求并
不是回到病发之前的状态,而是要让病患有能力采取具体的步骤,建立足以自理的生活,
且诚实面对问题。有个网友在网上评论时如此回应艾伦:“根据医生的说法,我疯了。我
也以自己为傲,而如果要假装‘疯’不是我的一部份,那就太蠢了。”伊卡鲁斯计画的网
站说明是这样写的:“这个网络是由一群有共同经历的人所组成,我们就活在这些经历当
中,也深受这些经历影响。这样的经历常被诊断并归类为精神疾病的症状。我们认为这些
经历是需要修炼及照护的疯狂天赋,而不是疾病或失调。”
不论自己的处境为何,都要接受自己。这话固然没错,但思觉失调症患者要做到这一点,
困难尤其大。我遇到的某些人的确能在这种处境中找到意义,但似乎没有人因此而喜不自
胜。运动人士的言词虽然动人,但是以疯为荣运动的影响力却远比不上自闭症权利运动。
我想,部分原因是思觉失调的痛苦太深,几乎永无止境,更有甚者,患者通常都很晚才发
病,这更是雪上加霜。自闭症患者无法想像自己没有自闭症的样子,别人也无法想像。自
闭症成了他们密不可分的本质。思觉失调症患者却能想像自己没有思觉失调的样子,因为
大部分患者生命中的前二十年都没有此症。如果他们主张“身心健康”,他们谈的不是遥
不可及的虚构情况,而是熟悉的过往。赞成以疯为荣运动的人,会觉得这套说法很正面,
也富有哲学意涵,但慢慢走入精神病状态的人,在被负性症状及精神病药物麻痺之前,大
多觉得这一切只是种折磨。
艾伦很认同以疯为荣这类运动的必要性,但她也说:“人手上拿到什么牌,就得打什么牌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逐渐变成某个样子,成为他自己。但有人会真心希望自己的孩
子心理健康出问题吗?他们的伴侣呢?朋友呢?从我自己和朋友的经验,以及我从病房发
现的真实情况,伴随知觉失调的,只有无望和绝望。”耶鲁大学生物伦理跨学科中心的约
斯特写道,要把以疯为荣运动跟身心障碍权相提并论,看似容易,“但其实,不论社会的
偏见能消弭得多彻底,心理疾病永远使人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