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高雄两家精神身心诊所看诊心得分享

楼主: lunyen (小书)   2021-12-29 08:51:12
上个月因为家父病逝,
自己的精神(睡眠)状态受到了影响,
于是前段时间去精神科(身心医学科)看诊,
这是人生第一次挂这类专科门诊,
有些想法经验想分享一下。
第一间是在高雄文化中心捷运站附近,
算是误打误撞的,
照理说初诊必须要在该时段至少半小时前到,而且每个时段的初诊有限人数,
我是在该时段前半小时恰好到的,没有预约,算是运气好,也感谢护理师。
该诊所装潢很朴素,设备简单,
医生姓刘,目测应该50岁左右,感觉不错,态度和善,给了7天药,
后来当晚查了一下,他除了是医学系毕业的之外,
还念了一个清华大学哲学所硕士,厉害。
后来家母跟我说她知道以前她同事在某个资深精神科医生那边就医,
然后我就提前一天,打电话约诊,在大裕路上,
医生很资深,我后来查了一下,有70多岁了。
这间诊所在设备装潢方面远远大胜前一家。
病患人数也相对较多。
进诊所一开始先填一些量表,然后是咨商心理师跟你聊,
边聊,心理师会做速记,
显然她的速记是专业的,
聊完后,再等候院长看诊。(初诊都是院长来亲自看)
院长也是算和善,
但是我当下就有一个困惑,
有些我之前才刚刚跟心理师陈述的资讯感受现状,
现在又要再跟精神科医生说一遍,
毕竟心理师的速记,精神科医生未必完全能够掌握,
我想我的情况还不算是太大的不堪回首的创伤,
不然有些资讯,病患在“重复”陈述的过程,病患可能感觉不是很好。
我在想,诊所有咨商心理师的协助,当然很好,
我相信对方的专业,
但是如果精神科医师通过摄影录音器材掌握心理师咨商的过程,
或是心理师和医师两人同时间问诊,
或许会好一点。
医生也开了药,跟第一间诊所的药差不多。
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