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电邮当道 邮政吊命 发达国重灾区 私有化

楼主: bankingpaul (幸福人生)   2014-05-11 13:49:43
【新闻】电邮当道 邮政吊命 发达国重灾区 私有化甩财政重担
钜亨网新闻中心  2014-05-10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510/KIVEAS7IBXA0M.shtml
互联网改变人类生活模式,电子邮件普及更令邮政派递成为夕阳行业。据万国邮政联盟
(UPU)估计,2011年全球邮件量跌近4%,当中发达国家是重灾区,同年有5%邮局被迫关闭
。在数码世界的冲击下,传统邮政服务为了挣扎求存,绞尽脑汁开源节流;亦有国家为摆
脱这个财政重担,索性让邮政服务私有化。
香港《文汇报》报导,网络世纪对邮政服务的影响近年逐渐浮现,美国邮政署(USPS)处理
的邮件数量从2007年的2120亿件,急跌至2012年的1600亿件,日本2012年邮寄量较2007年
减少13%,法国则预测明年邮件处理量会较2008年锐减3成。
邮寄量大减重创邮政收入,以占全球邮递量40%的USPS为例,自2007年收入达到最高峰的
750亿美元(约5,814亿港元)后便一直下滑,到2012年跌至650亿美元(约5039亿港元),整
体亏损达159亿美元(约1233亿港元)。尽管过去9年USPS员工锐减20万人,人手依然过剩。
USPS为开拓收入来源,积极考虑仿傚其他国家邮政兼营银行服务,今年较早时便发表白皮
书,计划推出支票兑现、小额贷款、账单支付及跨国汇款等服务。金融海啸后,民众对银
行信任度跌至新低,百货公司Target及其他零售商的客户资料被窃,令公众更关注私隐保
护,为USPS兼营银行业务带来优势。
传统银行近年为削支减少分行,研究显示,目前59%有邮局的地区最多只有一间银行,反
映邮政银行的潜在商机。此外,低收入顾客存款少,难以收回行政费用,令美国大型银行
普遍不愿为他们提供服务,自2008年以来,93%关闭的银行分行均位处低收入地区,这些
家庭都有望受惠于邮政银行。
尽管邮政银行有不少优点,但众议院一个委员会认为,邮政局涉足银行服务,会令政府过
度干预市场。金融服务创新中心负责人特舍更称,USPS对金融服务无任何理解及营运能力
,担忧邮政银行引起市场混乱,只会祸及无数客户,弄巧反拙。
身陷财困的USPS计划出售旗下资产套现,但上月内部调查揭露,USPS原来对本身拥有几多
幢历史建筑毫无头绪,包括建于1930年代的纽约布朗克斯区邮政总局,惹来批评。保育团
体及政界要求USPS清楚相关法例及保育政策前,应停止出售资产。
USPS陷入的另一个争议,是与办公室用具连锁店Staples达成协议,在店内设置柜位提供
邮政服务,USPS员工发起游行批评此举等同抢饭碗。邮政工会批评,Staples员工欠缺训
练,恐拖低邮政服务质素,并质疑USPS有关决定是要为进一步削减邮局员工铺路。
USPS为了节省人力,会向预先分类好信件的用户提供折扣回赠。一些民间企业窥准此商机
,推出信件整理和分类服务,估计每年从USPS领取超过150亿美元(约1,163亿港元)的折扣
。邮政管理委员会指,折扣额已超过省下的开支,更引致数以万计职位流失。有意见担心
,USPS愈来愈多业务流入私人领域,实质已暗中“私有化”。
网络发展令不少发达国邮局濒临破产,加拿大甚至取消城镇邮件上门投递服务以减少亏损
,同样面临经营困难的香港邮政会否效仿?香港邮政总经理区蕙冰坦言经营有压力,但不
会减慢邮递服务或取消上门送件,转亏为盈主要靠开源节流。
开源方面,香港邮政近年因应网上购物趋势成立业务发展部,针对电子、科技发展设计新
产品和服务。新产品包括本地派递服务“易送递”,专攻中小企用家的网上多媒体直销平
台等。
节流主要是人工、空运燃油费、终端费等三大成本。随着中文信件愈来愈多,邮局考虑引
入机器,识别中文地址和提高读件效率。另外还将合?港岛和九龙两个邮件分拣中心,同
时推行综合邮件服务系统,简化后台工作。
区蕙冰相信,加邮费有助减轻经营压力,但邮局作为政府部门,员工薪金由政府确定,加
上航空燃油等外在变量,最终能否转亏为盈仍是未知数。她又指,受邮政营运基金运作条
例限制,香港邮政不会仿效中国大陆涉足金融服务。
工联会香港邮务职工会理事长张伟权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对香港邮政重振昔日辉煌不感
乐观,邮件减少、成本上涨令邮政“寄一封,蚀一封”,单靠加邮费“止血”非长远之计
。目前邮局须向私人机构、房署、领汇缴交市值租金,但租金不断上升,他呼吁政府检讨
现行制度,并希望政府及领汇豁免租金,同时补贴位于私人物业的邮局,以减轻经营压力

中国大陆邮件也减少,邮政却不至于严重亏损。张伟权指,这主要因为内地多人集邮,热
炒邮票为邮政带来可观收入。反观香港,纪念邮票透过网上订购,没限制数量,与排队限
购相比,邮票变得缺乏升值潜力。另外,大陆邮政可将用家资料出售予广告商,但在香港
及其他发达地区,此举有违私隐法例。
欧洲是全球最先推动开放邮政市场的地区,经过长达15年的努力,于去年取得初步成果。
理论上,开放邮政市场有助引入竞争,但由于国营邮政服务运作已久,业务根基雄厚,即
使私有化后依然接近垄断市场,其他邮政企业根本难以匹敌,缺乏竞争的环境亦引发服务
水平下降、收费却不断上涨的怪现象。
欧盟国家邮政私有化后都出现不同问题,以荷兰为例,1989年成为全球首个邮政私有化国
家,但结果是全国9成邮局关闭。时至今日,荷兰有4间邮递公司互相竞争,但每间送信时
间均不同,混乱得可谓“四国大封相”。
相反,德国邮政早已杀出血路,凭大力发展电子商贸及开拓亚洲等新兴市场,近年盈利稳
步上扬,预测每年盈利可录得3%平均增长,并于2020年前超过50亿欧元(约538亿港元),
旗下快递公司DHL每年增长更高达10%。
英国政府去年10月将皇家邮政私有化,以每股330便士把60%股份上市。不过短短7个月内
,其市值已由33亿英镑(约432亿港元),飙升至约53亿英镑(约693亿港元),执政保守党因
而被审计部门批评“贱卖”资产,令纳税人损失数十亿英镑。
此外,政府原先打算将主要股份售予大型机构投资者,确保长期稳定股东基础,不过16家
获选的优先投资者都在几周内出售半数所持股份,获利数亿英镑,这令保守党政府备受批
评,甚至被在野党质疑利益输送。
加拿大邮政因邮递业务日渐萎缩,近年亏损严重,早前公布多项开源节流措施,包括于3
月底起,普通邮件加价35%,并计划取消逐家逐户上门派递,成为首个取消这服务的二十
国集团(G20)成员;另还与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及电器零售商百思买(Best Buy)等合作,提
供即日送货上门服务。
加邮去年税前亏损为1090万加元(约7698万港元),必须大刀阔斧改革才可扭转困境。当局
计划在未来5年内逐步取消上门派递,今后民众需在大厦大堂、社区和郊区信箱,以及邮
局等收信,即使是温哥华、多伦多和蒙特利尔这些大城市都无法幸免。
由于加邮几乎垄断当地邮递业务,市场缺乏上门派递的私营邮递公司,因此新措施对偏远
居民、长者和伤残人士带来巨大不便,尤其是加国寒冬下,要居民长途跋涉取信是不近人
情,因此受到强烈反对。
日本方面,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任内致力推动日本邮政民营化,甚至不惜为此解散众议
院提前大选,终在2005年10月通过法案。但日邮规模庞大,加上来自民间和既得利益者的
反对声音,令私有化进程一拖再拖,直至近日政府财政委员会才开始就上市进行磋商,即
使成事,最快也要等到明年9月。
日邮除邮递外亦提供保险、储蓄和领取退休金等服务。截至前年,总存款额达到176兆日
元(约13兆港元),是全日本最大储蓄机构。
在2005年邮政民营化法案下,日邮分拆成邮递、储蓄、保险和邮局资产管理4个分支,并
计划透过上市私有化。然而日邮服务深得民心,国民担心私有化后影响服务,加上政府内
外既得利益者阻挠,致使私有化计划多次被迫煞车,表面上虽已“民营化”,但实际上仍
是由政府100%持股。
作者: despot12 (ABCD)   2014-05-11 14:02:00
为啥老邮差说信件量一直增加?cost down新闻玩邮差就对
作者: log1118 (信工作者)   2014-05-11 14:17:00
局里老邮差说以前下班还有时间相约钓鱼看电影 反观现在
作者: MikageLin (啦啦啦)   2014-05-11 15:11:00
以前广告少,现在广告DM多的跟山一样,而且还给优惠
作者: KEINO (\(‵▽′)/)   2014-05-11 17:51:00
我两年前偶尔还能两三点就下班,现在五点能走就要偷笑了
作者: azukitw (◎ ω ◎)   2014-05-11 18:08:00
国情不同 台湾邮件量是一直增加的 至少DM邮件是
作者: alexbluefish (努力地等待...)   2014-05-12 22:55:00
我已经习惯七点下班了...大家都不会肚子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