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ews.denfaminicogamer.jp/interview/230522w
跟上一篇一样的访谈,这次节录的是关于剧本方面的
──接下来,我们想询问负责剧本、原作和创意总监的前广先生,
关于这部作品的情节和世界观。
首先,前广先生负责“原作”,具体来说,是从哪里到哪里的范围呢?
是从零开始创造世界观和故事吗?
前广:
世界观和故事情节方面是从零到全部。
在与高井和吉田的讨论中,我们在最初的阶段就大致确定了一些主要元素,
例如“FF16将聚焦于召唤兽”和“母水晶将登场”,
然后从零开始创建剧情大纲和世界观。
除此之外还有制作了整个游戏设计的基础。这是相当广泛的“原作”范围。
──另一个让我感到在意的是关于“创意总监”这个头衔。
这个“创意总监”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前广:
简单来说,只要当成是“在高井底下负责现场的整体运作”就可以了。
从游戏设计、剧情、关卡设计到地图制作......我们设计整个游戏,同时提高品质。
我们甚至会检查城市中的一个杯子是否符合这个作品的世界观......等细节。
把它想像成“现场监督”的话就可以了。除了剧本之外,我还负责总监整个游戏。
高井:
这没有很稀罕吧?
我想松野先生【※6】和河津先生【※7】每次都是这样做的。
※6“松野泰己”
曾担任《皇家骑士团2》、《FFT》、《FF12》等游戏的导演的松野泰己先生。现在已独立
,担任ALGEBRA FACTORY的代表。
※7“河津秋敏”
以‘SAGA’系列广受人知的河津秋敏先生。他参与了许多“最终幻想”系列的开发工作,
并担任执行制作人。
前广:
我想以前很常这样作。
这是一种容易实现整个游戏的“统一感”的制作方式。
高井:
当剧本独立出来时,就有可能出现“不适合游戏的故事”的情况。
在这种开发方式下,更容易让“剧本和游戏”于制作时更加密接。
例如,像“这个游戏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第一个Boss?”这样......
如果只有剧本独立制作,玩家可能会想“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游玩阶段?”。
我认为这种制作风格更容易取得它们的平衡。
前广:
“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在这里放置BOSS比较好”,
这样想好后,你可以自己编写剧情。
反过来,如果你已经编写了剧情,但发现它不符合游戏设计,也可以进行修改。
这种制作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独自控制,以确保“剧本和设计与游戏相符”
──关于“世界观”我想问的是关于“各国和显化者的关系”。
本作中“存在于各个国家中的显化者(召唤兽)是该国拥有的最大战力,
也是一种像武器一样的存在”这样的世界观......
总之个人认为,
这种以“召唤兽是各国拥有的最大战力(武器)”为切入点的召唤兽非常有趣。
那么“国家和显化者(召唤兽)的关系”是如何创作的呢?
前广:
在过去的FF系列中,有些作品将召唤兽视为“超自然现象”或“异世界幻兽”。
然而,反过来想,如果假设
“召唤兽在那个世界中是理所当然的存在,那么这个世界是如何构建的”呢?
这就是起点。
与以往的做法不同,
从“如果在我们的世界中,泰坦在附近走动……会发生什么?”的发想让召唤兽当主题,
我想这也很有趣。如果在这样的世界中,
每个国家都各自放进召唤兽,那么战争自然会开始。
而且,如果拥有像召唤兽这样压倒性的力量,就没有不战斗的理由了。
从这样的点子中,我们扩展了这部作品的剧情。
──原来如此。说到“显化者”,
在之前的访问中,
我听说“显化者的‘让召唤兽降临到人类身体上’的想法是前广先生想出来的。”
实际上,“显化者”这个元素是从哪里想到的呢?
前广:
因为...不会很想要“变身”吗?
不是召唤兽这种别的存在,而是自己成为召唤兽使用力量。
──果然是受到特摄影响(笑)。
前广:
大家果然都喜欢特摄,也喜欢摔角......。
然后,相较于使用“未知的力量”来操纵召唤兽,
自己承担“降临在身上”的风险并操纵召唤兽,会产生更多戏剧性。
所以我们用“变身”的元素来运用这个点子。
高井:
我觉得制作方的“喜好”理所当然会在游戏中呈现出来。
即使没有像“那部作品的这个场景”这样具体的致敬,
但大家都喜欢动画、特摄、游戏等等。
我认为这些对成品各个关键点的影响已经是扩张到制作组层级了。
──个人认为将“FF16”归纳为松野先生的作品......“伊瓦利斯”有点不太恰当,
但我觉得它具有接近那个作品群的氛围。
前广先生曾与松野先生合作过“FFT”、“流浪者之歌”等作品,
您认为在与松野先生的合作中获得的经验是否有活用到,或者有哪些方面是致敬的呢?
前广:
在与松野先生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
因此,我认为我当然受到了影响。
但剧本中并没有特别致敬的地方,再说FF16的舞台是在伐利斯杰亚这个别的世界。
当然是不同故事。而以这世界观为基础,或许能隐约看出我过去经手的工作造成的影响。
高井:
我认为受到以往事物影响的“氛围”总是会自然浮现。
即使没有刻意想要“整体致敬”的想法,也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
而且,游戏是需要花费多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因此更容易受到影响。
例如,前广参与了《最终幻想12》的开发长达5年,
这种经验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肉之中。
从这种化为血肉的经验中产生的“氛围”往往会在无意识中流露出来,
我认为这是许多人的共同经验了。
应该几乎没有人会在脑海中想着“让我们好好继承那个游戏的那个部分”后才开始创作。
──‘FF16’是以“克莱夫的复仇剧”为故事主轴,这也是在宣传中被强调的,
但是……为什么会想要描写“复仇剧”呢?
我认为在FF系列中并没有太多描写“复仇剧”的作品。
前广:
首先,复仇剧作为“给玩家的目的”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目的是“我要杀了那家伙”。真的太容易理解了。
由于‘FF16’将成为一款正统的动作游戏,因此在早期阶段就预计游戏设计将大幅改变。
因此,我们首先决定“让故事目标更易于理解”。
在‘FF16’的开发初期,与吉田和高井的谈话中,
已经决定要描绘“兄弟的故事”。
然后,直觉地认为“如果从兄弟的故事开始,复仇剧会更容易带入”。
──不是从某个地方得到灵感,而是“因为是兄弟所以是复仇剧”啊。
前广:
一开始提到的“设定明确目标”是最重要的。
游戏的故事基本上会设定大大小小的目标,
玩家在完成这些“小目标”的同时,会逐渐朝向最终设定的“大目标”前进。
我认为故事不应该拖沓不前。
即使在完成那些“小目标”的过程中,
由于已经给了“你一定要打败那家伙”这种复仇的目的,玩家可以更容易地保持冲劲。
因此,从“易于理解”的角度来看,选择“复仇剧”是很重要的。
高井:
故事最初是从“复仇剧”开始的,但这个故事始终一贯是复仇剧吗?
并非如此。关于这点……我想说“敬请期待发售!”。
──这部作品之前听说是“跟随克莱夫的童年、青年和壮年时期的故事”,
但究竟为什么会成为描绘克莱夫人生的故事呢?
前广:
从书写的角度来看,
首先有一个优点是“通过跟随一个角色的经历,玩家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但当我创造了名为“伐利斯杰亚”的世界和相关的历史,
并创造了名为“克莱夫·罗斯菲尔德”的角色时......
我想“我想写下这个人的整个生命历程”。
世上会发生了许多事情,有幸福的事情,也有不好的事情。在这其中,不断地经历挣扎,
走过人生的道路。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编写故事时以克莱夫的生存方式为焦点,且彷若将我们的现实生活投射在上面的话,
玩家会更喜欢克莱夫......这是我的想法。
──目前为止听到“提供复仇剧情,让玩家参与其中”、
“让玩家体验克莱夫的人生”等,我觉得这代相当注重“让玩家体验克莱夫的人生”。
然而,最终幻想系列在比例上,“独立于玩家的主角”似乎比较多。
这款游戏是否相当注重“让玩家将自己投射到主角上”呢?
前广:
嗯,那是我们在整个游戏中特别关注的地方。
我自认是写成让克莱夫的情感是玩家的情感,而玩家的情感是克莱夫的情感。
高井:
我认为这相当成功。
我已经多次进行全程游玩,由于工作人员的努力结晶,我对克莱夫没有异样感。
当主角与玩家分离时发生的那种感觉,“这家伙原来会在这里说这样的话啊......”,
我相当不喜欢,但克莱夫没有这种感觉。我认为我们成功地描绘了克莱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