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有关GT7 赛车稳定性

楼主: Vincent0312 (Vincent)   2022-08-13 16:35:18
※ 引述《cloud1030 (不存在22)》之铭言:
: 米娜桑 扣泥旧蛙
: 目前在PORSCHE 杯输的不要不要 整体还差一个杯 就是一大圈那个杯
: 实在搞不懂稳定性 高速我的车高于+0.36 时变成过度 那请问+0.36 跟+0 比 那个操控性
: 比较好 因为评语都是适中
: 低速我目前-0.1 跟-0.27 感受无差异
: 我这关最大问题就是高速有时车很漂 然后就突然自体大旋转 不然就是吃草皮
: 再麻烦各位尖东ROGER 车神大大回复了
: 肝虾
以下文长 请谨慎服用
GT7的改装调校与真车类似 是牵一发动全身的概念
以你所描述的“高速有时车很漂 然后就突然自体大旋转 不然就是吃草皮”
可以预想的倒是因为高速下压力不足 弹簧硬度(GT7为自然频率)不够
与车高设定不均衡 所导致的车辆驾驭感不佳的问题
而以我在游戏中调校的经验来说 一般我会采取下列设定
悬吊系统
车高: 比最低车高提升约10mm
防滚架(防倾杆): 后面略硬的配置
阻尼比(压缩&延展): 都比默认再硬一点
自然频率(实际上是弹簧硬度): 依照使用轮胎种类调整-抓地力越强 弹簧越硬
负外倾角: 一般来说前轮不超过2.0 后轮不超过3.0 (一般车款)
前束角: 前正前束角/后正前束角
下压力
前下压力: 越高越好
后下压力: 约在最强处以下的1/3
原因
先以车高来说 车高对于车辆驾驭感的影响相当大 车高低代表底盘离地高度低 意味着
地面效应可以最大化 但车高过低则会导致悬吊作动空间不足 也会容易让底盘撞击到地面
导致于地面效应消失 所以在调整时保留一定车高 既可以最大化地面效应
也可以保证底盘不会撞击到路面
而接着是防滚架设定 概念就像是在车的左右两侧以一根棍子连接 这根棍子的软硬度
会影响到车辆在转弯时的车体扭动 基本上由于前轮是转向轮 一般来说会将其调整的比
后面再软一点 以确保车辆过弯能更为顺畅 而我前轮则是采用游戏默认的数值
后轮则会调整的较硬些许
阻尼设定方面则与弹簧设定颇有关系 阻尼的压缩与延展基本上就是在抑制弹簧的作动
所以调整的较硬就代表着弹簧比较难让阻尼压缩 阻尼要回复时也需要较多的时间
调整的较软则是反过来 而当在赛道上行驶时 由于赛道路面还是会有起伏的设计
所以当阻尼调整的较软时 虽然会能吸收路面起伏所带来的弹簧压缩
但实际上也不容易驾驭 反之若调整的过硬 过于弹跳的反馈也是不容易驾驶
所以在阻尼的调整上 基本以游戏默认为主即可 我自己是习惯在延展段加硬些许
比较喜欢直接一点的回馈感受
自然频率部分则可以想做是弹簧的软硬度 过软的话悬吊对于路面的回馈相对较不明显
过硬则是会明显感受到路面回传的弹跳 而在前面所说为什么会要依照轮胎抓地力来进行
设定呢? 主要是因为轮胎抓地力越强 较硬的弹簧设定能让轮胎维持与路面的接触
与阻尼搭配下能更为提升机械抓地力的表现 反之则需要设软一点让轮胎有更多的反应时间
负外倾角则可想做是轮胎过弯时 会因为应力变形而导致于抓地力减弱 此时适度的外倾角
设定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抓地力减弱问题 但过度的外倾角设定则反而会让轮胎在静止状态下
的抓地力降低 因此一般来说后轮的外倾角会比前轮要更大(因为前轮负责转向 外倾角不可
设定过大) 可以依照游戏默认数值向上调整 但我的经验来说调整到3.0以上就不适合赛道
行驶了 但如果是追求视觉系的设定 调整到最高会有十分外扩的视觉感 相当特别
束角则关乎到转向过度或不足的设定 一般来说游戏默认内都是负前述角 正后束角的设定
这样能让车辆有更为稳定的行驶姿态 过弯也有一定稳定性 但相对的转向不足也会比较
明显 而我自己是习惯将前束角调整的篇转向过度 因为转向过度可以依靠轮胎反打
进行修正 也有比较灵敏的车身动态 但一般来说原始设定就已经足够使用
下压力部分相当有趣 过高会让车辆极速降低 过低则会影响到高速过弯的表现
一般来说我会将前轮调整至最高数值 主要是因为能使其在过高速弯时能以更快的速度通过
这点可以尝试看看以最低与最高的下压力设定跑看看 就会知道差别在哪边了
而后下压力则除了会影响到极速外 也会影响到高速过弯车尾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我自己在试过许多次之后 会将车尾的下压力设定在最高数值的2/3处
既可以保留足够的车尾稳定性 也不会牺牲过多极速 这在如萨特赛道等 高极速与高速弯
兼具的赛道上可是相当好用
结论
以上说了那么多 如果我碰到你的状况 我会先将车高降低 然后阻尼与弹簧设定的硬一点
接着将下压力调整一下 想必在驾驭上会有截然不同的差别
而即便等级已经到了GT3厂车等级 在调整之后的驾驭感依然也能与默认下有完全不同的
感受 这方面自GT1到GT7都是相当有乐趣的地方 此外还有车身重心 引擎出力设定的搭配
还有变速箱的极速调整 都是值得好好深入研究的地方
作者: ryu057 (Joe)   2022-08-13 16:56:00
推推
作者: trustworthy (该积极了)   2022-08-13 17:32:00
最近刚好在研究,谢谢分享
作者: unorthodoxy (啡垫辛)   2022-08-13 19:56:00
推这篇整理
作者: iceranger (iceranger)   2022-08-13 21:59:00
推推推!
作者: jimmysts (jimmysts)   2022-08-13 22:23:00
虽然GT7微交易系统有微词 但调校方面仍很用心的
作者: paselalps (what matters)   2022-08-14 07:55:00
推专业
作者: cloud1030 (不存在22)   2022-08-14 09:39:00
感谢大大 让我抛砖引玉成功
作者: holmes006 (zerglooky)   2022-08-14 10:30:00
推专业
作者: ayumi1217   2022-08-14 14:52:00
推这篇文,赞赞
作者: ccucwc (123)   2022-08-14 15:23:00
专业车神
作者: gssay123 (gssay谚)   2022-08-14 16:45:00
推推
作者: cloud1030 (不存在22)   2022-08-14 17:54:00
确实有用 不过600杯勉强只拿了第三 后两个赛道跟不上
作者: GiantGG (ΠΛΑΝΗΤΕΣ)   2022-08-14 17:59:00
玩GT的乐趣就在这儿,用低PP车跑赢高PP车很有成就感
作者: ipadpro2 (一天一柳连)   2022-08-14 23:30:00
推专业车神
作者: pennymarkfox (潘尼老狐狸)   2022-08-15 13:17:00
gt系列好玩就在这正确的调校车可以做出更快的单圈
作者: schenkopp (阿官)   2022-08-15 14:36:00
我也是觉得低PP跑赢比较好玩
作者: timmy8812 (影分身之术!)   2022-08-15 16:17:00
作者: yuyuyou (梦想 希望)   2022-08-15 22:06:00
太专业了,给个赞
作者: QQbrownie (香蕉)   2022-08-16 15:23:00
推,可是这里一堆人只会嫌弃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