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绿鬣蜥繁衍成灾…屏东如侏罗纪公园 “猎龙高手”猎捕移除
2024-10-15 07:06 联合报/ 记者刘学圣、刘星君/即时报导
外来种绿鬣蜥从宠物到破坏农田、侵扰家园,成为人人嫌恶的巨蜥。过去牠被引进当成宠
物饲养,多年前有民众发现野外遭弃养的绿鬣蜥开始繁衍,由于繁殖能力强,每次繁殖可
产20-70颗卵,在没有天敌而且气候合适的环境下,已在野外快速建立族群,屏东全县均
已沦陷,仿佛侏罗纪公园景象。
屏东县政府积极移除外来种绿鬣蜥,统计2023全年捕捉3万4002只创历史新高,多年来已
经捕获6万多只高居全国之冠,其中许多重灾区的农民更是饱受绿鬣蜥侵害之苦。
绿鬣蜥原产于中南美洲,约于二、三十年前被输入至台湾,后来被人为释放到野外后,逐
步建立繁殖族群,目前已于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及台东发现野外繁殖族
群。
数量以高屏最多, 绿鬣蜥在台湾野外并无生态上的竞争者,对本土生态危害状况还不显
著,但因中南部环境条件相对稳定,与原产地温度气候类似,野外并无大型个体的捕食者
及生态上的竞争者,也因此逐渐扩张野化族群,中南部的田野间可说随处可见。
绿鬣蜥会挖土堤,破坏农田、啃食嫩叶幼苗造成农损,因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能持续繁
衍,屏东县政府每年编列预算,聘请专业移除达人进行猎捕移除,本报采访团队跟随绿鬣
蜥移除达人前往屏东万丹、新园等重灾区,万丹乡民众报案家中庭院树上有绿鬣蜥出没,
猎捕达人到达后立刻抓到两只体长近1米7的巨物,连一旁的阿嬷看到后都大喊“夭寿大”
。
随后大队人马到社皮村一处工厂,马上观察到园区内的一颗龙眼树上栖息20多只绿鬣蜥,
全都一一用工具猎捕,另外本报团队也跟着猎捕达人到新园乡东港溪旁的密林,持续从白
天猎捕到晚上,工作人员说绿鬣蜥夜间移动较缓慢,所以他们会在夜晚出动猎捕,移除效
率比白天更好,一整天的猎捕行程下来竟抓到近百只,可见绿鬣蜥泛滥程度十分严重。
屏东县府农业处委外厂商抓蜥,团队成员15人,个个是“猎龙高手”。从树林中看穿绿鬣
蜥保护色,拿起弹弓、鱼镖,瞄准后快速射出、转动鱼轮收线,猎捕后将绿鬣蜥前后脚、
嘴巴用胶带缠绕,以防逃脱。
为抓捕绿鬣蜥,猎龙高手团队成员的双手满是伤疤,有人的大拇指骨头曾被绿鬣蜥咬碎,
绿鬣蜥尾巴乱窜,犹如鞭子抽打在猎龙高手身上,过程惊险。
猎龙成员使用一种鱼轮弹弓装置,采用弹弓射击的方式对付在树梢栖息的绿鬣蜥,射程只
有20公尺,稍一不慎就错失目标,如果遇到体型较大的绿鬣蜥还必须连续射击两、三发才
能保证不会逃脱,移除工作要穿梭在密林中忍受蚊虫及毒蛇攻击,工作可说十分辛苦。
移除团队由“德哥”蔡庆德带领成员15人,都是屏东人,全职、兼职都有,他们从兴趣到
抓捕技术养成,参与教育训练后,才能出勤,移除作业分三组,机动组、巡查组、支援组
。
团队督导翁庆佑说,会根据民众通报1999、1959案件,展开移除。另外也会针对出没热点
巡视巢穴捕捉,晚间也是移除绿鬣蜥的时间点。
团队成员56岁萧明堂说,夜晚时绿鬣蜥睡着,反应慢,手电筒灯光由下往树上照,很容易
发现绿鬣蜥踪迹,绿鬣蜥的下腹部会出现萤光绿,很容易看到,白天抓捕容易被绿鬣蜥保
护色所遮掩,晚上几乎每只都看得到,且打了一只,其他只不会窜逃,晚上出击几乎每只
都可以打中。
翁庆佑说,绿鬣蜥破坏力强,对农药也无反应。团队负责人蔡庆德说,他曾猎捕一只绿鬣
蜥身体被射中七只鱼镖,还是趴趴走,约三个月后再看见同一只,鱼镖还在身上,伤口几
乎愈合,后来这只还是被射中捕获。
团队成员25岁吴承桦白天开早餐店,工作结束后抓捕绿鬣蜥。吴承桦说,双手也曾被绿鬣
蜥咬到手指头,手臂被绿鬣蜥尾巴甩到,“就像被鞭子打到”被咬到时,赶紧用清水冲洗
消毒,也要到医院打破伤风。
抓捕的绿鬣蜥会经由县府农业处人员点交,确认数量、绿鬣蜥的体长,吻肛长,经由人道
处理急速冷冻后,送交焚化炉。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29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