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小琉球潮间带生物大量死亡 屏府:加强保

楼主: Desire5566 (滴塞ㄦ)   2021-10-30 12:43:26
小琉球潮间带生物大量死亡 屏府:加强保育管制
(中央社记者郭芷瑄屏东县29日电)小琉球潮间带经历观光过度发展,生物种类数量锐减
约8成,今年7月大雨又让棘皮动物死亡30万只以上。屏东县政府表示,今年初已加强保育
措施,会持续进行科学调查并调整措施。
中山大学海洋事务研究所教授张水锴、中山大学海洋前瞻科技推展中心主任刘莉莲、国立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赵世民、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研究员樊同云、中山大学海洋事物所
研究助理陈映竹共同在环境资讯中心发表“屋漏偏逢连夜雨:气候异常重伤小琉球脆弱潮
间带”。
文中指出,小琉球潮间带先是经历观光过度发展,使生物种类及数量锐减约8成,今年又
遭遇大自然的灾害冲击,自7月28日开始,连续10几天的大雨使小琉球潮间带海水急速淡
化,紧接着大退潮烈日照射,出现生物大量死亡情况,特别是棘皮动物如海参、阳隧足、
海胆等。
根据团队8月份调查,小琉球大部分潮间带都有生物死亡现象,其中肚仔坪因棘皮动物数
量多,估计中潮区的梅氏长海胆死亡数量可能高达30余万只,海参估计超过5万只。
此外,文中还说,在渔埕尾、杉福、蛤板湾、花瓶岩、美人洞及海仔口等地都有发现鱼类
、海胆、海参、螺类、螃蟹等死亡及海藻白化。
在过去2年的科学调查中,至少看到3处著名潮间带(杉福、渔埕尾及肚仔坪自然人文生态
景观区)的无脊椎动物种类和密度近5年内下降约8成,而小琉球最大的潮间带肚仔坪,也
沦为台湾最早看到的“海胆荒礁”。
学者们表示,大量生物死亡也可能会污染环境(细菌存留于其它食用生物或海龟身上),
引起其它连锁反应,后续仍需要科学监测追踪。
学者们建议,建立有科学基础的管理措施,减少人为的继续影响,使这些生物资源有机会
复原;如改善排水系统,加强对敏感生物研究,提出合适的保育做法;透过科学调查寻找
适合的区域作为核心保育区或生物微避难所,增加栖地韧性。
屏东县政府农业处长郑永裕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县府已持续委托研究团队针对小
琉球潮间带进行科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于今年初修正保育公告,增设导览线建置、禁
止每年4月1日至6月15日的繁殖期夜间导览及禁止宠物进入等等。
郑永裕说,县府会持续进行科学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滚动调整相关管制措施。
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0290290.aspx
作者: p08171110 (阿瓜)   2021-10-30 15:16:00
气候异常无解,这些异常气候未来或许会变成常态,大家要习惯
作者: cutecrv (迷乱的城市)   2021-10-31 01:43:00
防晒乳才是主因
作者: vseptem (Kelvin)   2021-11-01 03:12:00
不是推给气候变迁然后什么都不做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