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浅谈Abbado的指挥艺术 (2)

楼主: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4-01-27 02:35:56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55694166
(承上)
2. Abbado的协奏曲录音
这也是Abbado最为人称颂的艺术成就之一,原因很简单:对他来
讲协奏曲指挥的目的在于“协助”而非“协力”,因此他愿意完全配
合演奏家的诠释;这两者其实没有什么对错可言,因为说到底只要演
得好就好了,而且其实后者可能是更难演好的,但无论如何Abbado在
这个领域的确是在一般标准之下的佼佼者(也因此这种人就算没有家
族病史会得胃癌其实也没有很意外...),而他的配合方式就是模拟独
奏家演奏乐句的方式。个人认为尤其不能错过他和他的好麻吉Pollini
的诸多协奏曲录音,仔细注意甚至可发现Pollini在录完第一次Beethoven
和Brahms的协奏曲全集以后,第二次灌录的合作者全部都是Abbado!
而有一阵子刚好做了一些由Abbado协奏同曲目但由不同独奏家演出的
录音比较,在此列出如下作为参考:
(1) Brahms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演奏家分别是Brendel和Pollini(乐
团皆为BPO)。这两个演出都非常精采,而Abbado都能模拟出两者
的乐句形塑方式,例如Pollini大体而言是喜欢把和声弹得很响,
而Brendel则是会把一些弱奏拉长,而后者Abbado模拟得尤其明显

(2) Tchaikovsky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演奏家分别是Argerich(BPO)
和Pogorelich(LSO)。没记错终乐章Abbado似乎为了配合Argerich
的速度乐句甚至因而演得有点混乱(Abbado这种不管好坏全力配
合到底不只一次,之后会再列出一些cases),而Pogorelich那种
习惯把一些音演奏得很短促的习惯Abbado也做到了(没记错的话
更伟大的应该是他在录音时作为独奏和乐团的调停和缓冲...);
如果不是Abbado迷,建议收藏后者即可。
除了模拟独奏家的乐句以外,Abbado还习惯会尽量找出声部和独
奏家进行对话,尽管原曲的配器没写好也是一样。个人听过最明显的
例子是他和Argerich的Chopin第一号钢琴协奏曲(LSO)以及和Zilberstein
的Rachmaninov第二号钢琴协奏曲(BPO)。前者以前已经有在blog写
过专文了,意者请自行点阅http://tinyurl.com/qp543o,个人有时候
其实会戏称这是把Chopin的配器Rachmaninov化,因为很少有指挥可以
演到让Chopin的乐团部分可以那么明确地听到有声部在和钢琴对话;
而后者由于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是Rachmaninov在配器顺序上最前面的作
品(第一号后来有重新配器),因此虽然有他前期那些杰作悠美的旋
律,但配器其实不如后期那么精采(第三号钢琴协奏曲大概是他少数
两者兼具的作品,因为他很显然为了玩配器把乐句切短然后一直在玩
他那最喜欢的配器接力赛),但有些地方Abbado很显然还是很努力地
挤出一些声部来和钢琴对话了(例如第一乐章进高潮段落前);当然
或许也有其他指挥也有同样的着墨,但就个人听过的录音而言,很少
有指挥可以做得像他那么明显而易于察觉。
3. Abbado的录影演出
这可能是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一块,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好
的音乐会录影制作就像以前那些被当作工匠的艺术家一样,不管是因
为没有自觉还是不受到大众的注意,但必须很明确要说的是:Paul Smaczny
这位伟大的制作人以及和他合作的众多导演中,只要一遇到Michael
Beyer和Bob Coles,录影的水准甚至赢过许多平庸的电影导演。这一
部分后来个人花了非常多的时间介绍推广,因为他们这个团队三大影
展根本就应该另辟一个奖颁给他们,毕竟在这个领域里目前根本没有
看过有哪个组合可以做得像他们那么好。这个团队单就Abbado的Mahler
交响曲录影部分之前我有写过一部分的介绍并附上分镜,意者请见: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1086192;和Kozena合作
的Mahler第四(LFO)录影以及该团队其他制作则请见:http://tinyurl.com/mcxe2z8。
简而言之,该团队总是能以最简单的拍摄技巧,找到最适合呈现
该段音乐的画面;当然他们有时候会有点取巧,例如把镜位摆在非常
特别的位子(像是指挥正前方),或者是在其他地方玩花招,像和马
勒青年管弦乐团(GMJO)的Mahler第九最后还把灯光调暗以合乎曲子
的意境;但既然会特别做这些事,表示之前有做功课;所以如果有任
何对Mahler不得其门而入的入门者,个人会推荐Abbado和LFO的Mahler
第一到第七的套装会是最好的入门选择之一。如果说录音史上有许多
伟大且对音乐有品味的录音师,那么其实早就已经有同样伟大且品味
同样卓越的音乐会摄影团队了,只是由于一般人对于镜头语汇和音乐
刚好同时熟悉的不多,所以才一直没有发现而已(该团队少见的失误
大概就是太爱拍摄LFO大提琴声部里有两个长得很像又常常坐在一起的
美女了...)。而且由于琉森音乐节的曲目不只是Mahler而已,所以像
是和Pollini合作的Beethoven第四号钢琴协奏曲,无论在视觉或是听
觉上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