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Nagaur起手,拥有全德意志地区省分
低地国不算,但德意志离印度很远,势必无法短期内完成。
Nagaur的理念如下(印度苏丹):
国家传统→骑兵成本 -10%
骑兵作战 +10%
宗教一致性 +50%
全国叛乱 -1
国家税收 +10%
国家人力 +10%
全球贸易力 +10%
年度威望 +1
稳定成本 -10%
国家雄心→步兵作战 +10%
整体而言四平八稳,前期扩张也有战力,但与周边国家高度雷同,无法讨到便宜。
此外,领导人跟继承人的素质堪虑,两块领土又是沙漠,与周遭的差距将随时间拉大。
幸好属于王国等级,外交官和将领多了一个空间。
──1444,开局
10发展度的沙漠,必须快速出击。
有几个扩张方向,北部平原、西部沙漠、东南森林。
各有优劣,盱衡外交情势后往西扩张,借道沙漠北端沿印度河推进。
1445第一仗,拿下Dhundhar并附庸Jaisalmer,以其CB续攻Sindh。
为了打通领土,联手Malwa进攻Mewar,后来发现更高战略价值的海岸线,于是先取后者。
1456情势:
取得印度河中段,同时握有古吉拉特方向的出海口,但国土一分为二。
接着在古吉拉特贸易区内扩张,厚植跨海西进的经济力。
内政稳定后,在印度河的贸易中心种典范。
溯流而上,取下相对富庶的木尔坦。
1501年,囊括了古吉拉特贸易区八成的精华地带。
──16世纪,扬帆破浪
从印度往欧洲,我设定了两条可能路线。
一、沿东非往大西洋,顺着伊比利与低地国进入德意志,时间较长。
二、切入红海,从西奈半岛蛙跳威尼斯进入德意志,时间较短。
至于采用何者,只能紧盯情势再作决断。
压制北方德里的气焰,也为了取得更多经济腹地,决定开战。
1522年,终于开到第二理念,先为大西洋方案做准备。
买下莫桑比克,用以殖民南非和探索西非迷雾。
1538年,西奈半岛仍为马穆鲁克管理。
于是砸重金筹组舰队,一举开进苏伊士湾宣战,务求速战速决。
一番奋战后,取得红海及巴勒斯坦两侧海岸线,地中海已在眼前。
然而,目前我军在地中海的运能极低,因此与奥斯曼结盟,以求经陆路往欧洲进攻。
为了打通陆路,又拿下马穆鲁克的叙利亚省分。
1559年,对威尼斯宣战,取得南德意志的Istria,做为日后推进的桥头堡。
南非则作为日后调度船只的中继点。
顺利进入德意志,日后打算透过附庸扩张,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开始寻觅代理人。
南德找上奄奄一息的奥地利:
北德锁定富甲一方的吕比克:
之后以此两国为主轴,逐步吞并HRE各邦国。
后期因为吞太凶,欧洲国家眼中的AE都数百起跳,停顿了好久才顺利吃完所有省分。
1720年,靠奥地利、吕比克和普法尔兹三附庸完成。
印度本土:
成立了拉吉普塔纳,打仗比较有优势。
选择理念:
防守→克服沙漠和雨林等地貌
探索→打算绕过非洲,但西奈作战顺利,所以舍弃
海事→放弃探索,加萨作为关键的转运站和蛙跳点,必须免除地中海方面一切威胁
海军→承上,并确保印度本土不受船舰与登陆战的侵扰
影响→箝制欧洲方面的附庸
进攻→在欧陆加速攻城
贸易→纯粹增加收入
点了海事与海军,海战没输过,搭配俘虏船只的教范,船舰多到可以分好几队。
但后面累计AE高得夸张,如果贸易改成间谍,也许可以更早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