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护传统也拼创新“魔术之手”许正宗要当布袋戏的超级助选员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2-01-17 13:06:32
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220117w001
https://i.imgur.com/X0DZAta.jpg
护传统也拼创新“魔术之手”许正宗要当布袋戏的超级助选员
他从事布袋戏演出及教学超过一甲子,强调学布袋戏要学“活”戏,不能学“死”戏,戏
气、戏肉要做出来,不能只做戏壳……
2022/1/17
文:邱祖胤/摄影:吴家升/影音:洪凰钧/照片提供:新西园掌中剧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IwFM8sv0w
编按:杨力州的纪录长片《红盒子》,掀起许多人对布袋戏的关注,这一关注,才发现仍
有许多人坚守岗位,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对话,不断努力。布袋戏在台湾曾经风光,轰
动武林、惊动万教,后来逐渐式微,乏人问津。近年透过许多团队的推陈出新,试图找回
当年街头巷尾的感动。到底布袋戏的魅力是什么?新科技、新剧场的融入,又能带来什么
火花?且听布袋戏人说分晓。
戏台上,布袋戏偶咳嗽两声,忽然间,手中竟擦出火花,将烟斗点燃,老者开始吞云吐雾
,娓娓道来许多往事。
这是新西园掌中团主许正宗师傅的拿手绝活,他经常在戏台上创造惊奇、惊喜。
许正宗现年74岁,去年刚由新北市政府指定为无形文化资产传统艺术布袋戏保存者,是传
统布袋戏的活字典,台湾的无形文化财。他不只对传统戏、金光戏、剑侠戏如数家珍,还
发明布袋戏川剧变脸,改良“文生写毛笔字”的道具与桥段,手中的戏偶还能表演特技,
转盘子、摔角、喷烟、吐火,样样来,被誉为布袋戏界的“魔术之手”。
许正宗说:“我从小就在变这些把戏,就是要把布袋戏变得更吸引人,常被老人家骂,说
我乱来,但我不是乱来,我都有照传统在走,我认为布袋戏要一直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俱
进。”
许正宗师傅讲话中气十足,铿锵有力,经常帮人站台助选,是新庄地区的超级助选员。
他连续25年进入国小校园推广布袋戏,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许阿公”,这几年又帮着他
的老兄弟、国宝大师陈锡煌带领艺生,传授布袋戏的进阶技艺,一刻不得闲。
他最想站台的,一直是布袋戏的未来。他一直在当布袋戏的超级助选员。
https://i.imgur.com/AtJSktj.jpg
许正宗掌中技艺精湛,人称布袋戏界的“魔术之手”,手中的戏偶千变万化,创意无穷。
(摄影:吴家升)
家族传艺100年 声名远播全宝岛
拜访许正宗师傅的那天早上,新庄还下著绵绵细雨,华灯初上即人声鼎沸的新庄庙街,大
白天有种意外的宁静,许正宗的住所就位在大汉溪畔、从慈祐宫往庙街方向前行约200公
尺的小巷子。
但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只够两个人擦肩而过,摸乳巷以上,骑白马未满,却是人称“戏馆
巷”的人文荟萃之地,百年前新庄港口还能泊船的时代,中南部戏班前来台北城演戏,前
一晚总会先在这条巷子落脚,巷子的西边是歌仔戏班的基地,东边则布袋戏班的阵营。
许正宗出身的家族戏班“小西园”,就是在“戏馆巷”起家,“小西园是我的祖父许天扶
在民国2年成立的,至今已经有108年的历史,小西园的子弟一条心,现在都已经传到第四
代了,大家都非常争气。”
许正宗说,他的父亲许钦出师以后先成立“新西园”,后来祖父过世,“小西园”由许正
宗的叔父“许王”接班;许正宗15岁时可以组团了,叔父许王为他的团名取为“正西园”
,“我叔父觉得本来‘小西园’应该由他的大哥、也就是我父亲接班,为我取‘正西园’
这个团名,一来我的名字有一个正字,二来表示这是小西园的正统。”直到许正宗的父亲
过世,许正宗才又接班父亲的“新西园”。
“小西园”家族名震全台,文戏讲究,武戏精湛,家族成员兄友弟恭,互相礼让照顾,从
许正宗的言谈间可以充分感受到。
https://i.imgur.com/0rTkoUU.jpg
许正宗去年刚由新北市政府指定为无形文化资产传统艺术布袋戏保存者,由市长侯友宜手
中接获证书。(照片提供:许正宗)
跷课看戏不念书 训导主任追着跑
许正宗说,他是家族长孙,备受祖父疼爱,6岁时就由祖父揹著,一字一句教会“扮仙戏
”的口白。“扮仙戏”是布袋戏班开演前必演的谢神戏,也是初学者的入门砖,可见家中
老人对这位金孙的期待。
许正宗说,他真正对布袋戏有所认同,源于一次去看叔父许王演戏,叔父在后台瞄到自家
人站在台下看戏,就喊他到台上来,虽然什么都不用做,但演出结束后,请戏的人请戏班
吃饭,他竟然也有份。
“那时一年到头能吃鸡肉鸭肉的机会并不多,结果去看戏还能吃大鱼大肉,后来主人还发
赏金,赏金是用人头算的,不管你会不会演,通通有奖,那时可以分到两块,我跟大人要
零用钱,一次也只能要一角、两角,既然演布袋戏是这么好的事,我当然要演。”
许正宗从此迷上布袋戏,经常跷课去学戏、看戏,上课还经常迟到,许正宗笑谈他翻墙进
校园、被训导主任追着跑的往事,“训导主任跑不过我,就用广播:‘某年某班许正宗同
学,马上到训导处来!’但都是我弟弟去,因为他叫做许正中,国语听起来很像,他人又
土直,听到广播就自己跑去受罚……”
https://i.imgur.com/kkpVUKH.jpg
许正宗家学渊源,自幼耳濡目染,下的功夫极深。(摄影:吴家升)
耳濡目染硬学戏 状况百出懂应变
许正宗坦言,有兴趣虽然是一个动力,但自己的阿公、父亲、叔父都在演布袋戏,学起来
当然也比较快。
“但是功夫也是要自己练,大人戏演完都深夜十一、二点,吃个点心、洗个澡,就要睡了
,怎么有时间教你?你就要靠自己努力学习,还好当时两天就有一场戏要演,一年365天
就有一两百场,观摩的机会很多,不过有些戏这场看不懂、记不住,可能下一次要再看同
一场戏又要等到一两个月以后了,真的是要硬看、硬学。不像现在的学生有剧本可看,甚
至可以录音、录影。”
许正宗说,以前学戏,学的是“活戏”,“什么是活戏?就是要能自己变通。好比说一场
戏有3个小时,但一下子当地里长来致词,一下子议员来致词,地方人士到场,又要介绍
一下,掐头去尾只剩一小时的时间可演,如果碰到选举就完了,来的人更多,不让他说又
不行,主人会不高兴。”
许正宗说,有时请戏的主人打赏,你不能马上结束,还得加演半小时,此时这个戏要怎么
接?坏人都死光了,怎么办?“只好演好人做梦,阴魂来找他。你不懂得变通,就无法过
关。”
这就是活戏。
https://i.imgur.com/rdRFdhz.jpg
许正宗说,演布袋戏的眉角很多,早期戏迷很讲究,不能不照规矩来。(摄影:吴家升)
大杀四方吐剑光 乡民叫你吞回去
许正宗说,现在要看一个主演肚子里有没有东西,能不能演“活戏”,看字幕就知道,“
如果和字幕有点差别,表示这个主演对这个戏很熟悉了,会照自己的方式演;如果跟字幕
一字不差,表示这个主演照着剧本在念。”
早年演布袋戏,要吃这行饭并不容易,根据吕理政教授《布袋戏笔记》的记载,民国72年
台湾从事布袋戏的人口约有4万人,另有一说,从战后到民国60年代的全盛时间,台湾从
事布袋戏演出的人口约有10万人,竞争可说相当激烈,没有两把刷子,根本无法立足。
许正宗就说,他的父亲许钦当年推出“大侠鹰爪王”,在全台连演600多场,赚得的戏金
不但把他们这些兄弟姊妹养大,还能买房子,非常了不起,也可见当时演布袋戏是可以营
利谋生,却也有许多状况要应付。
许正宗说,演布袋戏的“眉角”很多,早期戏迷很讲究,不能不照规矩来,譬如有一次他
跟着父亲去演剑侠戏,当时流行“吐剑光”,好人的剑吐出去把坏人杀光光,请戏的主人
很满意,就要大家休息,准备吃宵夜,等宵夜吃完,就有一些老戏迷来呛说:“搬戏的,
你们把剑光的吐光光了,把人杀死了,难道不用再把剑光吞回来,放在整个庄头是要杀死
我们多少人?”
主人听了觉得有理,“还非要我们再开台演戏,把剑吞回来不可,不然不给戏金。”
许正宗又举例,如果戏中骑了一匹马来,下马之后,却没交待是否将马绑起来,也会有人
来骂:“你不把马绑起来,是要把我们庄头的草吃光光吗?”
“非常搞怪!”
此外还有一些规矩也一定要严格遵守,像是庙里请戏,庙内一定会留一面锣,戏班演完戏
之后,一定要敲这面锣,表示戏演完了,鸣金收兵,很多年轻人忘了敲锣,下次这间庙就
不会再请你去演戏了。
https://i.imgur.com/VK3mnNC.jpg
许正宗教学认真严谨,对基本功十分要求,强调最好双手都练。(摄影:吴家升)
基本功夫最重要 左手右手都要练
说到底,布袋戏不只是靠演出技术,三分前场,七分后场,更多的是对人情世故及民间礼
俗的细心照看。许正宗说,布袋戏演的是忠孝节义的故事,有教化人心的功能,以前演戏
的人,再辛苦,也是受人尊敬,他之所以对布袋戏的热情不减,也是希望在提倡布袋戏的
同时,能让下一代对品德有所提升,进而让社会风气获得较好的改善。
提到掌上的功夫,许正宗有说不完的心得,他说,平常练如果有十分功力,上台通常只剩
五六分,因为现场状况多,而且戏台、彩楼有戏屏挡着,正式演出时根本看不到自己手上
的戏偶,你等于平时就要有办法闭着眼睛练,功夫有多少,骗不了人,所以一定要常练。
“基本功最重要!”许正宗说到这里,当场就开始上课,教的是最基本的功夫,也不管记
者会不会。
许正宗把戏偶的偶衣翻出来,露出戏偶的内部,“我在教小朋友的时候也是这样教,一定
要告诉他们,这里面是空的(指偶头的部分,有一个孔洞能让手指伸进去),然后让食指
插进去,中指、无名指、小指放外面当戏偶的外手,母指撑开来当戏偶的内手,这样戏偶
就有一个人的样子。”
许正宗又示范:“不过手掌这样张开,戏偶的脖子会变歪歪的,所以就要把母指缩回来,
夹住戏偶的脖子,这样偶头才会正,等到需要让戏偶的手动起来的时候,母指再伸过去。

许正宗不厌其烦的解释,好像第一堂课就要把完全没碰过偶的人教会,讲解得十分仔细。
他说,当戏偶要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用母指夹住戏偶的脖子,这样不但偶头是正的,还能
利用母指跟食指的力量,让偶头转动,像真人在讲话一样。
许正宗还强调,不能只有练单手,双手都要一起练,否则万一一边的戏偶输了,总不能让
另一边的手没事做,两只手都要能演出才行。
老师傅这样说,好像马上要赶鸭子上架,让初学者即刻上台演一场武打戏,让人不尽热血
了起来,仿佛听到锣声催得紧,大侠鹰爪王即将出场……
https://i.imgur.com/uHD1Klc.jpg
许正宗家传的“文生写毛笔字”绝技,经他改良,更是微妙微肖。(摄影:吴家升)
文生磨墨写毛笔 操偶细腻如真人
许正宗又露一手神乎奇技的“文生写毛笔字”,他说这是在传统戏出里的桥段,流传已久

他擎起文生戏偶,一手拿着烛台,待要走进书房,他口中念著:“风来,遮风”,戏偶的
另一手作势挡风,小心翼翼。
来到书房,待要坐下,许正宗说,你得让戏偶看着椅子,然后拨动椅面上的灰尘,这都是
正常人要坐下时会做的动作。真的要坐下来的时候,也不能直接坐下,而是戏偶的身体要
先往前倾,屁股再往后坐下,一切要符合人体工学的动作,看起来才不会死板。
接下来的动作,包括小生磨墨,拿笔,用嘴巴整理毛笔,下笔前的沉思,以及写完之后盖
印章,还不能用单手盖,另一手要来帮忙,印章才能盖得明显……
一切动作,钜细靡遗,微妙微肖。
许正宗的心思还不只如此,他还为小生书桌上的文房四宝下了功夫,“有些人用山形笔架
,那是大官或大将军用的,小生若未考取功名,是不能用这些东西,经过我改良,笔架是
用悬挂的,但为了让操偶时取笔方便,我在这个笔架加了磁铁,让笔可以吸上去。”
许正宗说,他从年轻时就一直在动脑,做各种改良,前辈常会说他怎么改一些有的没的,
“我说不是我要加,而被时代变化所迫,你如果不加,就跟不上这个时代。我加的东西也
绝对不是一些有的没的,都是有根据的,不是乱改乱加。”
https://i.imgur.com/WkOE5wR.jpg
许正宗拿出手机,秀出小孙子操作戏偶的模样,有板有眼,十分俏皮可爱。(摄影:吴家
升)
独一无二布袋戏 持续创新永流传
尽管新科技、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布袋戏逐渐没落,观众愈来愈少 ,但许正宗仍然以传
统布袋戏为傲,“掌中艺术是中国传过来,但是台湾自身加强发展的部分很多,不管是中
南部的金光戏、霹雳布袋戏,或是电视布袋戏,千变万化,我们台湾将布袋戏改良得这么
好,就应该要让世界各地的人都了解。”
许正宗说,还好最近因为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布袋戏又再流行起来,如果政府有心推动,
从事布袋戏工作的人能一起努力,就有可能再找回过去的盛况。当然时代在变化,趋势在
变化,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靠大家尽量保存。
许正宗感叹,自己有年纪了,身体也不像以前那么好,但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为布袋戏出
力。
许正宗说:“传统掌艺一定要传永久,创新的技术更要保存,在传统跟创新之间,我会加
入一些现代的东西,让现在的孩子有兴趣来学,传统的掌中艺术,才有办法一直传承下去
。”
采访结束前,许正宗拿出手机,让大家看他的小外孙操偶的模样,虽然才小学一年级,却
有板有眼,颇有架势,许正宗还指著一个玩具箱,说里面都是戏偶,而且小孙子已经开始
在改良戏偶了……
听到许老师爽朗的笑声,仿佛听到古代大将军驾临,在谈笑间指挥调度兵马。许老师就是
这样豪爽的人。
看着许正宗师傅脸上的笑容,我们知道这就是布袋戏的魔力与魅力,如何让老人跟小孩都
看戏、都为戏着迷?许正宗心里一直有答案,也一直身体力行。这位布袋戏界的“魔术之
手”,既护传统,也拼创新,让人看到台湾布袋戏的无穷希望。
https://i.imgur.com/zAcCmc1.jpg
许正宗家传的布袋戏剧本,以及让戏主点戏的戏单。(摄影:吴家升)
主题照:新西园掌中剧团团主许正宗,手中的戏偶是他的父亲许钦传下的《大侠鹰爪王》
,见证布袋戏的黄金年代。(摄影:吴家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