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0-08-20 23:34:39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200036.aspx
专访/掌中戏国宝陈锡煌 用生命淬炼布袋戏技艺
最新更新:2020/08/20 22:19
https://i.imgur.com/s11eK0P.jpg
1931年出生的陈锡煌(图),是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长子,由于李天禄入赘陈家,娶了乐
花园戏班女儿,按约定长子必须姓陈,因此陈锡煌才从母姓,不姓李。中央社记者吴家升
摄 109年8月20日
(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20日电)国宝陈锡煌长年搬演布袋戏,除了动手也得动脑,90岁
了身体仍然硬朗,除了今年因为疫情再加上他心脏装支架,才让师傅的步调放慢,否则今
年他还受邀去日本、美国演出。
8月艳阳天走进陈锡煌住的陈悦记祖宅,这栋在地方上被称为“老师府”的建筑,兴建于
1807年,是大龙峒在大清时期文风鼎盛的象征。陈锡煌打从出生就住在这栋古厝至今,他
说,鼎盛时期有上百户人家住在这,如今只剩下十几户。
陈悦记祖宅2018年被登录为国定古蹟,近期“公妈厅”才整修好,其余的包括匾额、门槛
、屋簷、砖瓦、墙面等,老宅的里里外外,都还留有历史的斑驳,有待慢慢整建、修复。
虽然住在宅邸的人丁不像以往兴盛,但厅堂里的北管乐音却从没停止过。到访的这天,3名
在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学习的后场艺生,正打着锣鼓、吹唢呐,负责前场的操偶演师,便
在这里“请尪仔”。陈锡煌从小就在“生活即艺术”的布袋戏世家长大。
1931年出生的陈锡煌,是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长子,由于李天禄入赘陈家,娶了乐花园戏
班女儿,按约定长子必须姓陈,因此陈锡煌才从母姓,不姓李。
身为李天禄的儿子,陈锡煌没有得到特别礼遇,小学毕业后就加入戏班,跟着父亲到各地
演出布袋戏,李天禄没什么时间教他,陈锡煌就靠着自己的观察、揣摩,一路做到李天禄
的二手。但父亲对他甚是严厉,时常记错口白或拿错戏偶而遭修理,最后他逃到南部,到
新兴阁掌中剧团避难。
https://i.imgur.com/jcQdGNx.jpg
走进掌中戏国宝陈锡煌住的陈悦记祖宅,这栋在地方上被称为“老师府”的建筑,兴建于
1807年,是大龙峒在大清时期文风鼎盛的象征。陈锡煌打从出生就住在这栋古厝至今。中
央社记者吴家升摄 109年8月20日
https://i.imgur.com/euaznIs.jpg
掌中戏国宝陈锡煌(图)是布袋戏大师李天禄的长子;但身为李天禄的儿子,陈锡煌没有
得到特别礼遇,小学毕业后就加入戏班,跟着父亲到各地演出布袋戏。中央社记者吴家升
摄 109年8月20日
在南部这段时间,陈锡煌收获良多,不仅观察南、北部戏的差异,也帮忙做尪仔衣、尪仔
帽。日后他也以传统为基础,为戏偶改身,像是在小旦颈后缝上长发,增添细致度,再把
一根弯曲45度的“弯通”细竹条,装在戏偶上,让小旦能优雅地梳理长发。
“我很喜欢研究。”陈锡煌盘腿坐在大理石木椅,嘴巴一边回答,眼睛却盯着电视机正在
播放的电影“与森林共舞”,“我很喜欢看动物,观察牠们的动作细节”,他看了有灵感
,就把这些动作细节加入演出中。
国中2年级就跟着陈锡煌学布袋戏的陈冠霖表示,陈锡煌在布袋戏的制作和演绎上有很多创
新,“一样是骑马,师傅会研究要怎么样可以骑得更漂亮,把动作更细致化,或者是让小
旦的身段更娇媚。”
另外在剧本诠释,早年布袋戏多半在庙口演出,人来人往进出频繁,一出戏大多可以演到3
.5小时,通常是主角遇到男、女配角,都要再重新讲解一次前面的剧情。但陈锡煌认为,
现代人没有耐性坐那么久,因此把这些重复性的情节省略,有时也会用破题法,一开始就
演武戏,抓住观众目光,后面再讲述剧情。
陈锡煌虽然在演出上做了许多调整,但对学生的栽培可不马虎,尤其特别重视布袋戏的传
承。
陈锡煌表示,学布袋戏除了要先从尪仔开始学,另外也要饱读诗书,累积许多生活经验,
“才能把人生经验注入到戏里,尪仔才有灵魂。”
https://i.imgur.com/C2qn7yv.jpg
掌中戏国宝陈锡煌表示,学布袋戏除了要先从尪仔开始学,另外也要饱读诗书,累积许多
生活经验,“才能把人生经验注入到戏里,尪仔才有灵魂。”中央社记者吴家升摄 109年
8月20日
陈锡煌提及年轻时,一开始都是听戏、背戏还不太识字,李天禄找了精通汉文的吴天来到
家里教他,“汉文和文言文不同。”阅读汉文的主要语言为台语、客家语,读音为文读音
,文言文多半是以华语为教学语言。后来吴天来也加入布袋戏的编剧、排戏,最后成为红
极一时的“排戏先生”。
陈冠霖说,一开始他都是从“布袋戏:李天禄艺师口述剧本集”里阅读剧本,“但经常看
不懂”,推测当时李天禄应该是用台语口述,记录者用华语书写,因而有出入。最后陈冠
霖只能再去问陈锡煌,经由陈锡煌讲解才看懂剧情。
“师傅完全不藏私,不怕你学。”陈冠霖说,他跟着陈锡煌学习十多年,认为老先生最怕
传统布袋戏没能传承下去,“他不怕东西被学走,只怕没人学。”然而陈锡煌的一身技艺
,有更多的无形资产无法文字化,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传承,全都是在跟时间赛跑
。
“跟师父除了学偶戏,也学到社会学。”陈冠霖说,他经常在陈家大宅院出入,也跟着剧
团四处演出,看见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话表里不一,也有的人见人说人话,但
陈锡煌都告诫他:“囝仔人有耳无嘴”,左耳听、右耳出,不需讲出来点破,放在心里观
察即可。
今年陈锡煌获得行政院文化奖,问他有什么感想?老师傅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想不出有什
么特别的感言;倒是陈冠霖说,自从导演杨力州拍陈锡煌的电影“红盒子”上映后,来看
布袋戏的“文青”变多了,“师傅说,有人来看戏,我们就把戏演好,把故事讲解给想要
认识布袋戏的人听。”(编辑:张雅净)1090820
https://i.imgur.com/xSXnhLn.jpg
掌中戏国宝陈锡煌(图)长年表演布袋戏,除了动手也得动脑,90岁了身体仍然硬朗,今
年因为疫情再加上心脏装支架,才让师傅的步调放慢。中央社记者吴家升摄 109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