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的宝躯一脉有三:午砗磲、申玳瑁以及未珊瑚
因为宝躯一脉的特色是身上有部分珍宝产出
基本结构就是十二地支+生物名
午未申我去查过刑克 没有头绪暂时不考虑其特殊含意
目前还有九支未出 但是身上有珍宝的海洋生物并不多
我查闽中海错疏 大部分还是吃的为主
大概都是杂鱼 我想都会归到波臣一脉
不只食用的有几种:
鳗:《埤雅》云:“焚鳗骨可辟蠹鱼,有雌无雄,以影漫鳢而生子。”
(看来有除蛀书虫的功效)
乌鲗:一名墨鱼,大者名花枝,形如鞋囊。肉白皮斑,无鳞。八足,前有二须极长,集足
在口,缘喙在腹。腹中血及胆正黑,背上有骨洁白,厚三四分,形如布梭,轻虚如通草,
可刻镂,以指剔之如粉,名海鳔鮹。医家取以入药,古称是海若白事小吏,一名河伯从事
。(现代的乌贼目)
水母:性热,偏疗河鱼疾也。
(不知道这是什么病)
蛎房:一名牡蛎,出海岛,丽石而生,其壳礧磈相粘,如房。《岭表异录》谓之蠔山。地
无石灰者,烧蛎壳为之。草鞋蛎,生海中,大如盆,渔者以绳系腰,入水取之。
(牡蛎壳烧石灰,南部沿海跟澎湖都有)
海月,形圆如月,亦谓之蛎镜,土人多磨砺其壳,使之通明,鳞次以盖天窗。《本草》云
:水沫所化,煮时犹化为水。岭南谓之海镜,又曰明瓦。
(又称窗贝,可以磨成半透明,用来做窗户,不输玻璃)
鲎:东浙闽广人重之,以为鲊,谓之鲎子酱,壳可屈为杓,筜釜辄尽,尾可为如意。○鲎口足
皆在覆斗之下,海中每雌负雄,渔者必双得之,以竹编为一甲鬻焉。《本草》云:“牝牡
相随,牝者背上有目,牡者无目,牡得牝始行,牝去牡死,其尾烧烟,可辟蚊蚋”
(可以做驱蚊药跟如意)
钿螺,光彩如钿,可饰镜背。
(其实只要珍珠层够厚的螺类,都可以用作螺钿)
鹦鹉螺,状如鹦鹉,堪作酒杯。
(活化石)
或许这些生物也有机会纳入宝躯一脉吧!
题外话 如果鲲帝是鲸鱼 那王骨是鳞片还真是奇怪的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