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生涩的鹰燕龙虎榜、黑白龙狼传,紧接一鸣惊人的决战时刻,再到
真正大展身手的九龙篇章三部曲。金光布袋戏其实一直都在挑战,挑战
另一种布袋戏的可能性:“布袋戏能不能走出旧有的窘境?”
以市场的角度来说,也许金光团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是个人觉
得金光的确成功了,即使还有些不完美,它仍然打破原有观众了布袋戏
的单一想像。当然这一部份得归功于旧有金光角色的魅力,一部份得归
功于大侠的一路坚持。
不论近期的批评如何,我一直很感谢金光让我找回对布袋戏的感动。
已经好久没有陪着这些木偶哭笑怒骂、一起度过悲欢离合的日子;
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期待着剧尾那句紧张紧张、刺激刺激的口白;
已经很久,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拥有集体记忆,看着众多戏迷的互动,
让我相信布袋戏还不会死。
记得年初特地带老婆杀到台中看金光户外公演,让了位置给一位中年
妇女,当时他的眼神只有舞台上的戏,公演结束时,他忽然回头紧紧抓
着我老婆的手连声说:
“谢谢!谢谢!很好看对不对...很好看对不对...”
中年妇女两颊带着未干的泪痕,眼眶里还有泪水打转。
我看着他,真的觉得很多事完不完美没有那么重要,只要它一直在就好。
谢谢金光,希望你一直都在。
属于布袋戏的本格派革命
布袋戏的核心是什么?是木偶?还是戏?
我想不管是木偶成就戏,还是戏成就木偶,最终还是得回归到“人”的
本质。反映到现实,我想霹雳与金光的争执也不外如是。霹雳的确为布袋
戏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可是这个成功的饼很小。
霹雳上市,拥抱的终究是小众,只是这些小众拥有相当庞大的消费力。
可是这就是布袋戏的未来吗?我想会在这里的版众绝对不会认同。也许那
些经历过史艳文时代的爸爸妈妈也不会认同。
布袋戏的本格就是“戏”,用木偶演绎出“人味”。当戏的人味出现,
木偶就会跳脱框架,与想像融化成为一种真实。可是戏不可能有始无终,
但当布袋戏取得成功后,现有商业模式又无法跳脱出长寿肥皂剧时,该
怎么办?
有人选择了类偶像单元剧,选择以江湖服务主角;而金光想尝试的也许
是以人服务江湖,将整个金光世界变成历史舞台,在这条时光长河里会有
很多故事与人物来来去去,可是江湖依旧江湖,这种写法非常冒险,因为
整个观影感受需要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发酵,可是布袋戏又不像小说,可
以利用编年史或不同的故事章篇来梳理整个架构,前者作法容易公式化又
无趣,就像坊间的玄幻小说开头就全部告诉你,后者用布袋戏呈现上有一
定的困难。
因此在世界观主干出来前,势必要经过不短的阵痛期。更不用说我们看
到的剧情经过导演,现场操偶,后制,已经是二次、甚至N手的创作,这
对此类型的剧本创作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
九龙篇章过后的编剧杂谈,更确定三弦编希望的金光布袋戏,应该是类
银英传的太空歌剧,或者我们可以说是玄幻歌剧。
只是金光团队能撑过这个阵痛期吗?
高强度与恶劣环境下工作的现场人员们能不能消化?
编剧团队该如何面对观众的阅听习惯?
看布袋戏就是要看爽啊!你要我思考、细细体会干嘛?
现实层面的问题实在很多,可是我看见金光布袋戏的用心与蜕变。
是的,魔戮血战后期的确很有问题。我也觉得没有之前好看,不过该抓
住的主线依旧没有放掉,戏剧结构与节奏,感觉上还在适应120缩减为90分
的变化,角色表现也趋于扁平化,可是主线剧情还不到全面溃败。
就算没有之前精彩又如何?一周花个110元当作投资有差吗?
投资一个未来,把自己当成一个天使创投家,期待它可以成长茁壮,
期待布袋戏能够不消失继续壮大,期待它能成为你人生的养分,期待有天
能够带着孩子一起享受,告诉他阿公阿妈以前看金光长大,很久很久以前
的谁谁谁不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的九界不是这样的。哪些时间压铸出
的醍醐味,不正是戏剧与时间最美好的化学作用吗?
往这层想,看着口袋里的钱丢到这里头,好像也没那么痛了不是吗?
后记与建议
当然金光并不是全无缺点,撇去观众个人对布袋戏的阅听习惯之外,
有几个必须解决,也不难解决的问题。
1.口白
大侠的声线没有问题,问题在角色的辨识度。角色的声音要配得好
之外,更多的应该是要配得准。最佳例子应该是黄文耀的天宇系列,
在本身条件并不如黄文择的情况下另辟途径。
除了声线的表现略显不足,我想在配音时语句的节奏上也较少变化,
也就是多数角色的说话节奏都差不多正常,可是这种正常会变成一种
单调,凭金吾的癫与无情的疯差在哪里?玄狐念无情的中二台词跟无
情念玄狐的台词差在哪里?在角色情绪的表现上,我想大侠已经是第
一把交椅了,如果能在这方面再多加变化,应该会让金光富有更多样
化的面貌。
当然,更多是希望大侠能多保养自己的喉咙,别忘了守住一人配音。
2.台词
之前已经有板友提过了,大侠的台语有时候是念错的,这跟什么用
最适当的语音去进入角色是两回事,就是真的念错了。可是这并不能
把全部的责任归到大侠身上。
另外一部分是“编剧”,也许是因为台湾失败的母语教育,所以不
管是大侠或是编剧群,在这部分都只能算非战之罪。可是编剧有责任
在撰写台词时尽力地以台语入字,而不是把这个问题丢给大侠。
是的。这就是金光目前逐渐出现的问题,台词感觉开始出现文青式
的自溺倾向,一集90分钟每分钟都很重要,不是浪费时间让你表现自
己的文藻堆积功力,而是文字表现功力,用最少的台词去表现角色的
特色,布袋戏才会有质感,或是大家常说的电影感,愈多这种台词,
只是让木偶变成个人的表现工具,木偶是角色,角色有自我发展的能
力。
我宁愿多点像海派浪子或一好汉这种江湖味的台词,也不想听到文
青啊!江湖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听那些呢喃实在很不舒服。就算是
武侠小说经典如金庸、古龙,笔下人物也很少这样吧?
我期待的是不看字幕也能懂得戏里在说什么,现有的对白其实对于
爸妈那辈人想接触布袋戏是有隔阂的,因为对白实在太不贴近现实。
对於戏的推广有着不少阻碍,如果能够在对白上平衡,尽力做到雅俗
共赏,而不是孤芳自赏,这对传统文化与母语教育才有帮助,这也不
是大侠的初心?
更甚者,说不定有天金光能成为推广台语文的辅助教材?
最后,其实笔者最希望的,是布袋戏剧情能够走到像基地三部曲,
一个系列到剧末会有完整的结束,系列与系列间完全不同时空,不同
人物,可是彼此会互相呼应。
就像清明上河图一般,或者可以说是属于金光布袋戏的大河剧。
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都能见证属于布袋戏的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