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imgur.com/0aHEgRC.jpg
打给厚
谈到Arctic Cooling这间厂商
我想大部份人都是从他们家的散热膏MX-4、MX-6这几位老朋友开始认识起的
Arctic Cooling(后简称AC)他们家出了众多散热产品
包含风扇、塔散乃至于水冷
今天开箱的Liquid Freezer III ‘PRO’版
是之前Freezer III的进化版,将风扇进化成P12 Pro ARGB版本
加大风压增强散热,并维持了38mm厚度的冷排,保有之前的冷排散热优势
反正对于水冷散热来说就大概三个要点
1. 风扇的风压
2. 水泵的转速(流量)
3. 冷排的大小及厚薄
在可接受的范围,数值当然是越高越好
按照惯例先来看一下Liquid Freezer III PRO的相关SPEC
冷排:360mm铝排,实际尺寸为120 x 398 x 38 mm
水管:450mm
扣具:Intel (1700/185X) 、AMD(AM4/AM5) 多平台扣具
水泵:800 – 2800 RPM ,搭配铜底冷头
风扇:600~3000 RPM(ARGB扇),最高风流77.3CFM,最高风压6.9mmH2O
保固:6年保固
https://i.imgur.com/CSPbVsU.jpg
https://i.imgur.com/9Nx9bal.jpg
这次开箱的是Liquid Freezer III PRO白色版本
外箱正面上可得知它支援Intel (1700/185X) 、AMD(AM4/AM5)
以及内含一管MX-6(0.8G)
以及大家都要有的六年保固
https://i.imgur.com/nLUzLpb.jpg
https://i.imgur.com/kPL9gm4.jpg
背面则是提及各项水冷相关的SPEC
台湾依旧是由乐维作代理
https://i.imgur.com/k8NrjCs.jpg
简约的装箱,没有过度的包装
https://i.imgur.com/8aJxnvw.jpg
配件如上图
主要AMD的安装需要增高垫及固定夹具
而本身风扇的供电全靠右上角那两条线(二择一)
至于那根L扳手则是为了拆INTEL扣具用的
https://i.imgur.com/HaAWKRY.jpg
内附的INTEL扣具直接放生了115X/1200
但听说可以跟官方购买,只是没有需求就没特别问了
这边可看到INTEL扣具有为了1851的热源在上方作了偏移设计
但就牺牲了1700(13/14代表示:我缩肛就该被牺牲?!)
https://i.imgur.com/IaIFZSK.jpg
本体以及VRM模组
冷排风扇是直接预装在冷排上先给个好评再说
这代的VRM模组相较前代(LIQUID FREEZER II)可说是颜值上升不少
https://i.imgur.com/OEB29uE.jpg
偷放一张之前拍的前代照片,此代的不管是颜值或是扇叶大小都直接往上升级不少
前代的外貌看久了就像只小青蛙
https://i.imgur.com/CMbE1Ro.jpg
冷排直攻38mm,相较市售多数竞品的28mm来说应该会有约30%左右的散热提升(?!)
但因为38mm厚的冷排需要高风压风扇来匹配
所以这代的风扇也因此增强了风压的表现
https://i.imgur.com/nZrvoY1.jpg
冷排上有个灰底的ARCTIC字样
https://i.imgur.com/BtqgTV4.jpg
12cm的冷排有12水道
https://i.imgur.com/QAC04lZ.jpg
https://i.imgur.com/OvGOP7j.jpg
风扇验明正身
P12 Pro A-RGB
DC12V / 0.33A(等于一个风扇吃4W左右,三个就是12W)
https://i.imgur.com/H0PGdFu.jpg
风扇本身的线已经整好,不必特别再安装
https://i.imgur.com/IpJsFlv.jpg
最棒的是延续之前的隐敝式走线,从水冷管中的编织网走线
讯号则是统一从冷头那边送出,增加了简洁度
水冷管的出水口一样有加固处理
https://i.imgur.com/Mm6P3FL.jpg
冷头本体其实很小巧(没有装VRM模组的话就小小一颗)
箭头处为扣具螺丝,VRM模组也是以磁吸方式固定于此
https://i.imgur.com/zGBVw3f.jpg
https://i.imgur.com/l2o1ksb.jpg
原装上有一个保护膜记得撕掉
撕完后可看到冷头上面的PCB版(还把所有接点的定义都标上了)
https://i.imgur.com/Q3Athq0.jpg
https://i.imgur.com/TAew9MF.jpg
VRM模组本身还有冷头护盖的作用
采用磁吸方式固定于冷头上,并用接点方式作资料传输
对这水冷来说,真的是将线的使用量减到最低
超适合我这种懒人
https://i.imgur.com/XClmLGo.jpg
VRM模组上的风扇转速为400~2500rpm
https://i.imgur.com/OEBixCS.jpg
再来是这水冷最重要的线材
左边为单一传输线(冷排风扇、水泵及VRM模组都统一转速)
右边为一对三传输线(冷排风扇、水泵及VRM模组各别调控转速,并由水泵接头供电)
这两条为二择一使用,假如想要超简洁走线则务必选则单一传输线
若是跟我一样想要每个转速都独立控制,则选择一对三传输线
https://i.imgur.com/OZ1wfPz.jpg
由这个8pin的接口作PWM及ARGB的讯号传输
https://i.imgur.com/Yik9AQw.jpg
务必要撕掉的保护膜,没撕掉的话也是没办法伪装成新品去卖别人的啊!!
接下来测试及装机有INTEL及AMD版本
首先是AMD版本
安装展示为使用技嘉B650E STEALTH
测试为使用ROG X870E APEX
https://i.imgur.com/ky8Cf26.jpg
展示机用的是9600X而已,涂个MX-4是完全的够力的
MX-4一般我是拿来作入门及中阶装机用
散热能力够外加又好涂,已经陪伴好几年的老朋友了
https://i.imgur.com/NwXbvfD.jpg
AMD安装前需将原装扣具先拆掉
改使用水冷本身的增高垫及扣具还有对应的螺丝
https://i.imgur.com/IK9Yq24.jpg
为了AMD热源,作了对应的下移扣具
https://i.imgur.com/18YDuxB.jpg
要先将冷头锁上再安装VRM模组
https://i.imgur.com/tGCBXss.jpg
此次INTEL安装在Z790 Formula上面
也是必须将原装CPU扣具拆除再安装水冷内附的扣具
https://i.imgur.com/TrOoM6i.jpg
安装在机壳内先拍一张图(没对焦准QQ)
https://i.imgur.com/Pwljk6a.jpg
https://i.imgur.com/0FGjUYw.jpg
再来实际开机看灯效,灯效算是满柔和的不刺眼
接下来就作些简单的测试
https://i.imgur.com/LFR9TqX.jpg
首先是水泵的声噪
即使切到极速3000转,距离10公分处也才35dBA
所以就建议水泵直接上到最高转速维持水流量吧!!
https://i.imgur.com/2lAgXgu.jpg
再来是各转速的dBA对照图
拍的照片放下方有兴趣自行观看
都是距离冷排风扇10公分测得的数据
https://i.imgur.com/0hkR2Mg.jpg
https://i.imgur.com/m5zLVaT.jpg
https://i.imgur.com/cUiCxoJ.jpg
https://i.imgur.com/uWH2aPm.jpg
https://i.imgur.com/3D7yoJC.jpg
https://i.imgur.com/ludQwXF.jpg
https://i.imgur.com/IHQlub3.jpg
https://i.imgur.com/yDaysjQ.jpg
https://i.imgur.com/JTeaxLR.jpg
以上为分贝仪据连冷排风扇约10公分的数值
背景底噪为30dBA以下
https://i.imgur.com/7FEfzOR.jpg
测试VRM模组是否真的有作用
首先是待机状态约30分钟后的数值
CPU周边最高温度为42度,此时环境温度为28度无冷气
https://i.imgur.com/3SeuQRW.jpg
拔掉VRM模组的风扇后五分钟
CPU旁边最高温直接升到了48度,一来一往就是五度以上的差别
所以VRM模组的风扇还是满有用的
再来是大家最关心的散热能力
AMD平台测试9950X3D在跑R24的分数
相关设定如下
CO-15、PBO2开启、EXPO开启
然后大家都知道,在相同设置下散热器越强带走的热越多
则跑分会越高
所以测试在R24下的跑分作为参考数值
测试环境为室温28度(无冷气)
https://i.imgur.com/L8TITGu.jpg
首先是水泵3000RPM搭配冷排风扇3000RPM跑Cinebench R24的分数
多核成绩为2160,最高温度为CCD-0的82.3度
https://i.imgur.com/E90IOLt.jpg
再来是水泵3000RPM搭配冷排风扇1750RPM跑Cinebench R24的分数
多核成绩为2184,最高温度为CCD-0的82.6度
虽然分数在风扇1750转高于3000转
但这都在误差范围之内
由上二图可知,虽然冷排风扇3000转的温度表现确实会比1750转时还好
但噪音跟表现之下,我想大部份的人应该会将冷排风扇转速设低于2000转才符合日常使用
最后测试12900K在180W时的表现
https://i.imgur.com/9JvcB8N.jpg
首先一样是冷排风扇3000转,烤FPU 10分钟后CPU Package最高为80度
https://i.imgur.com/Vx5qQjd.jpg
再来是1750转时,烤FPU 10分钟后CPU Package最高为81度
虽然帐面上温度只差了1度没有差很多
但有可能是因为水温还没有升到太高故差异不大
所以对我来说,日常使用应该会将CPU设定90度以内都低于2000转
超过90度再拉高转速至3000
<总结>
个人觉得AC家新出的Liquid Freezer III PRO
最大的优点就是线材的使用非常非常的简单及简洁
一组供电同时给三颗风扇、一个VRM模组风扇以及水泵
完全的压榨了风扇接口的供电力
也因为线材需求少,在整线时难度会减低非常多
真的要简洁到极致的话,就是安装单一传输线
这样就只会有一个PWM线及一个ARGB线
而散热能力在同价位的竞品中绝对是算前段班的
同时也兼顾了VRM模组的散热,这是同价位竞品所少有的
当然啦,好的说完就要来说一些可能安装时会遇到的问题及缺点
1.没有萤幕,在现在一狗票卷到不行的水冷市场中,缺少萤幕的话客群就会比较少一点
2.对部份主机板会有干涉的问题,购买这水冷前必须先看一下相容表,大略看过一轮大
部份都是mATX或iTX会有干涉
3.38MM的冷排是优也是忧,优的是散热能力,忧的是少数较紧凑的机壳是没办法安装的
不过就算有这些缺点,我想也完全盖不了它在100美金左右有着数一数二强实力的事实
而且看海鲜商城,也有不发光的黑色版本可选择
从240、360至420都有,冷排尺寸的选择算是能涵盖大多数人的需求了
目前最贵的420发光版本也是都在4000台币以下
价格及效能的表现就没什么能挑刺的了
以上开箱希望大家喜欢
报告完毕谢谢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