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技嘉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

楼主: Kazama168 (风真いろは)   2025-03-19 21:35:25
本文由PC Unboxing授权转载
网页好读版:https://pcunboxing.com/z890-aorus-tachyon-ice/
内存超频巅峰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开箱评测
https://i.imgur.com/5ZJR2DS.jpeg
专为 LN2 内存超频量身订做的 GIGABYTE 技嘉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以
白色散热片和 PCB、E-ATX、核心插槽九十度旋转、18+1+2 相供电等规格吸引到比者的注
意力,最重要的是超频大师 HiCookie 以这个主机板超频至 DDR5 12752 MT/s(目前世界
排名第一)。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规格:
尺寸:E-ATX 30.5 x 28.5 cm
处理器支援: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脚位:Intel LGA 1851
CPU 供电相:18+1+2 相
芯片组:Z890
内存:2x DDR5 DIMM 插槽、Overclocking World Record 12752 MT/s、最大容量128GB
内存认证:Intel XMP (Extreme Memory Profile)
显示输出:2X Thunderbolt 4 Type-C(5120×2880@60 Hz)
扩充插槽:2x PCIe 5.0 x16 (单卡 x16 或双卡 x8/x8 频宽)
储存插槽:4x SATA 6Gb/s、M2A_CPU 25110/22110/2580/2280 PCIe Gen5 x4/x2、M2B_
CPU 25110/22110/2580/2280 PCIe Gen4 x4/x2、M2P_SB 22110/2280 PCIe Gen4 x4/x2、
M2M_SB 22110/2280 PCIe Gen4 x4/x2 & SATA
网络:Realtek RTL8126 5GbE
无线:Realtek Wi-Fi 7 RTL8922AE、Bluetooth 5.4
音讯:Realtek ALC1220、ESS SABRE9118EQ DAC
USB埠 (前置扩充):1x Thunderbolt 4(Type-C)、1x USB 3.2 Gen 2 ×2 Type-C、1x
USB 3.2 Gen 1(支援前置两个 USB 3.2 Gen 1 埠)、1x USB 2.0/1.1(支援前置两个
USB 2.0 埠)
USB埠 (后方 I/O):1x Thunderbolt 4(Type-C)、5x USB 3.2 Gen 2 Type-A (红色)、1x
PS/2 键鼠插槽
RGB:3x ARGB 5v 3-Pin、1x RGB 12v 4-Pin
FAN:1x 4-Pin CPU Fan、1x 4-Pin CPU OPT、4x 4-Pin SYS FAN、3x 4-Pin SYS FAN/
PUMP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开箱
来了!它总算来了!从 2024 台北国际电脑展中曝光样品时笔者就超期待的主机板“Z890
AORUS TACHYON ICE”,来自技嘉的 Z890 欧洛斯 太戟永 艾斯(TACHYON 不知道到底要
用日文还是英文发音唸法),但从 Z890 芯片组解禁到现在已经有些时间了,相对于竞品
来说,AORUS 在 2DIMM 内存超频主机板的规划上相对偏慢些。
但根据笔者询问,技嘉是为了等 AORUS 超频大师 HiCookie,重新刷新在超频纪录网站
HWBOT 的 Memory Frequency Hall Of Fame 纪录成绩,而 HiCookie 也在 2025 年 3 月
19 日以 DDR5 12752 MT/s(6375.8 MHz) 重新登顶,所以 HiCookie 跟 Z890 AORUS
TACHYON ICE 现在的内存频率超频纪录是世界第一。
笔者个人对于 HiCookie 是属于尊敬态度的,因为在 Z790 时期 HiCookie 长期霸占了
HWBOT 的 Memory Frequency Hall Of Fame 世界第一的位置将近要一年, 直到 Z890 晶
片组开卖后才被超越。
在各位开始看这篇 Z890 AORUS TACHYON ICE 开箱文之前要记得一个原则,这张主机板是
给“LN2 液氮(液态氮气) 极限超频玩家”使用所设计的,所以大部分设计都跟 Z890
AORUS MASTER 这种常规的主机板会是不同方向,它所追求的“实用性”会是 LN2 极限超
频而非日常装在机壳内日常使用,因此以我个人来说解析这张主机板的角度会与平常略有
不同。
盒装上印有的产品特色和规格与实际官网有点落差,例如 PCB 层数在盒装上标示为 12
层 (12-Layer PCB) 但官网则是 10 层 (10-Layer PCB),供电部分在盒装上标示为 19+1
+2 项,但官网标示为 18+1+2 项,至于详细到底以谁为基准就要问问客服了,但从实际
供电来看应该是以官网为主。
https://i.imgur.com/VZ7omLI.jpeg
△ GIGABYTE 技嘉 Z890 AORUS TACHYON ICE,身为男生只能说一句话:“这个鹰神图案实
在太帅了啦”!
https://i.imgur.com/vUsJQYo.jpeg
△ 产品特色。
https://i.imgur.com/202mmzL.jpeg
△ 产品规格。
https://i.imgur.com/OIldhHr.jpeg
△ GIGABYTE 技嘉 Z890 AORUS TACHYON ICE 通道配置图。
我个人选主机板的梦想条件很简单:白色、E-ATX、2DIMM 内存超频型号,至于要用哪
一家芯片组我就没什么差了,因为 Intel 和 AMD 我都会用,所以当我亲眼看到 Z890
AORUS TACHYON ICE 的样品时,我就请认识的代理商客订安排购买了。
笔者对于 AORUS TACHYON 一直很有兴趣,除了是 2DIMM 内存超频特化型号外,将主机
板 24-Pin 供电插槽换位置放在 SATA 旁边可以让我拍内存画面更清楚!不然常规主机
板每次都有粗粗 24-Pin 供电线材直接挡住内存侧面真的很丑,除了以前有短暂借用过
Z790 AORUS TACHYON 来超频开箱内存外,我也一直很想要有一张 B650E AORUS
TACHYON,但后者台湾没有卖当初亚马逊有上架但我犹豫了,犹豫便会败北!真的败北了
懊悔不已。
这张主机板最直观的特殊处就是整个 CPU、内存插槽、VRM 供电区块都向左旋转 90°
,GIGABYTE 并不是第一家这样旋转核心插槽布局的品牌,以前 EVGA Kingpin 系列主机
板就有这种标示性特色,但是 EVGA 已经….所以 TACHYON 这次算是把这个特色传承了意
志接棒下去,这样的做法是否在超频上有任何使用优势欢迎大家在底下留言提出看法讨论
,我看了一下 PCB 反正 Layout 是肯定要重拉,我已经能想像到 GIGABYTE RD 当初无奈
跟 PM 讨论的画面了。
主机板大小规格为 E-ATX 的 30.5 x 28.5 cm,如果要放进机壳用就稍微注意一下机壳是
否支援 E-ATX 主机板就好,但买这张板子的人应该都是搭配裸测架或是直接放在桌面上
使用,世界就是我的机壳等同于没有限制。
18+1+2 相 VRM 供电区块上配件铝合金散热装甲搭配热导管协助供电散热,散热装甲上有
磁吸式饰板,拿起后就可以看到 CPU 双 8-Pin 供电插槽。
https://i.imgur.com/I9kqaVO.jpeg
△ E-ATX 大小的 Z890 AORUS TACHYON ICE。
https://i.imgur.com/ijrcT49.jpeg
△ 主机板背面并未配置金属强化背板,因为 LN2 玩家会在背面使用加热板,让主机板可
以达到最低工作温度,有强化背板反而会阻挠这个作业方便性。
https://i.imgur.com/WV8J7bt.jpeg
△ VRM 区块。
https://i.imgur.com/2kRFJz3.jpeg
△ 磁吸式饰板移除后还是有很帅的鹰神标志。
Intel Z890 芯片组主机板改为使用 LGA 1851 脚位,目前仅支援 Intel Core Ultra
200S 处理器使用,以前的 Intel Core 12 / 13 / 14 th 系列处理器不相容也无法使用
,但 LGA 1851 跟 1700 在散热器规划上保持相同孔距,所以玩家们基本上可以直接沿
LGA 1700 散热器扣具组来安装使用,除非散热器厂商有特别更新再说。
但这张主机板因为安装区块旋转的关系,所以有一些水冷如果无法调整方向可能就会引发
强迫症发作,另外如果像 LIANLI Hydroshift AIO 这种特殊水冷可能也要考量一下。
https://i.imgur.com/YcnqUDE.jpeg
△ Z890 仅支援 Intel Core Ultra 200S 处理器使用,支援 LGA 1851 脚位,但可沿用
LGA 1700 脚位散热器。
接下来带大家一一来看看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上的各项扩充与供电插槽吧,
在主机板左上方处设置了双 8-Pin 处理器 ATX_12V 供电插槽,以及一个 SYS_FAN1 系统
风扇插槽。
有别于常规的主机板,这张板子把处理器 ATX_12V 供电插槽以上下方式堆叠,并且把卡
榫方向也上下颠倒(通常是卡榫沟槽朝上;这张是朝下),笔者不确定是因为 Layout 限
制还是什么原因所导致,但在饰板沟槽内的那个位置真的不是很好拆线材,如果你手指头
特别粗的话可能会进不去。
另外若是想搭配磁吸式饰盖使用的话,你的电源供应器线材要非常非常软,首先我使用常
见软度的 LIAN LI EDGE 1000W 进行示范,可以看到因为线材本身的弯曲幅度是会顶起磁
吸式饰盖的;而线材软度非常软的 MONTECH TITAN PLA 1000W 才可以完美盖起,但要找
到跟 MONTECH TITAN PLA 1000W 线材一样软的电源非常少见,那大家的选择只剩下两种
:不要用磁吸式饰盖跟订制电源模组线材。
https://i.imgur.com/RN63pQd.jpeg
△ 主机板左上角的 ATX_12V 双 8-Pin 处理器供电插槽,还有一个风扇 4-Pin 插槽。
https://i.imgur.com/A0VsT0f.jpeg
△ 搭配常见软度的 LIAN LI EDGE 1000W 进行示范。
https://i.imgur.com/zksdAtM.jpeg
△ 搭配特别软的 MONTECH TITAN PLA 1000W 才可以完美盖起。
两槽的 DDR5 DIMM 双卡扣内存插槽,支援 non-ECC Un-buffered DIMM 内存使用,
也支援新的 Clocked Unbuffered DIMM (CUDIMM/CKD) 内存使用,两条插槽最大扩充容
量总计为 128 GB,也就是单条容量上限为 64 GB。
这张主机板的 QVL 列表根本不是重点,因为它是内存超频板阿!买这张主机板的人应
该都会手动内存超频吧?HiCookie 已经亲自示范了在液态氮 (Liquid Nitrogen) 时,
能以单条内存超频至 DDR5 12752 MT/s(6375.8 MHz)。
内存插槽跟处理器插槽中间有 CPU_FAN 和 CPU_OPT 插槽,水冷相关供电可以安装于此

https://i.imgur.com/vyt96hQ.jpeg
△ 2x Un-buffered DIMM DDR5 内存插槽,最大支援 128 GB 容量扩充,世界纪录最高可
超频至 12752 MT/s,支援 UDIMM/CUDIMM 内存,旁边还有两个 CPU 散热器用的供电插
槽。
https://i.imgur.com/6lpRnwm.jpeg
△ 另外在显示卡快拆开关旁边也藏了一个风扇供电插槽。
主机板右上角则有两个 4-Pin 风扇供电插槽,分别为 SYS_FAN2 系统风扇插槽、FAN7_
PUMP 水冷与风扇供电插槽,在旁边有个除错灯号代码显示,让使用者能够快速检视主机
板在自我检测过程中,是有哪些零件产生问题导致无法开机,使用者可以参考主机板说明
书后进行除错动作。
https://i.imgur.com/ilLq3hi.jpeg
△ SYS_FAN2、FAN7_PUMP 插槽、除错代码灯号。
https://i.imgur.com/jjHf7HZ.jpeg
△ 除错灯号代码显示快速辨识问题点在哪里。
主板右侧设有:PWR 电源按钮、CLK+ 外频升频按钮、CLK- 外频降频按钮、LIMP_MODE 保
护模式按钮、OC_IGNIT 独家超频点火切换器(TGR 上面那个)、TGR 扣板键、LN2 液态
氮模式切换器、BIOS_SW 双 BIOS 切换开关、CMOS 清除 CMOS 资料按钮、RTY 冷开机重
试按钮、RST 重开机按钮、Thunderbolt 4 连接埠、一个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万用电表电压量测点。
‧LIMP_MODE 保护模式按钮:系统自动以默认值或安全设定值重开机,免去以往需清除
CMOS 再加载设定值的动作。
‧OC_IGNIT 独家超频点火切换器:可提供超频玩家及系统组装者在安装系统时可预先过电
检查水冷水路,无安装处理器也可以使用。
‧TGR 扣板键:常用于跑分前,先降频让处理器温度下降,而在不用更改任何软件设定值
时,跑分后即时拨动 TGR 可马上回复频率。
‧LN2 液态氮模式切换器:1 是关闭;2 则是开启切换成液态氮优化模式,有效地以更低
的温度开机。
‧BIOS_SW 双 BIOS 切换开关:主机板可以储存两个版本的 BIOS,要在关机主板完全断电
时才可以切换版本。
‧RTY 冷开机重试按钮:超频到一半死当时,RST 和 LIMP_MODE 两个重启都没用,就可以
按此按钮以强制重开机,将强制系统关机并重试开机。
https://i.imgur.com/5Y7a5CZ.jpeg
△ 很多超频用功能键。
https://i.imgur.com/xL2vUV5.jpeg
△ Thunderbolt 4 连接埠、一个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万用电表
电压量测点。
右下角则是有主机板 24-Pin 供电插槽、四个 SATA 6Gb/s、DB_SENSE 噪音侦测插座、EZ
DeBug 灯号等等。
https://i.imgur.com/5GtkUJL.jpeg
△ 24-Pin 供电插槽、四个 SATA 6Gb/s、DB_SENSE 噪音侦测插座、EZ DeBug 灯号等等。
https://i.imgur.com/DWFgqCe.jpeg
△ EZ DeBug 灯号示范。
主机板下方设有:感温线针脚 (EC_TEMP)、CMOS 设定清除跳线插槽、系统前置面板插槽
、两个 SYS_FAN 风扇供电插槽、一个 USB 2.0 (支援两个前置 USB 2.0 安装埠)、一个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安装埠)、三个 5V 3-Pin ARGB_V2、
12V 4-Pin RGB、保留切换器 (RSV_SW 目前没有功用)、HD_AUDIO 音源插槽。
https://i.imgur.com/9UN4f9q.jpeg
△ 感温线针脚 (EC_TEMP)、CMOS 设定清除跳线插槽、系统前置面板插槽、两个 SYS_FAN
风扇供电插槽、一个 USB 2.0 (支援两个前置 USB 2.0 安装埠)、一个 USB 3.2 Gen1 插
槽(支援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安装埠)。
https://i.imgur.com/7WVWOFv.jpeg
△ 三个 5V 3-Pin ARGB_V2、12V 4-Pin RGB、保留切换器 (RSV_SW 目前没有功用)、HD_
AUDIO 音源插槽。
https://i.imgur.com/hifwCd9.jpeg
△ 网络 LAN 芯片上面还藏有一个风扇和 PUMP 供电插槽。
主机板 PCIe 插槽总共提供两个 x16 插槽,都直连于 CPU 通道但共用 PCIe 5.0 x16 频
宽,当只安装一张显示卡在第一槽时可提供完整 PCIe 5.0 x16 频宽运作,当第二槽也搭
配设备扩充时,两个插槽会平分频宽各自都是以 PCIe 5.0 x8 频宽运作,设有 PCIe EZ-
Latch Plus 快拆按钮以及 PCIe UD Slot X 金属强化设计,让玩家们搭配厚重显示卡方
便拆装且不用担心插槽歪斜问题。
https://i.imgur.com/pJqz6BX.jpeg
△ 两个金属强化的 PCIE 5.0 显示卡插槽,能以单卡 x16 或是双卡 x8 加 x8 运行。
https://i.imgur.com/CuTH734.jpeg
△ PCIe EZ-Latch Plus 快拆按钮。
技嘉的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热片搭配散热片快拆卡扣我一直很喜欢,单片式设计
搭配单卡扣对于我这种测试者要换 SSD 来说很方便,Z890 AORUS TACHYON ICE 板载原生
提供的四个 M.2 SSD 扩充插槽。
上面的两个 M.2 SSD 扩充插槽皆直连处理器通道,上面左边的 M2A_CPU 提供了 PCIe
Gen5 x4 频宽;上面右边的 M2B_CPU 则是仅支援 PCIe Gen4 x4 频宽,两个插槽都支援
25110/22110/2580/2280 尺寸 M.2 SSD 扩充。
下面两个 M2P_SB 跟 M2M_SB 则是走芯片组通道,都支援 PCIe Gen4 x4 频宽,但
M2M_SB 也可以支援早期的 M.2 SATA 使用,这两个插槽都只支援 22110 跟 2280 尺寸。
https://i.imgur.com/9f8MF4O.jpeg
△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热片。
https://i.imgur.com/EOdxpFh.jpeg
△ M.2 散热片转扣。
https://i.imgur.com/1vkQRDT.jpeg
△ 四个板载 M.2 SSD 扩充插槽,全部都提供了双面颗粒导热垫。
https://i.imgur.com/5veje2i.jpeg
△ 左边这个插槽支援 PCIE Gen5 x4 频宽。
主机板后方 I/O 提供了 LIMP_MODE 保护模式按钮、Q-Flash Plus 按钮、PS/2 键鼠、五
个 USB 3.2 Gen2 Type-A (10 Gbps 红色)、一个 Thunderbolt 4(Type-C)、RJ-45 5 GB
LAN 有线网络孔、Wi-Fi 7 天线埠、光纤 S/PDIF 数位音讯输出、两孔音讯连接埠。
整张主机板有两个 Thunderbolt 4(Type-C) 连接埠,支援 DisplayPort 及 Thunderbolt
处理器内建显示卡显示输出功能,该插槽可以透过内显让使用者有额外的显示输出插槽
可用,最高可有 5120×2880@60 Hz with 24 bpp的分辨率。
https://i.imgur.com/geccZOt.jpeg
△ 后方 I/O 一览,档板为分开形式因为买这张板子的人几乎都不会装进机壳。
https://i.imgur.com/xic5G4m.jpeg
△ 后方 I/O 细节。
https://i.imgur.com/yNfLKxh.jpeg
△ 档板安装示范。
https://i.imgur.com/niM9nSw.jpeg
△ 快拆磁吸式 WiFi 7 天线安装展示。
主机板额外小配件有:WiFi 7 天线组、2x SATA 线材、2x 测温线、侦测噪音线、机壳
I/O 整合扣等、M.2 导热垫四片。
比较意外的是,这张板子没有附赠帮助 DDR5 内存散热的 DDR Wind Blade 散热风扇,
但大部分的超频玩家都直接 12 cm 风扇压上去用啦,更省事也更有效率。
https://i.imgur.com/4vjDcTY.jpeg
△ 配件一览。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供电用料 / 18+1+2 相供电、10 层 PCB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采用 18+1+2 Digital VRM Design 架构,其中 18 相
110A SPS 负责 CPU VCORE Phases(处理器工作电压)、1 相 80A SPS 负责 VCCGT
Phase(内显跟内存超频相关)、最后 2 相 80A SPS 负责 VCCSA Phases,并使用钽聚
合物电容 Tantalum Polymer capacitors 带来更好的超频稳定性。
https://i.imgur.com/mlRVxaN.jpeg
△ 主机板散热片拆解,内含一根镀镍热导管。
https://i.imgur.com/Snkfjmy.jpeg
△ 18+1+2 Digital VRM Design 架构。
https://i.imgur.com/8zWN3WB.jpeg
△ 18 相 110A SPS 负责 CPU VCORE Phases(处理器工作电压)芯片为 Renesas
R2209004。
https://i.imgur.com/FAOIMv4.jpeg
△ 2+1 相 80A SPS 负责 VCCSA Phases 跟 VCCGT Phase 芯片为 Renesas ISL99380。
https://i.imgur.com/lVpq8b2.jpeg
△ Renesas RAA229131 PWM 控制芯片。
https://i.imgur.com/w9Q0YSg.jpeg
△ Renesas RAA229134 Switching Controllers。
https://i.imgur.com/tzptbmR.jpeg
△ niko-sem PK6H6BA N-Channel Enhancement Mode MOSFET。
https://i.imgur.com/LpeT1QR.jpeg
△ Diodes Incorporated PI3EQX1 Linear ReDrivers 给后方的 USB 3.2 Gen2 Type-A
连接埠。
https://i.imgur.com/A0XWii9.jpeg
△ Realtek RTS5464 USB-C PD、CC 逻辑芯片。
https://i.imgur.com/moOdsWw.jpeg
△ Nuvoton NCT3941S/S-A 风扇 IC。
https://i.imgur.com/unkOECo.jpeg
△ 瑞昱 Realtek RTL8126 5G 有线网络芯片。
https://i.imgur.com/krnHUyw.jpeg
△ 瑞昱 Realtek ALC1220 音效芯片。
https://i.imgur.com/KAOWVth.jpeg
△ 双 BIOS 芯片。
https://i.imgur.com/YuAlcM4.jpeg
△ 左边是 Macronix MX25V4035F CMOS FLASH MEMORY 芯片,右边是 ITE IT87952E
Super I/O 环控芯片。
https://i.imgur.com/hVk154E.jpeg
△ ITE IT5711E-128 应该是负责 Q FLASH PLUS 和 RGB 管理。
https://i.imgur.com/4u1A6XC.jpeg
△ ASMedia ASM3142 USB 3.1 主控芯片。
https://i.imgur.com/U7XwlAi.jpeg
△ ITE IT8696E Super I/O 环控芯片。
https://i.imgur.com/zMSD8xh.jpeg
△ Z890 芯片组。
https://i.imgur.com/ALkioVi.jpeg
△ 主机板电池为 CR2032。
BIOS 功能设定选单
主机板通过自我检定程序后,按下 F2 或是 DEL 按键即可进入 BIOS 的 EASY MODE,玩
家们可以在 EASY MODE 内设定基本功能,像是内存 XMP 一键超频功能等等。
之前有在 Z790 主机板上测试过 GIGABYTE PerfDrive 功能的性能差异,在 F1 版本中预
设的 GIGABYTE PerfDrive 会是 Intel Default Setting-Peformance 设定档,笔者测试
过程中手动调整成 Spec Enhance 进行测试。
https://i.imgur.com/u9WZW0M.jpeg
△ EASY MODE。
https://i.imgur.com/XZgwpml.jpeg
△ Smart Fan 6 风扇转速曲线设定。
若有需要更多细节部分的设定,在 EASY MODE 简易模式中按下进入 Advanced 高级模式
,Advanced 模式中可以进行电压、频率或是各项参数等设定的调整,也可以看到“
Biscuits CP 分数”,Biscuits 的 CP 分数可以粗估你手上处理器体质与等级,笔者手
上的处理器为 85.928 CP。
https://i.imgur.com/u0g5abI.jpeg
△ 我的最爱默认常用超频相关设定。
https://i.imgur.com/PRHrBn6.jpeg
△ Tweaker 超频设定相关,上半部分基本上为 CPU 跟内存基本调整。
https://i.imgur.com/ItrWE5B.jpeg
△ 进阶处理器设定上半段。
https://i.imgur.com/CS0HK3u.jpeg
△ 进阶处理器设定下半段。
https://i.imgur.com/sUvhjRp.jpeg
△ 进阶内存设定。
https://i.imgur.com/322s927.jpeg
△ Tweaker 超频设定相关,下面则是电压设定相关。
https://i.imgur.com/fHGmiao.jpeg
△ 处理器的进阶电压设定。
https://i.imgur.com/Zad8ldR.jpeg
△ 处理器/VRM设定。
https://i.imgur.com/KEZmM0k.jpeg
△ 内存电压设定相关。
https://i.imgur.com/Xv1J3ET.jpeg
△ DDR5 电压设定。
https://i.imgur.com/IVimGbI.jpeg
△ Settings。
https://i.imgur.com/na23n1q.jpeg
△ IO Ports 分页 Re-Size BAR 在这里。
https://i.imgur.com/DNjV6tP.jpeg
△ System Info.
技嘉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灯光效果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本身没有板载 RGB 灯珠,想要有灯光效果就要靠其他硬
体设备接上 ARGB / RGB 插槽。
https://i.imgur.com/QIJHGD0.jpeg
△ 主机板本身没有灯光效果。
https://i.imgur.com/7HIWaLE.jpeg
△ 全靠主机板本身素颜自带的散热片撑起外观分数。
GIGABYTE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性能测试
本次 GIGABYTE Z890 AORUS TACHYON ICE 的主机板性能测试,搭配 24 核心 24 执行绪
的 Intel Core Ultra 9 285K 处理器,并且将主机板 BIOS 更新至 F1 版本,内存则
是使用 XPG LANCER RGB DDR5 8000MT/s 2X 24GB 双通道内存套组搭建裸测平台。
额外把 GIGABYTE PerfDrive 手动设定为 Spec Enhance、内存开启 XMP Profile 1、
内存开启 High Bandwidth & Low Latency 功能、内存效能模式为 Enhanced
Performance 进行测试。
https://i.imgur.com/Jv34QxN.jpeg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QS (GIGABYTE PerfDrive-Spec Enhance)
散热器:Valkyrie E360(全速)
水冷扇:LIAN LI UNI FAN P28(全速)
主机板:Z890 AORUS TACHYON ICE ( BIOS 版本:F1)
内存:XPG LANCER RGB DDR5 8000MT/s 2X 24GB CL 40-48-48-128 1.45V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 Founders Edition 8GB
作业系统:Windows 11 专业版 24H2
系统碟:Kingston NV3 PCIe 4.0 NVMe SSD 2TB
电源供应器: MONTECH TITAN PLA 1000W
机壳: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显示卡驱动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61.09
首先由 CPU-Z 检视本次的测试平台硬件资讯,Intel Core Ultra 9 285K 处理器有着 24
(8P+16E) 核心与 24 执行绪,系列代号为 Arrow Lake 使用 TSMC 制程,主机板使用
Z890 AORUS TACHYON ICE 支援 PCI-E 5.0 通道,BIOS 为 F1 版本。
同时跑了 CPU-Z 内建测试 Version 19.01.64(beta),各项成绩提供给大家参考。
https://i.imgur.com/h1wxDl8.jpeg
△ CPU-Z 资讯一览以及 Version 19.01.64(beta) 内建测试跑分结果。
AIDA64 内存与快取测试(Cache & Memory Benchmark) 主要用于测试处理器 caches 和
RAM 的性能,读取/写入/复制等频宽性能成绩代表着 CPU 和内存之间传输的速率,也
就代表着资料吞吐量的效率(成绩越高越好),而存取资料的时间延迟成绩则表示著记忆
体系统回应能力。
在这张主机板上开启内存 XMP 进行测试,读取速度为 120.46 GB/s、写入速度为 102.
43 GB/s、复制速度则是 109.43 GB/s,而延迟为 80.9 ns。
https://i.imgur.com/tkTS7X5.jpeg
△ AIDA64 快取与内存测试。
新版本 Cinebench 2024 是 Maxon 针对 MAXON ONE 软件所推出的基准测试软件,MAXON
ONE 包含了 Cinema 4D、Red Giant Complete、Redshift、ZBrush、Universe、Forger,
是制作动画特效、动作设计、动态图型、电影级人像、游戏美术场景的强大工具,每个软
体都相互契合,为创意人员提供完整的视觉解决方案。
Cinebench 2024 使用 Cinema 4D 默认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来测试 GPU 和 CPU 性能,
若是使用多张显示卡进行 Cinebench 2024 测试,软件则会同时使用到多卡进行渲染测试
,与 Cinebench R23 相比,Cinebench 2024 多执行绪渲染测试中场景的运算量增加了六
倍。 这反映了 CPU 性能的改进以及多媒体工作者如今必须应对的更高硬件要求。
https://i.imgur.com/es7Ops9.jpeg
△ Cinebench 2024。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Intel XTU) 是 Intel 官方推出用于超频、监测、加压
的免费软件,内建的 Intel XTU Benchmark 2.0 可以用于测试处理器多核心运算能力,
以下成绩提供参考。
现在 Intel XTU 有两个版本可以下载,版本 7.14.2.14 只支援不锁频的 Intel Core 处
理器(第 14 代)和更旧的处理器,而版本 10.x 或未来更新版本只支援不锁频的 Intel
Core Ultra 处理器(系列 2)和更新版本处理器。
https://i.imgur.com/Wm1BmFu.jpeg
△ Intel XTU Benchmark 2.0。
V-Ray 6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开发的图像渲染程式 V-Ray 引擎测试软件,透
过免费 Benchmark 来检视 CPU 与 GPU 在 V-Ray 引擎上的渲染速度,而 V-Ray 项目是
针对处理器渲染性能进行测试,285K 测试平台在测试中获得 44784 分。
https://i.imgur.com/IzFwGu3.jpeg
△ V-Ray 6 Benchmark。
Corona Benchmark 是一款基于 Corona 10 渲染核心所设计的免费测试软件,透过使用
Corona 10 渲染场景来评估系统性能,成绩由每秒光线 (rays/s) 为单位,借此衡量系统
的渲染速度。每秒光线越多就代表渲染速度越快,而且成绩是以线性比例对比。例如每秒
600 万光线单位的系统,渲染速度及性能会是每秒 300 万光线单位系统的两倍。
https://i.imgur.com/6a3NobQ.jpeg
△ Corona Benchmark。
Geekbench 6 内的 CPU Benchmark 可以用来测试 CPU 与内存性能,项目包括了资料压
缩、影像处理、机器学习、光线追踪等,多项日常使用以及专业生产力性能测试。
https://i.imgur.com/8Mck58o.jpeg
△ Geekbench 6_ CPU Benchmark。
CrystalMark Retro 1.0.2 是一款全面的基准测试软件,可测量 CPU、硬盘、2D 图形 (
GDI) 和 3D 图形 (OpenGL) 性能,是由 CrystalDiskMark 与 CrystalDiskInfo 的作者
hiyohiyo 与 koinec 共同开发的,测试结果都是个别分数并没有任何常见单位可以参考

https://i.imgur.com/XN5ug1m.jpeg
△ CrystalMark Retro 1.0.2。
PCMark 10 同样模拟测试情境借此得出电脑的整体性能,常用基本功能项目内包含了应用
程式启动、网页浏览以及视讯会议测试,生产力项目模拟了文档文件、电子表格的编写,
最后一项的影像内容创作则包含了照片编辑、影片编辑、渲染等专业测试。
https://i.imgur.com/xEtEwhF.jpeg
△ PCMark 10 测试。
OCCT CPU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会分别使用 AVX 指令集与 SSE 指令集,进行
Single thread 单执行绪和 Multiple threads 多执行绪进行测试。
https://i.imgur.com/ioeTNoo.jpeg
△ OCCT CPU BENCHMARK CONFIGURATION。
在空碟状态下使用 CrystalDiskMark 软件来测试 ADATA LEGEND 970 PRO PCIe Gen5 x4
M.2 2280 2TB 在主机板上的读取写入性能,在 NVMe SSD 设定模式下测试档案容量设置
为 1GiB,在默认设定档所测得的连续读写速度为 11656 MB/s 以及 10573 MB/s。
Z890 芯片组主机板受限于 SoC Tile 跟 IOE tile 中间沟通的 IOE D2D 频宽问题,所以
板载原生的插槽搭配 PCIE Gen5 x4 SSD 无法跑满理论应有速度,会受限制在大约 12000
MB/s 左右,若是使用显示卡 PCIE 插槽由转接卡安装 M.2 SSD 则可以跑满 14000 MB/s
,因为显示卡的 PCIE 5.0 x16 插槽走 SoC tile;板载的 M.2 PCIE Gen5 x4 SSD 插槽
是走 IOE tile,两颗为不同晶圆。
https://i.imgur.com/6VOJ9Vd.jpeg
△ CrystalDiskMark 设定:NVMe SSD / 设定档:默认,连续读写与随机读写测试成绩。
接下来使用在游戏方面跑分最有指标性的 3DMark 系列软件,透过一连串不同画质与不同
GPU API 项目进行测试,对比在相同显示卡平台搭配不同处理器时的理论成绩。
3DMark CPU Profile 本项测试会分别测试 MAX、16、8、4、2、1 执行绪的性能,而 16
执行绪以上的性能更多属于 3D 渲染或是影音专业工作才会用到,目前主流的 DirectX
12 游戏性能大多可以参考 8 执行绪的分数,而 4 和 2 执行绪的分数则是与使用
DirectX 9 开发的老游戏相关。
https://i.imgur.com/fXkn0eS.jpeg
△ 3DMark CPU Profile。
另外笔者也使用了常用于游戏性能模拟测试的 3DMark Fire Strike、3D Mark Time Spy
,两款项目分别是代表了 1080p 画质 DirectX11 GPU API 情境游戏模拟测试的 Fire
Strike,以及代表了 1440p 画质 DirectX 12 GPU API 情境游戏模拟测试的 Time Spy

https://i.imgur.com/MLSxZcX.jpe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i.imgur.com/G9bo63p.jpeg
△ 3DMark Time Spy。
在经过以上两小时的各种跑分测试软件过后,GIGABYTE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
于裸测平台在没有额外风扇直吹情境下,VRM MOS 最高温度为 51 °C 而 PCH 最高则是
37 °C。
https://i.imgur.com/jlbI5ku.jpeg
△ 以上一系列测试软件跑分过程中,同时使用 HWiNFO 64 纪录 MOS 最高温度仅有 51
°C。
风冷内存超频测试
在内存频率超频部分,笔者换成搭载 Clock Driver (CKD) 芯片的 G.SKILL Trident
Z5 CK 炫锋CK DDR5-8800 48GB (2x24GB) 内存进行超频,在以 XMP Profile 1 的
DDR5-8800 CL42-55-55-140 为基准下,在 2DIMMs 两条内存 (Dual-Channel mode) 能
够以 Gear2 9000 MT/s 开机进入系统。
https://i.imgur.com/z3TrRIt.jpeg
△ 内存频率超频换成 G.SKILL Trident Z5 CK 炫锋CK DDR5-8800 48GB (2x24GB) 记
忆体进行超频。
https://i.imgur.com/utl5Lb3.jpeg
△ 手动超频以 Gear 2 9000 MT/s CL42-55-55-140 进入系统。
再来笔者手动以 Gear 4 进行手动超频,试试看在 2DIMMs 两条内存 (Dual-Channel
mode) 模式手动超频至 10266 MT/s 进入系统。
单条内存频率的冲击挑战这次先暂缓,笔者过几天准备要动手术了要进入休养期,之后
若有超频上的进展会在分享给大家。
https://i.imgur.com/45n94Pv.jpeg
△ 手动超频 Gear 4 DDR5 10266 MT/s。
总结
https://i.imgur.com/BncNdoz.jpeg
笔者总算有机会开箱到专为 LN2 极限超频所设计的 GIGABYTE 技嘉 Z890 AORUS TACHYON
ICE 主机板了!这张主机板一路看下来各位观众一定会说:“这个设计真不实用,干嘛
这样设计”?但就像前面说的,这张主机板是为了 LN2 液态氮气 (Liquid Nitrogen) 超
频所规划,而不是为了搭配一体式水冷跟机壳安装的日常使用客群所开发,所以即便是笔
者这种一体式水冷搭配风冷内存的超频玩家(没办法,没钱玩不起 LN2),其实也不是
这张板子的客群。
白色、E-ATX、2DIMM 内存超频型号、侧出 24-Pin 供电插槽等,这张主机板符合笔者
对于开箱超频测试主机板的需求,好啦前面两个是我外观派跟扩充性要求,只可惜这张板
子没有在 Z890 主机板开卖时间第一波就上市,硬生生等了好几个月确实比竞品慢了很多
,那我说 X870 AORUS TACHYON ICE 还要多久呢?澳洲超频玩家已经在超频了怎么还没铺
货!(敲碗)
这张主机板有超频大师 HiCookie 的纪录在,想要挑战看看其 DDR5 12752 MT/s(6375.8
MHz) 世界纪录?欢迎你自己来试试看!但不要说什么:“只要买了保证可以上 DDR5
12752 MT/s 吗”?这种丢脸的废话了,如果给相同的平台都可以随便超频到世界纪录,
那超频还有什么好玩呢?
https://i.imgur.com/Npn7PCT.jpeg
接着来做一下竞品比较,目前 Z890 芯片组的 2DIMM 内存超频主机板型号,其他家分
别有:华擎 ASRock Z890 Taichi OCF、刀硕 Z890 APEX、小蜥蜴 Z890 UNIFY-X 等,以
超频纪录网站 HWBOT 的 Memory Frequency Hall Of Fame 纪录来看目前各家 Z890 主机
板数量比较,前 20 名中共有 1 位使用 GIGABYTE Z890 AORUS TACHYON ICE、6 位使用
Z890 Taichi OCF、11 位使用 Z890 APEX、1 位使用 Z890 UNIFY-X,大基数还是被 OCF
和 APEX 占据,每个型号的最高排名分别是 OCF 第一、TACHYON ICE 第二、APEX 第四、
UNIFY-X 第十四。
从数量来看刀硕数量仍然是最大宗(毕竟资本额和信仰力是最多的),紧接其后是
ASRock Z890 Taichi OCF 则是因为这一代内存超频能力有目共睹,而 TACHYON ICE
则是和 UNIFY-X 目前都只有一位使用,Z890 AORUS TACHYON ICE 才刚开始量产铺货所以
还没什人用很合理,阿但是怎么小蜥蜴出这么久….都没人用(是不是行销有问题,总不
能都靠林董来撑吧)?
以新台币价格来说 Z890 AORUS TACHYON ICE (NTD 24990)、ASRock Z890 Taichi OCF (
NTD 19990)、Z890 APEX (NTD 19990)、Z890 UNIFY-X (NTD 18190),每一家都是五年保
固情况下技嘉毫无悬念是最贵的,就看你个人是否有因为 E-ATX、白色外观、90 度旋转
插槽等这几个重点,让你愿意付出这个价差,再来就是考量消费者自身的品牌信仰、BIOS
使用熟悉度、每张主机板不同的超频功能,来去做决定要怎么选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